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美媒:增强记忆力保健品并不可靠 安全性未得到评估

2018年11月21日 08:54 来源:参考消息网 参与互动 

  美媒:增强记忆力保健品并不可靠 安全性未得到评估

  参考消息网11月20日报道美媒称,不少成年人担心自己的认知能力下降,这使得增强记忆力的保健品有了市场,然而它们并不可靠。在2006年到2015年之间,增强记忆力的保健品销售额从3.53亿美元增加到了6.43亿美元——不过并没有确凿证据表明它们真的能够防止认知能力衰退。

  据美国石英财经网站11月18日报道,随着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痴呆症的发病率也开始上升。到2060年,美国将有近1400万认知能力严重受损的人。

  报道称,但是,更令人担忧的是,这其中的一些保健品甚至不包含厂商所宣传的成分。14日,美国政府问责局公开发布了一份报告,其中涉及三种经实验室化验的增强记忆力的保健品。在这三种保健品中,只有一种含有它应该含有的成分;另外两种则只含有一半或根本不含广告宣传中提到的有效成分。相反,它们还含有未知的化学替代品,其安全性尚未得到评估。

  研究人员仍不明白,为什么有些人会患上痴呆症,而另一些人却没有。关于痴呆症,目前存在一些已知的遗传风险因素。有限的证据证明饮食、锻炼和社交等有关生活方式的因素可能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人们尚不明确究竟是什么导致了痴呆症,因此也不知道该如何预防这种疾病。

  

  膳食补充剂的兴起利用了这样一种观点:可能存在能够促进长期的神经健康的营养成分。银杏叶来自中国的一种树木,由它制成的粉末状提取物经证明能够增加流向大脑的血量,可能这就是一些研究人员认为该物质可以对认知能力起到保护作用的原因。此外,有证据表明,鲑鱼等食物富含Ω-3脂肪酸,这些食物与痴呆症发病率较低有关联。

  不过,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大规模证据表明这些补充剂形式的化学品真的对神经系统的健康有益。在一项以近3000名参与者为对象的研究中,人们发现银杏补充剂对阿尔茨海默病(最常见的痴呆症类型)没有一点预防作用。同样,将服用Ω-3补充剂的成年人与服用安慰剂的人进行比较,则会发现这种保健品并不能显著改善记忆力或提高冲动控制能力(衡量认知功能的另一个标准)。

  报道称,购买这些保健品可能只是一种无可厚非的浪费金钱的行为。然而,与对待药物的态度不同,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对膳食补充剂只进行非常松散的监管。加利福尼亚南部大学凯克医学院精神病学家朗·施奈德对《消费者报道》月刊说,补充剂无需任何数据来支持其在宣传中被提及的作用。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只在有理由相信补充剂不含有其声称含有的成分时才会进行干预。

  

  宁夏退休老人花40万买保健品当饭吃,结果营养不良晕倒

  近年来,一些保健品经营者,摸透老年人心理、迎合老年人需求,打着健康牌,以“关爱老人”“爱心讲座”“免费体验”之名,让老年人购买一些价格虚高、效果不明显的保健品。

  这些骗局已经悄然出现在宁夏固原老年人的身边。

  家住东扩小区的赵先生(化名),他的母亲从2004年就开始购买各种保健品,15年期间将所有的退休金都花到保健品上,将近40万元。

  赵先生因为工作比较忙,很少和父母在一起,起初并没有在意这些行为,直到有一次其母亲在吃饭的时候突然晕倒,检查后发现,原因竟是长期把保健品当饭吃,导致营养不良血糖低而晕倒。

  据固原电视台报道:

  

  

  在市区的南城路上的一家医疗器械的店铺,看上去和普通的门店没什么两样,但这个门店早上至中午一般不营业,直到下午大门才会打开,而且这时会有年龄大一些的阿姨、叔叔们就定时前来光顾。

  参加活动的老人说:连续来这里五六天就可以领一把免费的筷子。

  在这个店的二楼,看到老人来得差不多的时候,店铺老板就出场了,他先唱了几首歌曲,然后带领老人们做热身活动,还不时穿插讲解,并要求老人们对外保守他们养生课堂免费发放礼品的“秘密”。

  他们是这样向老人推荐的:

  

  

  “这个在会所里买2000块钱一盒,我们今天给你们买500元一盒,你把这个一抹能治疗关节病。

  她以前得的是红斑狼疮,就是癌症,你看现在用了这个设备之后,完全好了。

  那血液里清理的垃圾呢,垃圾让身体排到体外了。”

