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英中餐馆开业申请屡被拒 创意文化多管齐下求转型

2016年02月06日 11:4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网2月6日电 据英国《英中时报》报道,最近记者留意到,“中餐馆开业申请被拒”的相关报道在英媒版面中数次见报。由于周围邻居对饭店可能带来的气味和噪音提出反对,当地议会往往驳回中餐馆业主的申请。这些报道不禁让人怀疑,曾经风光的中餐“老大哥”难道遭遇了“人气危机”?抑或是“种族歧视”依旧隐隐作痛?

  此外,近年来,在英国的中餐馆业主们不断面临租金飞涨、人力短缺、政策收紧等挑战。站在瓶颈与转型的十字路口,当下的中餐馆何去何从?且看记者的采访与观察。

  中餐遇阻,炸鱼店过审

  是人气不够还是遭遇歧视?

  去年12月,伊斯特本(Eastborune)当地报纸在其网站上刊登了一篇报道,文章中提到一位盛女士(音译)计划将一家英国餐馆承包下来改建成中餐馆。但在申请过程中,将斜屋顶改建成平顶并安装全新排风系统的计划成为了最大的障碍。提出反对的正是饭店周围的居民,他们向议会提交反对信,称中餐馆的噪音和气味会带来困扰。

  在伊斯特本议会的官方网站上,记者找到了盛女士该案的相关文件。两份反对信中,住在饭店隔壁的麦克莱伦先生写道:“烹饪的气味会对附近居民区造成相当大的影响,我敦促该申请不予批准。”另一位邻居克劳奇女士也以噪音和空气质量的理由提出反对。

  对邻居的担忧,盛女士做出了积极的回应,不仅在申请书中声明会特别注意将噪音和气味降到最低,还提交了35页的文件解释烟道设计和风扇静音设备。

  然而,这些努力并没有弥合盛女士与邻居之间的分歧。经过数月的协调,餐馆的申请还是因“缺少详细证据消除噪音与气味担忧,可能引起社区不和”的理由被驳回。

  如果说盛女士的计划受阻于邻居的反对声,记者在卡迪夫(Cardiff)却找到了相反的案例。

  去年12月,卡迪夫议会通过了一家Fish & Chips连锁店对原冰淇淋门店的改建方案。关键是,当时也有471多位居民签署了联名反对信,指出在一英里内已有53家外卖店,该申请违反了卡迪夫的规划指导。

  根据记者在卡迪夫议会网站上查询到文件,该案中共有13封反对信件。其中住在店面附近的库克先生写道:“在Canton地区,几乎每一百米就有一家炸鱼店。我们不再需要多一家。”不过,尽管如此,这家炸鱼店的改建方案仍然获得通过。

  为了了解议会如何考量反对意见,记者与卡迪夫议会规划部门取得了联系。对方发言人回复称:“所有意见都会在做出裁决前由委员会考量,但有反对并不意味着这份申请一定会被拒。委员会将根据城市规划指导,综合申请提案的价值做出最终决定。”

  同样是遇到居民反对,反对声高的申请反而获批。虽然我们难以直接推得“中餐受到歧视”的结论,但其中的存疑值得思考。

  歧视源于不理解

  融入英国社会才能治本

  回顾这两年的新闻报道,单《英中时报》就有超过20篇关于中餐馆受到种族歧视的报道,其中2014年秋天半个月中就发生了三起中餐馆老板遇袭案件。此外,英国媒体也曾数次“片面报道”或误导消费者质疑中餐馆的食物安全。

  全英华人外卖公会的会长陈德梁先生告诉记者,公会在90年代成立的起因正是中餐外卖店受种族欺负的案例太多。由于语言不通,又是当地少数的华人家庭,初期的中餐馆业主曾有很惨的遭遇。外国客人来取餐时抢钱、顺走店内物品都可能,甚至还会对老板莫名动手。近年来情况有所好转,但是公会仍会收到相关个案的申诉。

  杜伦大学的克莱格教授(Gary Craig)长年研究社会公平议题,对于华人受歧视现象观察多年。他认为英国人对待中餐的态度“具两面性”,一方面他们喜欢吃中餐,叫外卖频率非常高;但同时,他们对于外来群体有着习惯性的排斥敌对心理。

  经营不断遇瓶颈

  外卖网站成为一把双刃剑

  近年,中餐馆在实际运营中也遇到接二连三的瓶颈。根据华人外卖公会的粗略估计,在过去十年间,有5%至10%的中餐馆和外卖店因经营困难不得不歇业或加盟某些大型外国快餐连锁。

  “华埠绿洲”工友会负责人李先生告诉记者,这两三年间中餐馆的生意略不如前,这个圣诞假期后的生意也显冷清。

  在众多挑战中,上涨的租金已是“老生常谈”的问题,尤其是在寸土寸金的伦敦华埠,其年租在去年已达到838镑每平方英尺。某中餐馆反映每5年重估一次租金时都会涨10%至15%,正因此有多家已在华埠经营了三、四十年的老牌餐馆不得不搬迁或转售。

  此外,多位采访对象都提到了人力短缺是最大困难。一方面,内政部政策紧缩以及对黑工的监管惩罚力度加强提高了雇佣难度,另一方面则是遇到了“青黄不接”的代际空档。早期从香港来英国的大厨们纷纷到了退休的年纪,而现在的年轻人手握学位,很少会选择辛苦的餐饮业,包括餐馆业主的孩子也普遍不愿接手家业。

  口味诚意排首位

  创意文化多管齐下求转型

  面对着老瓶颈和新挑战,中餐馆想在英国续写“大红灯笼高高挂”的红火,就必须迎难而上。记者了解到,中餐行业已经开始了多管齐下的转型之路。

  全英华人外卖公会陈会长主推“健康中餐”。公会在英国各地已举办多次改善中餐健康外卖食谱的工作坊。推广低脂低糖低盐、无味精无色素的可口中餐。

  而餐厅老板们都提到“把菜做好”是最重要的。去年获登米其林美食宝典的石库门餐厅负责人Simon告诉记者一个“良性循环”理论。面对人手短缺,餐厅要重点把关食物质量与口味,营业额上升就有高薪吸引优秀的厨师,进一步保证食物水准。同时,在餐厅设计和摆桌风格上也要注重中西合璧,迎合西方人的偏好。

  此外,在这个网络化时代,石库门餐厅还在社交媒体上与顾客积极互动、培养忠诚度。不少食客把用餐的照片和感受发到餐厅的公共主页,在评论和转发中积累起了口碑。

  或许,以诚意做口味,以创意做口碑,让客人在西式的习惯中品尝中国传统的味道和文化,中餐在英国重振雄风还是大有可为的。

【编辑:吉翔】

>华人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