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美国侨报:让陪伴父母之孝不再艰难

2016年02月14日 11:4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春运资料图

  中新网2月14日电 美国侨报日前刊文称,中国民间有“三六九往外走”的习俗,虽然仍在假期之中,可10日(初三)已有很多回家过年的人踏上了离家返城的路途。就在这一天,山东淄博火车站上演了令人唏嘘的一幕,准备于当晚返回北京的张先生在候车时长跪在前来送行的父母面前,痛哭流涕,并因此错过了列车。很多人从张先生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在感慨离家日久、孝道难尽的同时,也表达了难以改变这种情况的无奈。

  文章说,中国传统生活方式是子女在家照顾、陪伴父母,《论语•里仁》中就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也就是说有年迈的父母在世,尽量不长期离家在外,不得已长期离家的也必须告诉父母去哪里、为什么去、什么时候回来,并安排好父母的供养。

  可今天的中国却让很多人无法按照这样的方式来赡养父母。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使得人员流动越来越频繁,人们的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同时,经济的发展也推动了中国社会的“核心家庭化”进程,“四世同堂”式的家庭越来越少,子女脱离父母独立建立家庭的越来越多,这些都让子女陪伴父母越来越困难。

  分析指,实际上,此类现象并非现代化对传统生活方式冲击的必然结果,如能充分利用现代化条件,建立更加完善的社会化养老服务,这一问题应可得到一定的缓解。年迈的父母面临的最大困境就是难以适应与子女长期分离的状况,要让老人适应“核心家庭化”社会就必须帮助他们建立新的家庭观念,将家庭关系的重心从纵向(父母与子女的关系)转向横向(夫妻关系),减少对子女过度的心理依恋。同时,要帮助老人充实新的生活内容,找到新的替代角色。在这个过程中,各种社会团体和社会公益组织应发挥更大的作用。

  该文称,弥补老人的感情缺失最有效的办法还是让子女给予更多关怀,除了在物质上供养父母之外,也必须注意对父母的“精神赡养”,增加与父母的联系和往来的次数,以尽“游必有方”的孝道。当然,要让人们能有更多时间陪伴父母,社会各界都需要努力,这个过程可能会很漫长也不无困难,却是让发展成果惠及老年人的最主要体现。

  有人说,陪伴是最大的孝。期盼陪伴之孝的道路越来越短,惟如此,才能让孝道为先的中华美德远播海外。

【编辑:吴合琴】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