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不见外!习近平和一位“洋教授”的故事

2019年02月04日 14:37 来源: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 参与互动 

  “我没想到习近平主席会回信,因为他这么忙、这么多事情,他可能是世界上最忙的一个人,但他还花时间给我这个普通外籍老师写信!我感到非常荣幸,也很感动。”

  2月2日,在美国休假的厦门大学管理学院外籍教授潘维廉(William N.Brown)收到了一封来自“第二故乡”的惊喜。

  他向人民日报客户端记者讲述了他与习近平主席的故事,讲述了他的“厦门情缘”。

  第一次机缘改变了我的人生

  我1956年出生于美国,因为热爱中国,1988年,我卖掉了在美国的金融公司,举家来到厦门,先是学习中文,然后就在厦大管理学院任教,1992年我成了福建省第一位外籍永久居民。

  我是一位“不见外”的老外。2019年1月,我给习近平主席写了一封信,并随信寄去了自己的新书《我不见外——老潘的中国来信》。

  为什么给习近平主席写这封信?这源于两次机缘。

  第一次机缘不仅影响了我的人生,更是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1999年,我因罹患癌症在香港住院,当时病情很严重,我也一度很绝望,不知道自己是否还能活下来,不知道该去哪里——我不想回美国,又感到自己的身体不好,回厦门可能也教不了书了。

  1999年潘维廉在香港一家医院接受癌症手术,和家人在一起。

  就在这时,我收到了一份来自“家乡”的探望——时任福建省代理省长的习近平委托两人带着鲜花前往医院探望,他们热情祝我早日康复,回到中国厦门“老家”。

  我很意外,完全没想到。他怎么会知道我的情况呢?毕竟,我只是老师,是一个普通人。

  当时我就感动得哭了。从那天起,我安心养病,下定决心要回到我厦门的家,回到中国家人身边。

  他给我打开了一个新的视野

  第二次机缘始于2001年11月,那时,我很荣幸地获得了“福建省荣誉公民”称号。

  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亲自为我颁发“福建省荣誉公民”证书。那天晚宴,我和妻子苏珊与习近平同桌用餐,并谈起如何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习近平说,你已经写了一本谈厦门的书,那是你第二个家,你也要写一写泉州,那是你第三个家。

  正是习近平主席的勉励,我从那时起开始深入地研究泉州,研究中国古代贸易,希望了解中国在历史上是什么样的国家。

  2003年,我出版《魅力泉州》,向世界介绍泉州,介绍这座“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也是这一年,我作为发言人参与了泉州申办国际花园城市大赛在欧洲的会议,助力泉州赢了两块金牌,其中一块特殊金牌是荣获“遗产管理”奖,表彰泉州妥善保护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历史遗产。

  随后,我又相继写作并出版了一系列图书,主持了400多期电视节目,向世界介绍福建,介绍中国,成为大家都知道的“中国通老潘”。

  如果再次见到习主席,我会感谢他鼓励我继续研究中国的历史文化。如果没有他的鼓励,我可能就写一两本书就不再写了。他给我打开了一个新的视野,是新的中国也是新的世界。

  他不是一个坐在办公室里的领导

  我对习主席有很深的印象。在被授予“福建省荣誉公民”后的晚宴上,我们有一两个小时的交流。没想到他这么平易近人,我们之间完全是一种好朋友式的聊天,相互之间很坦诚、很直接。

  作为领导,他很谦虚,每问你一个问题后,都很认真地在听你回答;而且,我发现他真的很了解历史。我很尊重这样的人,他是能做事情的人。

  据我了解,习近平在担任福建省省长期间,至少去过平潭岛20多次。现在,我正在写一本以平潭岛为主题的书,翻阅历史资料后,我就越发感慨:当时平潭海峡大桥还没有开通,去平潭岛要坐船,经常风大浪大,很艰苦,也很危险。他去这么多次,真的是很辛苦。

  其实,不光是平潭,我记得他经常到福建各地去,到现场去看实际情况。他不是一个坐在办公室的领导。

  我太太跟我说过,她终于理解为什么他会当选国家主席,因为中国需要这样的人。习主席的垂范启示我,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尽量好好做。

