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鞍钢:“转型是硬道理”已成为中国发展主题——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胡鞍钢:“转型是硬道理”已成为中国发展主题
2010年03月04日 16:1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资料图:清华大学教授、知名国情研究专家胡鞍钢。 中新社发 廖攀 摄

版权声明:凡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中新网北京3月4日电 (记者 孙自法)“2010年是中国的‘转型年’!”清华大学教授、知名国情研究专家胡鞍钢4日对记者说,当今中国发展的主题已经是“转型是硬道理”,已从“加快发展速度”转向“加快发展方式转变”。

  他认为,中国转型的内涵由经济转型扩展到社会转型,构成经济社会转型,应成为“十二五”规划的基本思路。

  胡鞍钢分析称,中国经济转型、社会转型均主要包括六方面内容——

  经济转型方面:一是需求结构转型,由投资主导到消费主导,由投资、消费带动到消费、投资带动,实现进出口的基本平衡;

  二是产业结构转型,从工业为主导的产业格局转变为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即提高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且超过工业比重;

  三是工业结构转型,用高技术加快改造传统工业产业,从重工业主导的工业格局转变为高附加价值、高技术、装备制造等新兴战略性产业为主导的新型工业格局;

  四是就业结构转型,继续减少农业劳动力,提高非农业人口劳动比重,大幅增加第三产业劳动力及比重,形成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就业产业格局;

  五是要素投入结构转型,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从资本、土地、不可再生资源、化石能源投入为主转向以知识、技术、可再生资源、非化石能源、人力资本以及创新为主,从模仿创新为主转向集成创新、自主创新为主;

  六是外贸结构转型,适应全球市场需求结构的重大变化,从低附加价值转向高附加价值,从高能源密集转向低能源密集,从高碳排放密集转向低碳或无碳排放密集,从商品贸易为主转向商品贸易和服务贸易共同发展,从出口增长、扩大外需导向变成进口增长、刺激内需导向,既要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又要主动“走出去”,在全球范围内获取优质资源、配置各种资源。

  中国六方面的社会发展转型,旨在促进城乡一体化,实现居民公共服务水平均等化,提高人民发展能力,共同分享改革开放发展成果:

  一是加快人口城镇化,从农村社会向城市社会转变,由农村人口为主导转向城镇人口为主导的现代社会,继续转移、减少农村人口,鼓励各类城市聚集人口;

  二是加快农民工市民化,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采取更加灵活的户口迁移政策,使全国城镇农民工及其家庭人口获得城镇基本公共服务,享有基本社会保障;

  三是社会收入结构转型,基本消除绝对贫困人口,降低低收入人口比重,大幅提高中等收入人口比重;

  四是加速完善公平性社会政策,使不同人口(不分性别、年龄、民族、居住地点等)享有各类经济、社会、文化权利,享有基本的大体均等化的公共服务;

  五是进一步扩大社会内部开放度,促进社会人员的流动性,保证劳动力在劳动力市场中的自由流动,允许人口自主选择居住地点、自由迁徙;

  六是进一步扩大中国对外开放度,积极吸引国际人才到华研究、创业和工作,积极吸引海外学生到华留学、培训,积极发展出境旅游、学习、合作研究、劳务输出、工程承包,积极支持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研发、开拓市场。

  胡鞍钢说,中国的经济、社会转型往往相互关联,例如城乡协调发展、地区协调发展既是经济转型也是社会转型。当前中国的社会发展相比于经济发展有所滞后,因此,今后促经济发展应更加注重社会发展、促进经济转型要更加促进社会转型。

  中国经济社会转型是在世界转型、亚洲转型的大背景下率先转型,中国的转型也必将带动和引领区域乃至全球转型。这位国情专家表示,进入21世纪的第2个10年,中国发展方式转变之大计,必须从“加快发展”转向“科学发展”,从“传统发展”转向“创新发展”,从“黑色发展”转向“绿色发展”,从“先富论”转向“共享发展”。(完)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