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实现平安和谐的山清水秀 黄山市把综治平安建设做成亮丽风景

2019年01月16日 09:46 来源:法制日报 参与互动 

  实现平安和谐的山清水秀  黄山市把综治平安建设做成一道亮丽风景

  □ 本报记者 李光明

  连续12年无治安类刑事案件、20多年无群体性事件、24年无重大安全责任事故、39年无森林火灾,辖区游客投诉办结率100%……这是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中国名片——黄山风景区综治工作的最新成绩单,与黄山的风景一样秀美。

  而这里只是安徽省黄山市综治平安建设的一道风景。

  自2014年3月安徽省委、省政府在黄山市徽州区召开全省基层社会服务管理平台建设现场会以来,黄山市围绕“有组织架构、有工作人员、有基础设施、有运行机制、有工作制度、有信息化装备”和“提升网格化、信息化、实战化水平”(简称“六有三化”)工作目标,综治工作不断向纵深推进,实现了社会治理工作的“山清水秀”。2017年,黄山市连续4届(每届4年)获得“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荣誉,再次捧得“长安杯”;与此同时,黄山风景区连续3届获得“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荣誉,并首次捧得“长安杯”,成为目前全国唯一获此殊荣的景区。黄山市也成为全国唯一拥有两座“长安杯”的城市,成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典型。

  “我们坚定不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把乡镇、村(社区)综治中心建设纳入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的工作内容,一体推进,全面加强。”黄山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陆群说,以“六有”为基点,聚合基层社会治理的有生力量;以网格化为基础,延伸综治中心的服务管理触角;以信息化为支撑,提升综治中心的运行效率;以实战化为目标,追求综治中心的工作实效,不断推动了平安黄山建设攀登新高峰。

  在歙县深渡镇的一个农家乐里,一块“姚顺武综治工作室”的牌子格外醒目。

  全国人大代表姚顺武在自办的农家乐场所挂牌创立综治工作室,参与基层社会治理。

  聚合基层社会治理力量是黄山市的一个品牌。2014年,黄山市徽州区整合基层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资源和力量,在乡镇(街道)建立综治维稳信访工作中心和为民服务中心(简称“两个中心”)、村(社区)建立综治维稳信访工作站和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工作站(简称“两个工作站”),形成便民服务与社会治理两个平台,被称为基层社会服务管理的“徽州经验”,推广全省并走向全国。

  此后,黄山市不断“升级”基层社会服务管理:把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应急指挥中心、信访接待中心的力量统筹整合到综治中心,同时整合村(社区)干部、“一村一警”、网格管理员、社会工作者、平安志愿者、“五老”乡贤等多方面力量参与。

  “依托乡镇、村(社区)综治中心按标准化建设,软硬件得到‘高配’,做强做实了基层基础。”黄山市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综治办主任李炜说,各级综治中心普遍张挂了首问负责、协作配合、工作例会、情况报告、应急联动、考核评价等制度,切实做到矛盾纠纷联调、社会治安联防、重点工作联动、基层平安联创、突发事件联处、综治责任联考。

  网格化管理与服务同步

  “这是‘美国的护手霜’,是社区里80岁老人胡玉乐儿子从美国回家探亲特意送给我的。”黄山市黄山区龙西社区网格员蔡晶有点“显摆”。

  因为胡玉乐老人年纪大了,孩子又不在身边,她就经常去帮老人整理一下家务,老人的儿子不久前回来看到家里收拾得那么干净,听了老人介绍后很是感动,执意要送护手霜给蔡晶。

  不仅蔡晶,龙西社区的网格员都把服务延伸到日常管理的方方面面,社区处处充盈着和谐气氛。

  如今,遍布城乡的网格员已经成为黄山市服务群众最活跃的群体。

  黄山市将全市城乡划分为2429个网格,目前已经实现全域覆盖,建立了基础网格、村(社区)管理网格以及乡镇、县、市网格管理中心五级联动的网格化服务管理体制建成运行。网格员均配备了手机App信息采集终端,与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综治中心互联互通。各区县还通过积极创新网格化管理的形式,进一步延伸服务功能,比如黟县以党建为引领,将民政、社保、治安、信访、安全生产等社会事务纳入网格化管理。

  “通过网格员手机终端、微信工作群、QQ工作群,形成纵横互联的网格化服务管理网络,产生高效快捷的服务效应。”李炜介绍说,自网格化服务管理平台建立以来,共处理各类网格事件达80余万件,城乡网格员每天上报网格事件4000件左右,基础信息采集、社情民意收集、基层社会治理等方面的网格化管理实效正逐步显现。

  用信息化提升运行效率

  在祁门县的街头巷尾、田间地头,人们时常会看到戴着“红袖标”的人,他们都是综治网格员。

  与以往的“红袖标”不同,他们有个特定称谓“党员红袖标”,祁门实行“网格化+党员平安志愿者”形式,让更多群众参与到基层治理中,赋予“红袖标”新内涵。

  为实现“网格服务零距离、网格管理全覆盖、群众诉求全响应”的网格化管理服务标准,以网格化管理为框架,以智慧平台为中心,依托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初步建成以5个基础平台(电子证照管理平台、信息资源管理与服务平台、运行监控平台、统一用户管理平台、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五大业务系统(社区政务服务系统、网格化管理系统、政府网上办事大厅、“易黄山”门户、12345统一呼叫中心)为主干的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体系,有效支撑了基层社会治理信息化。

  黄山市综治办副主任杜可安说,在综治信息化方面,黄山市重点推进综治视联网、“雪亮工程”、“一网清”系统和综治“9+X”系统等4个主体项目建设,相应整合相关社会服务管理信息系统(简称“4+N”信息系统建设)。“‘雪亮工程’建设项目初步安排财政资金2.6亿元,列入年度政府性投资项目,正按照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的要求全力推进。”

  目前,黄山市综治视联网系统已实现省、市、县三级联网运行全覆盖。

  传统文化助力治理实战

  80多岁的吴莲芳是歙县深渡镇定潭村的乡贤,村里祠堂就是她化解矛盾纠纷的地方。

  “我让矛盾纠纷当事人来到祠堂里,给他们读村规民约和宗祠族规,面对着列祖列宗说话。”吴莲芳说起“祠堂调解”神采奕奕。

  厚重的历史积淀在这里孕育出深邃广博的徽州文化,把徽州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治理深度结合,打造地方特色平安文化品牌,使传统礼仪习俗成为村民日常行为规范,促进传统道德约束与村民自治有效结合,运用协商、契约、道德、习俗等社会内生机制,能以较小代价取得较好效果。这是黄山市社会治理体系中独一无二的景致。

  传统文化与现代治理相得益彰,催生出特色鲜明的实战载体:黄山区依托三级综治中心建立“1863”社会自愈体系;休宁县由家族长辈、老村干等“乡贤耆老”组成综治维稳监督员,结合“马头墙”上的法治文化,让矛盾纠纷难“出墙”;祁门县把礼俗习惯、村规民约上升为人们一体遵循的行为规范,实现矛盾纠纷不“出村”。

  “我们力争把黄山平安建设做成像黄山一样‘秀美’,让广大群众在共建共治共享中收获满满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陆群说,基层基础决定了平安建设的走向,黄山将把综治中心打造成基层社会治理的枢纽,不断优化升级、做强做实,不断提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精细化水平,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黄山”。

【编辑:丁宝秀】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