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京津冀联手打造产业转移承接平台

2017年12月20日 18:3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京津冀联手打造产业转移承接平台
    资料图:来自北京京开五金建材批发市场的千余家商铺,在毗邻河北(高碑店)新发地的“新家”开张试营业。 于俊亮 摄

  中新网北京12月20日电 (记者 杜燕)为加强京津冀产业转移承接平台的统筹规划建设,优化区域产业布局,京津冀共同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强京津冀产业转移承接重点平台建设的意见》,将打造若干承接平台载体,促进产业转移精准化、产业承接集聚化、园区建设专业化。截至目前,初步明确了北京城市副中心和河北雄安新区两个集中承载地以及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区、天津滨海新区等四大战略合作功能区及46个专业化、特色化承接平台。

  初步明确了“2+4+46”个平台

  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北京市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刘伯正在20日举行有关加强京津冀产业转移承接重点平台建设发布会上介绍,三年多来,京津冀省市齐心协力,密切配合,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尤其是产业对接协作取得明显成效。但是,协同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更是一场无经验可循的“大考”,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比如各类承接平台仍然较多且布局相对分散,产业转移政策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

  他指出,为进一步引导三地产业有序转移与精准承接,京津冀共同研究制定该《意见》,这是京津冀三省市首次联合制定的综合性、指导性文件,共八个方面的内容,围绕构建和提升“2+4+N”产业合作格局,聚焦打造若干优势突出、特色鲜明、配套完善、承载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承接平台载体,引导创新资源和转移产业向平台集中,促进产业转移精准化、产业承接集聚化、园区建设专业化。

  刘伯正表示,截至目前,初步明确了“2+4+46”个平台,包括北京城市副中心和河北雄安新区两个集中承载地,四大战略合作功能区及46个专业化、特色化承接平台。

  围绕新“两翼”吸纳和集聚创新资源要素

  刘伯正指出,北京将围绕城市副中心、河北雄安新区这新“两翼”的功能定位,积极吸纳和集聚创新资源要素,打造创新产业集群,促进产城融合、职住平衡。其中,城市副中心主要考虑是围绕北京市属行政事业单位整体或部分转移,大力发展行政办公、商务服务、文化旅游、科技创新等主导产业;河北雄安新区重点发展高端高新产业,打造创新高地和科技新城。

  此外,《意见》明确了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区、天津滨海新区、张承生态功能区等四大战略合作功能区的产业承接方向,加快形成集聚效应和示范作用。

  其中,引导钢铁深加工、石油化工等产业及上下游企业向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集聚;结合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在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区重点发展航空物流产业、综合保税区和高新高端产业,打造国际交往中心功能承载区、国家航空科技创新引领区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发挥2022年冬奥会筹办的牵引作用,携手张家口大力发展体育、文化、旅游休闲、会展等生态友好型产业,共建京张文化体育旅游带;引导北京金融服务平台、数据中心机构以及科技企业、高端人才等创新资源向滨海-中关村科技园集聚。

  三地还将合力打造一批高水平协同创新平台和专业化产业合作平台。其中,北京将强化科技创新对转型升级的支撑,促进区域创新链、产业链、资源链、政策链的深度融合,推动构建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

  引导创新资源在京津交通沿线主要城镇集聚发展

  刘伯正表示,北京将引导创新资源在京津交通沿线主要城镇集聚发展,打造科技研发转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带,推进节能环保等创新资源向天津宝坻等区域集聚,打造沿海产业带,支持天津建设产业创新中心和现代化研发成果转化基地;发挥中关村、滨海两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优势,对接河北要素成本比较优势和承接产业转型升级需求,支持河北创建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试验区。同时,按照现代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等三个领域分类梳理出了一批特色化平台,将沿京津、京保石、京唐秦、京九方向,合力共建现代制造业承接平台,加快推进环首都承接地批发市场、冀中南承接地批发市场聚焦带、环首都1小时鲜活农产品流通圈等一批服务业承接平台建设,并围绕首都农业结构调整,推动京津冀农业对接协作,联动发展一批现代农业合作平台。目前,共涉及协同创新平台15个,现代制造业平台20个,服务业平台8个,农业合作平台3个。

  系列措施保障产业承接平台有序发展

  刘伯正指出,为促进产业承接平台的有序发展,将从三个方面提出一系列的保障措施:为增强产业转移的针对性和承接平台吸引力,围绕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园区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加强土地供应保障和资源环境保护等五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支持政策;将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努力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强化人才资源支撑,不断改善平台承接产业发展环境;三地将进一步强化合作,加强对产业转移重点承接平台及转移项目的统筹管理,努力形成齐抓共管、共同发展的局面。

  刘伯正强调,2018年是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期目标的开局之年。随着“4+N”产业合作格局的巩固,产业一体化正在从偏重单方面转移疏解向更加注重区域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全区域优化产业布局方向转变。今后将不断完善共建共管体制机制,强化规划引导与空间管控,推动重大合作项目落地,促进先行政策交叉覆盖,引导非首都功能产业集聚转移发展,促进区域产业整体升级。(完)

【编辑:左盛丹】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