  他们往往通过一些小利小惠,把人们聚集在一起,然后宣传养生保健的重要性,大肆吹嘘保健产品和保健器具的种种“特效”,不少渴望健康的中老年人极易相信。

  小编提醒大家,特别是中老年人:

  切勿听信将保健食品比成灵丹妙药的虚假夸大宣传,切忌通过非正规途径购买保健食品。不要盲目参加任何以产品销售为目的健康知识讲座、专家报告等;不要盲目通过会议销售、电话销售、免费试用等活动购买保健品。购物时要索要正规的销售凭据,保留购物发票及包装盒等购物凭证,权益受损时可作为投诉依据。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举报电话为12331

  遇到上述推销保健品的,请直接拨打110。(原标题: 老人花40万买保健品当饭吃 结果营养不良晕倒)

  

  港媒:内地老人热衷购买保健品 被无良之辈当成“摇钱树”

  参考消息网7月24日报道港媒称,要提防内地老年人成为无良之辈的金矿,不法商人夸大保健品功效导致一些老人上当受骗。

  据香港《南华早报》网站7月22日报道,一名60岁的山东男子在发现自己购买保健品被骗数万元后跳海自杀。他和妻子辛苦攒的钱打了水漂。三年前,一位80多岁的退休心理学教授出版了一本书,分享了她多年来花费40万元购买各种各样据说对健康有好处的保健品的经历。在书中,这位退休教授质疑了这些保健品的功效和它们超高的价格。这本书引起了公众的注意。但是,这本书并没有阻止无数老年人沉迷于据称可以用神奇的方式改善他们健康状况的保健品。最近,陕西一位85岁退休教授的女儿因为父亲热衷于购买保健品而报警。她告诉警方,过去八年来,老父亲花费成千上万元购买这些产品,自己无力阻止。现在,他的房间里堆满保健品。警察后来帮助他们追回了这位老教授的部分钱款。

  报道称,在意识到自己被哄骗购买了毫无用处的保健品后,一些老人并没有这么幸运,他们无法追回钱款。

  据《南华早报》报道,现在政府能够做的就是提醒公众对这些销售策略提高警惕——其中包括免费的小礼物、免费旅游、免费午餐,它们的目的都是为了说服老年人,并将他们作为摇钱树。据称一些公司还会利用老年人的孤独心理。

  报道称,过去十年,中国的保健品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以利用这个国家不断增加的老龄人口所带来的巨大市场。

  

  

  

  

  老年保健品销售套路增多 “三看”“三不信”防上当

  新华社成都7月20日电(记者李倩薇)记者20日从成都市工商局了解到,该市为期100天的“晚霞消费维权”专项行动为老年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近598万元。工商部门提醒,保健品销售套路越来越多,消费者一定要擦亮眼睛谨防上当。

  “非法会议营销是老年人被骗的重灾区。”成都市工商局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各类非法健康讲座、免费体验、分发礼品等活动是此次的专项整治重点。整治期间,该市各级执法人员共取缔无证照经营202户,查处违法案件163件,案值达2102万元。

  “非法会销危害广、隐蔽性强,组织者一般在清晨、晚间或节假日等时间举行营销,经常变换营销地点,回避阻拦年轻人参加,逃避监管部门检查。为此,我们安排年龄较大的干部,以消费者名义‘卧底’现场,实地收集违法线索。”该负责人称。

  记者从工商部门了解到,现在的保健品销售套路越来越多,除了播放短片或请来“专家”传授养生知识外,不少保健品都打着“生物高科技”的幌子,宣称对于高血压、糖尿病等老年人常见病的防治作用显著,一些被“治好”的患者还会现身说法。更有商家推出“返现”甚至赠送“原始股”的活动,宣称不但能治病还有投资回报,让很多消费者上当。

  如何辨别保健品的虚假宣传?工商部门称,购买时要遵循“三看”和“三不信”原则。一看保健品标志和批准文号,二看产品说明书,三看外包装上的厂名、厂址、生产日期、有效期限等,这些基本信息标注不清的多为假冒伪劣产品。“三不信”原则是指:一不要轻信产品疗效,二不要轻信权威推荐,三不要轻信优惠促销、高额投资回报等说法。

  成都工商部门提醒,老年人对消费陷阱的识别能力比较差,容易被误导,子女应多关心老人的生活,如果发现老人购买的商品或者服务有违法嫌疑时,注意保存证据,及时向相关部门举报。

  

  9部门严打食品、保健品欺诈和虚假宣传等行为

  近期,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对部分药品进行了抽检,其中5批次不合格,分别是:重庆格瑞林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胰酶肠溶片;江西远东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浓维磷糖;安徽济人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骨刺消痛胶囊。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已要求当地监管部门对上述不合格药品采取查封扣押等控制措施,并要求企业暂停销售使用、召回产品。

