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两年:二孩出生比重超过一半

2018年01月26日 20:03 来源:央广网 参与互动 

视频:卫计委:全面二孩政策效果明显 相当乐观  来源:中国新闻网

  “全面二孩”实施两年:一孩出生率降低 二孩出生比重超过一半

  央广网北京1月26日消息(记者孙冰洁)2016年1月1日,“全面二孩”政策正式实施。如今该政策实施已超过两年,我国出生人口数量是否如预期般增加?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的人口出生数据却让不少人困惑,该数据显示中国2017年全年出生人口1723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2.43‰,与2016年相比,均有下降。“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两年来,出生人口均未超过1800万,低于国家卫计委针对2017-2021年全国出生人口数的预测,这一数据如何理解?

  一孩出生率降低,但二孩出生比重超过一半

  国家卫计委基层指导司考核处副处长柳清海在接受央广记者采访时表示,根据全国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数据推算,2017年我国出生人口1723万人,虽比2016年小幅减少,但明显高于“十二五”时期年均出生1644万人的水平,是2000年以来历史第二高值。而2017年总体出生人口比上年有所减少,主要原因是一孩出生数量下降较多。

  柳清海指出,观察2017年全年的人口数据不难发现,二孩数量上升至883万人,比2016年增加162万人;二孩占全部出生人口的比重达到51.2%,比2016年提高了11个百分点。

  从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启动实施“单独二孩”,到2015年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二孩”,中国人口政策逐步放开。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政策实施前的“十二五”时期,我国出生率为12.11‰,政策实施后,2016年的人口出生率为12.95‰,2017年为12.43‰,均比政策实施前有所增长。

  相比2016年,2017年的数据为何跌落?

  人口学家梁建章认为,按照此前的预测,出生人口将在2017年达到高峰,当年出生人口有望超过1800万,随着生育堆积结束后育龄女性数量的锐减,出生人口在之后十年将以每年减少30万到80万的速度萎缩。“但目前看来,出生人口雪崩比预料的来得更早,也更加迅猛。”

  近两年一孩出生人数从2016年的973万下降到2017年的724万,柳清海认为一孩出生数量下降主要与几个因素有关:育龄妇女人数呈逐年减少趋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15-49岁育龄妇女人数比2016年减少400万人,其中20-29岁生育旺盛期育龄妇女人数减少近600万人。“与此同时,随着婚恋观进步,妇女生育意愿也有所下降,初婚初育年龄不断推迟,女性更专注于职业发展,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养育成本不断变高。”柳海清说。

  将会同多部门完善产假、就业等政策衔接

  人口出生率下降将对社会发展造成一系列影响。直接的后果是劳动力总量的不足。而劳动力不足则会对未来的消费、创新等经济活动产生负面影响。在生育率连续两年下降的同时,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程度也继续加大,60岁以上及65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比重都有明显上升。新生人口不足使社会养老功能下降,可奉养老人的年轻人数量将越来越少,不仅家庭和社会面临养老风险的冲击,老人在晚年时可能会面临弃养、孤独等问题。

  此外,教育、玩具业、乳酪农业、妇幼医疗业等部分与婴幼儿密切相关的行业将受冲击,从长远来看,有人口学家分析认为人口下降也会使人才甄选受影响,生育率过低会造成人才竞争力下降,社会单位在甄选时不得不降低标准,人才总体素质也会因此下降。

  针对以上种种问题,柳清海表示,生育与否毕竟要以每对夫妻的个人意愿和实际情况决定,但国家卫计委也将在宏观方面进行一系列调控。除了加强出生人口监测和人口发展战略研究与战略储备外,还会会同多部门加强生育政策和相关经济社会政策的配套衔接。这其中包括直接影响育龄女性生育政策的产假保障、隐性就业歧视等关键问题。据记者了解,目前人社部、全国总工会、妇联等正围绕就业权益保障、生育保险、产假保障等内容进一步完善政策,借鉴国外的经验,以期在2020年,将总生育率由2015年的1.05提高到1.8。

【编辑:左盛丹】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