  我看到现在中国人越来越有信心

  中国到底好在哪里?我在厦门一住30多年,美国的家人朋友都不理解。于是,我就把自己在中国的见闻都写到了信里跟大家分享,30多年居然写了1500多封。改革开放不断刷新着我对中国的认知,这些信也是给中国的情书。

  非常荣幸我们一家人能亲眼目睹40年中国改革开放中的30年,在过去的30年间,中国所经历的种种变化堪称奇迹。

  1988年,我们一家从香港搭乘慢船,用了18个小时抵达厦门,从和平码头上岸。当时厦门只有一座高楼,一个星期有几天会停电,泥土路上坑坑洼洼,出租车少之又少,公交路线只有3路,没什么地方可去,也没有什么可买,这让此前在快节奏的洛杉矶生活了7年的我们很是不习惯。

  1988年10月,潘维廉在厦门拥有的第一辆车——三轮车。

  而现在,厦门已经是一个车水马龙与传统韵味融洽并存的现代化都市,中国的其他地方,也都已经面貌一新。我看到现在中国人越来越有信心,爱自己的国家,为自己的国家而自豪。这非常重要,是钱买不到的。

  探寻这种变化的原因,一方面在历史,一方面在当下。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未在经济贸易背后动用军事力量就能达到如此发展程度的国家。虽然一些西方国家一直以“大哥”自居指手画脚,但中国领导人很清醒,一直在坚持走自己的路。这给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一种希望,对于其他所谓的超级大国,也是值得借鉴的。

  治国理政艺术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1731年,英国政治家、作家尤斯塔斯·巴塔尔曾说,全世界都知晓中国的四大发明,但中国广为人知的应该是其“治国理政艺术”,这个比四大发明还伟大。

  受他的启发,我正在规划一本书,专门谈谈中国的“治国理政艺术”这项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以中美的动车发展为例,中国已经有很多辆动车奔跑在大地上,而美国有几辆动车?一辆也没有。从洛杉矶到旧金山的动车建设,短短的一段,据说要40年才能建完,而40年,中国能做多少事情呢?

  展望下一个30年,对自己一家、对中国的未来,我都非常有信心。

  我是个“鸡蛋”,外面白,里面黄

  你如果加了我的微信,会发现我的相册封面是一个拿着筷子、端着面条,身穿中国传统服装的灰黄头发的老外形象。

  我和中国有很深的缘分:我和妻子苏珊的婚礼是在台湾举行的,大儿子和一个厦门女孩结了婚,小儿子娶的是美国姑娘,但孙女喜欢用中文叫我“爷爷”;我的中国话还算流利,我常喝乌龙茶,也爱吃闽南菜。朋友们说我是个“鸡蛋”,外面白,里面黄。

  潘维廉夫妇和他们的儿子儿媳

  不过,对于我“做个厦门人”的选择,亲友们一开始并不是很理解,我的父亲当时也是坚决反对。

  为了让家人放心、让亲友更了解中国,我坚持给家里写信,也不时在报刊上发表文章,用美式幽默讲述中国故事。这30年来,中国人越来越了解世界,但是世界还是根本不了解中国,一个大问题就是西方的媒体偏见很厉害。

  很多年后,亲友们终于理解了我的选择,其中也包括我的父亲。他说我是对的,他很高兴我来中国。

  我的中国梦,就是让世界真正了解中国

  我很喜欢中国的传统文化,尤其是春节等传统节日,很多个春节,我们都在厦门等地度过。几千年来,中国很早就有中国梦了——人们在春联上书写对未来一年的心愿,书写对国家和平和繁荣的愿望。不过,这些梦想在历史上很少能够实现,而现在,可以实现了。

  中国有这样的领导,这样的老百姓,中国梦不但会实现,而且会成为世界梦。中国当下埋下的种子会发展成为后世享受的成果,证明中国梦不仅在中国可行,在世界其他地方也是可行的。

  让世界真正了解中国,让外国人逐渐认识到中国梦也能成为世界梦,这是我的中国梦。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记者:张意轩

【编辑:郭泽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