  此外,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官网还发布了两条主动召回信息:一是飞利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代理的监护除颤器气体放电管可能存在缺陷,因此对这一产品进行主动召回。二是波科国际医疗贸易(上海)有限公司代理的程控仪对皮下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进行程控时,可能导致皮下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执行意外命令,因此对产品进行主动召回。

  近日,国务院食安办等9部门印发《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整治方案》的通知。《通知》明确了要强化生产企业、经营单位、进口商的主体责任,还明确了第三方平台经营者和相关方以及广告发布单位的法律责任。要求切实落实属地管理,严厉打击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等行为,切实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和消费安全。2017年12月31日前,各地监管部门要完成对行政区域内生产经营单位的风险隐患排查和检查。2018年1月1日至6月30日,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将对重点地区进行抽查检查。

  随着夏天的到来,降雨逐渐丰沛,已经进入了蘑菇旺盛生长的季节。近日,部分地区发生了多起因采食野生蘑菇而引起的中毒事件。在这里提醒您,由于目前没有鉴别蘑菇是否有毒的简易科学方法,请大家不要随意采食和购买野生蘑菇。食用蘑菇后如有不适,请立即前往医院进行治疗。

  更多食品药品监管信息和科普信息,请关注总局官方网站、微信、微博和客户端。(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新闻宣传司严玥)

  

  降糖减肥药或含违禁成分 专家:网购保健品要当心

  中国经济网北京6月26日讯 (记者 吴晓薇)为净化首都食品药品市场,北京市公安局环食药旅总队和市食药监局稽查总队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针对利用网络平台销售假劣食品药品的打击整治“净网”专项行动。目前已经查处案件150多起,刑拘160多人。近期对网络平台销售的宣称具有减肥、降压降脂、降糖、增强免疫力、改善睡眠等功效的食品、药品分别采样,经过检验和鉴定,发现其中检出含有西布曲明、苯乙双胍、酚酞、西地那非等化学成分。那么这些成分究竟对人体有哪些危害呢?

  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钟凯向中国经济网记者介绍,西布曲明曾经是明星减肥药,主要通过抑制食欲,减少能量摄入达到减肥的目的。“这种药物副作用很大,轻则导致口渴、心慌、失眠,重则产生神经损伤和精神性疾病,因此欧美、澳洲等国和地区纷纷禁用此药。”

  2010年10月30日,当时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药总局前身)叫停了西布曲明制剂和原料药的生产、销售和使用,撤销其批准证明文件,已上市的药品召回销毁。然而在网络微商及一些线下会销渠道里,它依然打着各种减肥产品的旗号藏身其中。

  酚酞作为常见酸碱指示剂,早在中学化学课里就令人耳熟能详。其实,这种试剂作为药物可以刺激肠粘膜和肠道神经末梢,加快肠道蠕动,促进排便,常用于治疗习惯性便秘。但是长期服用酚酞会产生一定的药物依赖,且易造成肠道功能紊乱,停药后便秘反而加剧。

  苯乙双胍和二甲双胍一样,都是降糖药物,但由于容易引发乳酸酸中毒,于2016年底被国家食药总局叫停其生产、销售和使用,撤销药品批准证明文件,已上市销售的召回销毁。钟凯提到,糖尿病是目前尚未攻克的慢性病,凡是声称可以迅速控制甚至降低血糖的保健食品都要小心对待,因为生产厂家很可能在其中偷偷添加了药物。“有一些‘降糖保健品’甚至宣称,可以不吃药、不复发、根治糖尿病,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如果听信了宣传,简直和谋杀没两样。”

  西地那非其实就是我们俗称的“伟哥”, 它是在研发心血管药物时意外发明的,可治疗男性勃起功能障碍。但由于我国保健食品是审批制,并没有“壮阳”或改善性功能这个类别,因此西地那非作为处方药不允许加到食品或保健食品中。钟凯表示,不法分子为了使“伟哥”“效果显著”,可能会过量添加药物。“西地那非对心血管系统有较大影响,在个别情况下,有可能诱发心脏病,严重时甚至导致心梗、死亡。”

  对于网络平台销售的此类保健品和药品,钟凯提示大家,一定要通过正规渠道购买,提防微商;凡是有治病效果的保健品都要特别小心,尤其是降糖、降脂、减肥、抗疲劳的产品。因为偷偷添加处方药甚至禁药的可能性很大,效果越好越可怕。假如怀疑自己买到了假药、假保健品,可以及时拨打12331与当地监管部门咨询、投诉、举报。

【编辑:姜贞宇】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