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改善生活质量,从一份可口的工作餐开始

2018年11月22日 15:08 来源:工人日报 参与互动 

  【打工路上】改善生活质量,从一份可口的工作餐开始

  “民以食为天”。一直以来,一线农民工的就餐问题都是公众关注的热点。网络上曾有一组纪实照片名为“镜头下工地民工的午饭 你还在抱怨自己的生活吗?”照片中建筑工人蹲在工地的角落里,粗糙皲裂的双手捧着简陋的饭菜,令人心酸。

  曾经有一段时间,供应农民工的餐食不是千篇一律清汤寡水,就是存在食品安全隐患。农民工的餐食往往被打上艰辛和悲情的标签。农民工吃不好饭的背后,有工地地理位置偏远、条件有限的原因,有承建单位或包工头降低用工成本的考量,农民工自身对工作餐的不重视、不在意也是一方面因素。种种因素作用下,“吃饭”在农民工劳动保障体系中长期处在边缘位置。

  不可否认,近些年,与农民工相关的安全生产、确保工资按时支付等方面的权益,已经越来越多地受到关注,但他们在休息、餐饮、精神与情感等方面的诉求,却往往被忽视。在物质层面,尽管农民工在市场中的收入、待遇逐渐提高,“建筑工月薪超白领”并不新鲜,但农民工在城市中的生活品质却并未有显著提高。这与农民工自身舍不得在自己身上消费有关,更深层的原因,或许是从用工单位到社会各方,对于城市里农民工的真实生活状态,还没有真正上心,对农民工的关怀还停留在相对宏观的层面,在细微之处发力不足。

  值得肯定的是,当下一些地方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并开始进行一些积极的探索和尝试。比如为露天作业人员提供纳凉(取暖)休憩点,春节期间为农民工团购返乡火车票,为农民工安排探亲假期,为到异地探望农民工的家属提供夫妻房等等。这些附加服务,做起来或许会比较“麻烦”,却可以切实地让在外打拼的农民工兄弟拥有更多的归属感。只有尽可能多地帮他们解除后顾之忧,他们才可能在工作岗位上有更好的工作状态、更高的劳动效率。

  如今很多企事业单位在招聘简章中,除了标明待遇薪资等硬件保障,往往还会贴上单位食堂餐厅和精美餐食的靓照,为的就是尝试将伙食标准作为一大筹码,留住更多优秀的求职者。比之普通的上班族,农民工在岗时间更长,体力消耗更大,工作间隙能把饭吃饱吃好吃体面吃舒服,显然不是什么奢侈的要求。这不仅需要职能部门充分重视、加大投入,执行过程中也离不开民间和社会力量的参与,共同探索诸如流动式餐车、聚合式餐点等可操作的模式。

  “民以食为天”。对千千万万的农民工兄弟而言,一份热乎可口的工作餐,多少会消弭一些身在异乡的疏离感。期待改善农民工餐饮质量能成为一个良好契机,带动农民工在城市生活中的更多微权益从梦想走进现实。

  韩韫超

【编辑:丁宝秀】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