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孙子忆祖父陈士榘:勤学日语擒日本俘虏

2015年09月07日 16:1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孙子忆祖父陈士榘:勤学日语擒日本俘虏
开国上将陈士榘(来源:香港文汇报)

  中新网9月7日电 香港文汇报7日刊发系列文章称,中国著名军事家、开国上将陈士榘在抗日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他参与指挥的平型关大捷是中国抗战以来的第一场胜战,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时任旅参谋长的他更在业余学习日语、亲手抓获八路军的第一个日本俘虏。

  陈士榘将军之孙陈一新日前接受该报专访时表示,八路军作为华北抗日的重要军事力量,积极配合正面战场的国民党军队,为抗战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作为八路军将士的子孙后代,我感到无比骄傲与自豪”。

  陈士榘在1909年生于湖北武昌黄陂。1927年9月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后来随部队到达井冈山,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6月,陈士榘奉命入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第一期学习。同年12月毕业后,调任陕北红三十军参谋长,不久任三十军代理军长、红一军团随营学校校长。抗战爆发后,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红一方面军编为第115师。年仅28岁的陈士榘任第115师343旅参谋长,随后开赴山西抗日前线。

  装备虽落后 平型关显实力

  1937年9月,担任八路军115师343旅参谋长的陈士榘,参与组织指挥所部参加了平型关战役,经过一天激战,歼敌1,000余人,击毁汽车100余辆,缴获大量武器和军用品,一举打破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提高全民族的抗日士气。

  “平型关大捷重挫了日军向山西腹地深入的进攻势头,为中国方面部署忻口会战提供了时机,有力地支持了正面战场的抗战。”陈一新告诉记者,“当时八路军的武器装备非常落后,远不如正面战场国民党军队的装备。但祖父和他的战友们却能主动迎战日军的主力师团,并且首战大捷,突出地显示了八路军的战斗力”。

  “祖父下定决心,要抓活的”

  抓获第一个日军俘虏,是陈士榘在战争年代的众多传奇之一。日本兵深受“武士道”精神影响,宁死也不肯缴枪,所以虽然不少人毙命但在抗战初期居然无一被俘。在平型关战斗中,不少八路军战士本着人道主义精神,试图救治重伤的日本兵,却遭到他们的突袭。

  “祖父下定决心,要抓活的。”陈一新说,陈士榘为此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日语,定要抓获日军战俘。平型关大捷后,115师343旅在日军必经的广阳至松塔地区设下伏击圈,时任旅参谋长的陈士榘指挥歼灭伏击圈内日军。

  “爷爷指挥战士们从两侧高山不断向狭长谷底的日军投弹射击,日军辎重部队的骡马受惊后乱蹦乱跳,敌人被打得晕头转向。”陈一新说,八路军指战员们如猛虎下山,迅速冲向公路,将敌人切成数段。

  大势已去的日军残部随后躲进广阳镇的小院中,当有战士准备向其中投掷手榴弹时,陈士榘一拍大腿说:“扔什么手榴弹!还不抓活的!”“当时,祖父蹲在小院窗口,用刚刚学会的日语喊话‘八路军优待俘虏,缴枪不杀!’”陈一新说,“祖父在门外与他对话的时候,就一脚踹开大门,还没等日本人反应过来,祖父就顺手夺下了他手中的枪。接着,日本军人想拔出腰间的刀,祖父立马用手枪对着他说,‘你现在是我的俘虏,必须要解除武装’。”

  史料记载,这次广阳伏击共歼灭日军1,000余人,还缴获了700多匹骡马和大批军用物资。陈士榘抓到俘虏的消息更添意外惊喜。大家都争先恐后地跑来看稀罕,因为这是八路军抓到的第一个日本俘虏。经审讯,这名俘虏是日军第20师团第79联队辎重兵军曹加藤幸夫。

  建中国首个导弹卫星发射基地

  在中国西北的戈壁滩深处,有一座恢宏的航天城。这座航天城先后发射了神舟系列载人航天飞船,把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等航天员送上了太空,陈一新告诉记者,中国第一个陆上导弹试验靶场以及整个原子弹氢弹基地都是在陈士榘领导下一手建立的。

  1958年4月,靶场“特种工程指挥部”建立,陈士榘任司令员兼政委。“祖父把工程兵司令员的工作交给了别人,自己带着国内专家以及苏联几位负责核实验基地建设的专家30多人,奔赴祖国的大西北去了。”陈一新说。

  戈壁滩非常艰苦,夏季烈日高照酷热难忍,冬季寒气逼人直入骨髓。战士们经常在漫天的风沙中施工作业,没有住房,缺粮少菜,很多人口干唇裂,流鼻血不止。陈一新说:“基地的物资供应奇缺,部队生活很困难。为解决生活问题,祖父带领战士们挖野菜,打沙枣,制成代食品,组织狩猎队打沙鸡等野物。”

  1960年,苏联政府中断了合同,撤走专家,带走了关键的技术数据和图纸,刚刚起步的中国航天事业面临着夭折的危险。“祖父鼓励大家:不要依靠外国专家,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发展自己的导弹试验,尽快地掌握试验发射技术。”陈一新说,全体官兵发愤图强,将困难变成动力。

  1960年8月,总参、国防科委组织质量检验,专家们的评价是:“这项工程不仅速度快,而且质量好。”1960年9月10日,中国用国产原料发射第一枚弹道导弹获得成功。11月5日,中国自己制造的第一枚导弹发射试验成功。两次发射实验证明:陈士榘带领部队建设的高科技国防工程设施,经受住了实践考验,实现了周总理“稳妥可靠,万无一失”的指示要求。

  陈一新还说,此次国共抗战老兵携手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令人十分激动,“他们是齐力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友,祖父若看到这一幕,一定会非常激动”。(刘凝哲、张紫晨、凯雷)

【编辑:吴合琴】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