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李克强出席2018年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并发表特别致辞

2018年09月19日 21:1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视频:李克强出席2018年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并发表特别致辞  来源:央视综合

  中新社天津9月19日电 (记者 张子扬)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9日上午在天津梅江会展中心出席2018年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并发表特别致辞。

  李克强表示,夏季达沃斯论坛成立以来的这些年,正是各方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推动世界经济复苏的时期。在历经艰难曲折之后,世界经济出现整体复苏态势。然而,当前国际环境中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逆全球化倾向抬头,怎样继续壮大新动能、促进世界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是各方普遍关心的问题。本届论坛以“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打造创新型社会”为主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9月19日上午,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天津梅江会展中心出席2018年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并发表特别致辞。<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 刘震 摄

9月19日上午,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天津梅江会展中心出席2018年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并发表特别致辞。中新社记者 刘震 摄

  李克强指出,去年年初,习近平主席在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主旨演讲中,深刻阐述了中国坚定不移推进经济全球化、维护自由贸易、促进创新驱动等主张。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我们以此为契机,推出了一系列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创新的重大举措。

  李克强表示,在新工业革命中壮大世界经济发展新动能,要坚定维护经济全球化。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是经济全球化和自由贸易的基石,其权威和效力应得到尊重和维护。单边主义的做法解决不了问题。各方应优势互补,协力加速新工业革命进程。要增强发展的包容性,实现惠及面更广、包容性更强的发展。要力促融通创新和发展,为新动能壮大打开更广空间。

  李克强指出,中国在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过去几年,面对世界经济低迷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中国坚持不搞“大水漫灌”式强刺激,而是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锐意改革创新,紧紧抓住新工业革命机遇,充分发挥人力人才资源、市场规模等优势,着力培育壮大新动能,推动新旧动能加快接续转换。我们大力推进简政减税降费,极大激发了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实行包容审慎监管,促进了新兴产业蓬勃发展。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有效释放了社会创造力。经过努力,新动能成长取得了超出预期的成效,对稳定经济增长、调整经济结构、扩大社会就业发挥了关键支撑作用。

  李克强介绍了中国经济发展和政策取向。他表示,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长6.8%,连续12个季度稳定运行在6.7%—6.9%的中高速区间。总体看,中国经济继续保持稳中向好发展态势,发展新动能在持续成长,基本面是健康的。中国经济发展正处在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也存在不少困难和挑战。我们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内生动力、释放内需潜力,推动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

  一是以更大力度推进改革开放。全面深化改革,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继续降低关税总水平。为各类所有制企业、内外资企业打造一视同仁、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落实和完善支持民营经济的政策措施。

  二是以更大力度调整结构。大力支持新兴产业、服务业发展,实现中国制造、中国服务品质革命。促进居民多渠道增收,持续增强消费能力。提供更多公共产品、公共服务,促进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采取措施稳住投资,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

  三是以更大力度激励创新。完善政策、创新机制,着力拓展工业互联网、“互联网+公共服务”两大空间,打造线上线下结合、各类主体融通的创业创新格局,推动“双创”上水平。我们将实施更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对侵犯中外企业知识产权的行为坚决依法打击、加倍惩罚,让侵权者付出难以承受的代价。

  现场嘉宾对李克强的致辞多次致以热烈掌声。致辞后,李克强还就宏观经济形势等回答了提问。

  世界经济论坛主席施瓦布和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拉脱维亚总统韦约尼斯、爱沙尼亚总统卡柳莱德、萨摩亚总理图伊拉埃帕等政要,以及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各界代表2500余人与会。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天津市委书记李鸿忠,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肖捷,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何立峰等出席。(完)

【编辑:李霈韵】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