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海交大加速高层次人才布局

2018年06月19日 16:0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上海交大加速高层次人才布局
    上海2017年度科技奖励大会上,上海交大一等奖授奖数和授奖总数蝉联全市首位。图为一等奖项目、管云峰(前排右一)团队进行系统测试与技术讨论。 资料图。 上海交大供图。

  中新网上海6月19日电 (记者 许婧)“在传统人才高地的基础上,强化‘引育并举’,打造青年人成长成才沃土;加强‘分类评价’,以期‘人尽其才’;‘软’件‘过硬’,解除人才后顾之忧。”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黄震19日在沪介绍了上海交大多项人才政策与创新举措。

  自国家提出“双一流”建设目标以来,上海交大明确提出了重点建设17个“一流学科群”、以一流学科建设带动学校整体水平提升的建设方案,高层次人才已经成为各个学科群的发展新“引擎”。尤其是突出“高精尖缺”导向,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引进战略科学家和重点领域急需人才,打造与世界一流大学相适应的高层次人才队伍,从“一个高水平带头人”到形成“一个高水平团队”的“集团效应”,在上海交大已屡见不鲜。

  黄震表示,上海交大加大引进具有国际视野和世界水平领军人才的力度,强调要形成一支由国际学术大师、院士和讲席教授为“塔尖”,以特聘教授、长聘教授、长聘副教授为主干、以教轨副教授、助理教授和晨星青年学者等优秀青年人才为基础的高水平师资队伍,积极打造“人才高峰”,推动学校“双一流”建设。

上海2017年度科技奖励大会上,上海交大一等奖授奖数和授奖总数蝉联全市首位。图为一等奖项目、熊红凯团队进行百视通4K解码终端设备调试。 资料图。 上海交大供图。
上海2017年度科技奖励大会上,上海交大一等奖授奖数和授奖总数蝉联全市首位。图为一等奖项目、熊红凯团队进行百视通4K解码终端设备调试。 资料图。 上海交大供图。

  上海交大为本土人才与引进人才搭建开放、公平的事业舞台,为广大教师进入学术荣誉体系和长聘教职体系提供同等机会。启动面向现有教师队伍的长聘教轨—教职体系的建设,进一步推进学校师资队伍向世界一流的转型,打通所有校内人才的发展路径。

  上海交大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王浩伟,自1994年从上海交大博士后出站就在交大工作,一直奋战在教学科研的一线,他执著地从事材料技术攻关,经过几代交大材料人接力传承,解决了国家重大的材料问题,打破了发达国家对肿国实行了30多年的高性能复合材料的技术封锁,研发的纳米陶瓷铝合金新材料助推“材料轻量化革命”,为中国首飞成功的大飞机、航空发动机和风云四号卫星等航空航天领域材料的轻量化解决了难题。这位在材料学科奋战了20余年的老师,是高校青年教师奖、上海市科技启明星和上海市优秀青年教师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也是上海交大首批并轨的特聘教授之一。

  2018年起,上海交大采取国际通行方式,在长聘教轨岗位上引入“公开招聘、竞争入职”模式,建立严格完备的评审流程与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基层学术共同体评审把关职能,从师德师风、学术水平、教学能力、综合素养等多方面对候选人进行全面考察。

  在黄震看来,吸引人才并不难,难的是知人善用,打造平台,让人才在交大的舞台上充分施展才华,助力有潜力的青年学者快速成长为独挡一面的学科领军人才。为此,上海交大建立了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教师培养支持体系,先后实施了“新进青年教师启动计划”“特别研究员支持计划”等,营造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激励和帮助青年人才快速成长,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优秀人才梯队。

  同时,加强对人才的价值实现关怀、个体差异关怀,千方百计解决人才遇到的问题,不仅为来交大工作的外籍专家、工作人员提供贴心服务,还想方设法落实引进人才的工作和生活配套,为各级各类人才努力工作、潜心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

  “入校前六年对于青年教师来说非常重要,学校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文化氛围和保障条件,让我们有足够的时间适应国内环境。”青年教师丁显廷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博士毕业后,2013年1月进入上海交大生物医学工程学院任长聘教轨副教授。丁显廷目前作为国家科技部十二五“新药创制重大专项”项目负责人,以及美国比尔·盖茨基金会“肺结核和艾滋病组合药物的临床研发”专项在中国地区主要负责人,正和团队成员一起奋斗着。丁显廷表示,在重大项目的申报过程中,学院的资深教授给予了很多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上海交大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建立多维度的人才发展机制,有助于调动教学科研、支撑辅助、管理队伍等各类人才的积极性,促进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形成各类人才发展良好生态环境。用黄震的话说,是“让‘田赛’与‘径赛’分开比”,努力让每个人都能在合适的岗位上实现自身价值。(完)

【编辑:李欢】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