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归侨疍家人大转型:从“退潮而歌”到“陆上起舞”

2016年03月04日 13:3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社北海3月4日电 题:归侨疍家人大转型:从“退潮而歌”到“陆上起舞”

  作者 陈燕

  4日,位于广西北海市侨港镇电建渔港码头内,一排排渔船泊岸而靠,出海而归的疍家渔民陈先军简单收拾行囊后快步登上码头。

  多年前,疍家人吃住都在船上,常年过着漂泊的生活,人不离船、船不离海是他们生活状态的写照。如今这些疍家渔民大部分已在陆地盖起楼房,陈先军就是这批每天穿梭于海上与陆地之间的疍家渔民之一。

  与陈先军一样,现年48岁的冼就良也是一名疍家人,不过捕了20多年鱼的他已转行投资养殖业。“只读了几年书,9岁就跟着妈妈出海捕鱼了。”

  据冼就良回忆,上世纪70年代末,一家十多口人从越南回到广西北海市侨港镇后长期以讨海为生。“那时每艘小渔船船头摆设着锅碗这些最简单的厨房用具,船尾被子衣服堆得满满当当。夜晚,一家人都挤在船上入睡,过着很漂泊的生活。”

  侨港镇当时为7700余名越南归难侨提供了安身之所。这些归侨绝大多数是疍家“海上部落”后裔,因世世代代以海捕为业,以船为家,又被称为“海上吉普赛人”。

  如今,这群“海上吉普赛人”的生活已经大变样。他们中不少人开起了小车,住进了楼房,成了新一代的“陆上疍家人”。

  陈先军说,平时他主要负责出海打鱼,妻子在当地经营一家饮食店。经过几年的打拼,夫妻俩的生活越过越好。“我对现在的生活很满足,白天出海打鱼,晚上回到家便可吃上家人做的可口饭菜。”

  “我也是靠出海打鱼生活逐渐好转的。”冼就良称,在有点经济基础后,他们依靠政府扶持造了大船,捕捞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

  凭着敢闯的疍家精神,和冼就良一起出海的8个兄弟姐妹的生活都慢慢改善,相继在陆地上盖起了楼房。最早转型的是冼就良的哥哥,在1993年出海赚了一笔钱后,就在陆地上盖起了三层高的小楼,和妻子一起打理其他事业。

  与广西北海市相邻的防城港市企沙镇的华侨村,亦有一半以上的归侨渔民为疍家人。2011年,当地疍民张振明由渔民成功转型做起了海鲜、茶类等批发生意,并于2014年当选为当地华侨渔业村村委会副主任。

  张振明称,当地村委会鼓励并给予相应的支持,帮助部分不适宜继续从事渔业的渔民转产转型,同时鼓励支持有实力的渔民继续扩大渔业业务,发展现代远洋捕捞。“当时一起出海的渔民纷纷换了大船,开起了海鲜楼,成立了渔业公司等。”

  在努力挖掘并传承疍家文化特色及风土人文的同时,广西北海、防城港等沿海城市亦将疍家民俗文化“搬”上“舞台”,向各地游客演绎充满异国情调的华侨文化,展现侨乡魅力,传承归侨特色文化。

  “虽然后辈们已不出海捕鱼,但我一直教育后辈要铭记疍家民俗文化。”冼就良说,生活方式再怎么变化,自己永远是疍家人。(完)

>华人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