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国际锐评:从安倍访华看中日务实合作关键点

2018年10月27日 13:47 来源:国际在线 参与互动 

  【国际锐评】从安倍访华看中日务实合作关键点

  10月25日至27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这是日本首相时隔7年正式访华,备受各界关注。

  就在安倍首相抵达北京当天,中国著名火锅连锁企业海底捞和日本松下电器在东京宣布,双方联手打造的智能餐厅将于28日在北京开张。据报道,这家智能餐厅依靠松下的机器人技术和图像识别技术,将在后厨实现全自动化操作:顾客在平板电脑终端点餐后,后厨的机器人将自动将食材按菜单组合盛放到供货托盘,并送到客人餐桌上。

  海底捞与松下的联手,是当前中日关系呈现积极发展势头的小缩影。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日方领导人的共同引领下,两国关系重回正常轨道,并已站在新起点上,下一步发展将取决于双方如何实现务实合作提质升级。

  从中日双方对安倍访华行程安排看,两国未来务实合作取决于三个关键点。

  一是夯实双方政治互信的基础。25日下午,中日两国总理共同出席纪念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招待会并致辞。安倍首相此前表示:“条约虽然只有简短的5条,却是日中关系的原点所在,今天仍须时刻牢记。”李克强总理指出,条约以法律形式确立了中日和平共处、世代友好的大方向,确认了《中日联合声明》的各项原则,包括日方深刻反省战争责任及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重要表态。

  国与国发展关系的基础是相互信任,这对历史上曾经历过战争伤痛的中日来说,更是如此。回顾两国40多年风风雨雨,回暖期总是显得那么短暂,冰冻期往往伴随着互信降到冰点。因此26日下午,习近平主席在会见安倍首相时强调,双方要开展更加深入的战略沟通,发挥好两国多层次、多渠道的对话机制作用,准确把握对方的发展和战略意图,切实贯彻践行“互为合作伙伴,互不构成威胁”的政治共识,加强正面互动,增进政治互信。

  二是拓展双方互利共赢的领域。今年是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5周年。在今年5月李克强总理访日时,中日双方就开展第三方市场合作达成共识。安倍坦言,此前日中在基础设施建设投标方面竞争激烈,成本竞争的结果往往事与愿违,今后,日中应尽可能开展合作。

  中日双方优势互补,具备在第三方市场开展务实合作的基础。安倍访华期间,首届“中日第三方市场合作论坛”在京举行,1500多名中日嘉宾出席论坛。日本媒体报道说,中日产业合作基金成立是论坛达成的重要成果之一。该基金规模达10亿美元,由日本证券巨头野村证券(HD)联合大和证券以及三家日资银行,与中国投资有限公司(CIC)共同设立,将惠及中日两国及第三方国家的制造业、通信传媒、医疗、消费等行业企业。

  除在第三方市场上开展合作外,中日还积极开发新合作平台。

  安倍首相曾表示:“日本从充满活力的中国经济中受益良多。”据统计,日本对华投资总额达33亿美元,日企在海外布点的7万多家中有3万多分布在中国,稳居全球第一。最新调查显示,超过9成的日企决定未来一至两年要留在中国,近5成企业还要扩大产业规模。在日本企业看来,中国早已从“加工工厂”变为潜力巨大的“消费市场”。在不久前北京举办的“中日养老服务合作论坛”上,两国企业针对老龄化社会养老服务合作签署了11份备忘录。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官员对此认为:“共享成功经验,推动企业合作,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符合中日两国人民的利益。对华投资的日本企业将享受到与中国企业相同的优惠政策。”

  三是消除双方人文交流的“温度差”。与中日紧密的经贸关系相比,两国人文交流仍有拓展空间。双方最近一项“中日关系舆论调查”显示,中国民众对日本印象“好”或“相对较好”的比例为42.2%,而日本受访者对华持有好印象的比例仅为13.1%。日本《每日新闻》评论称:“中国人对日好感度达到14年来最高,日中民众印象改善出现‘温度差’。”

  改善民意基础是中日提升务实合作的着力点,两国各界特别是年轻人应有所作为,积极投身中日友好事业。在这一点上两国高层都有共识,双方于26日宣布将明年作为“中日青少年交流促进年”,以相继举办奥运会为契机加强交流合作。

  由此看来,如果未来能在上述三个关键点发力,作为世界第二、第三大经济体的中日两国,就能在亚洲及世界发展需要稳定轴、增长极和动力源的今天,成为一股不可或缺的力量。(国际锐评评论员)

【编辑:郭泽华】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