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血缘、责任、回报——余俊武卅载推广中华文化

2016年05月23日 11:4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社北京5月23日电 题:血缘、责任、回报——余俊武卅载推广中华文化

  中新社记者 郝爽

  1987年,余俊武踏上澳洲大陆。初来乍到的余俊武以有限的资源,带领当地华侨华人排起了澳大利亚第一台华人话剧《雷雨》。

  “整部话剧台词都以广东话呈现,因为当时大部分华侨华人听不懂普通话。”这部广东话版的《雷雨》填补了澳大利亚华人话剧的空白。

  由国务院侨办主办的2016年“文化中国·华星艺术团高级研修班”正在北京举行。作为悉尼华星艺术团团长、澳华文联主席的余俊武,与70名海外文化社团骨干接受了专业学习。

  面对中新社记者专访,余俊武说,“到澳30年,我与中华文化的联系不曾间断。”30年间,余俊武辛勤耕耘,将中华文化植根南太平洋。

  余俊武告诉记者,从20岁到50岁,他在海外从事中华艺术文化推广工作,6个字始终支撑着他,那便是“血缘、责任、回报”。

  “我流着中华民族的血液。不论我走到哪里,都与中国血脉相连。我从事文化艺术工作,中华文化海外推广是我的责任。我从大学毕业后出国,祖(籍)国培养了我,我要回报祖(籍)国。”余俊武如是说。

  余俊武坦言,海外各国都有很多中华文化艺术团,但力量分散、质量难以提高。2014年,国务院侨办创新提议筹建本土化的“文化中国·华星艺术团”。余俊武认为,这是海外中华文化推广传播的最佳模式。

  “本土化‘华星艺术团’的建立就像一个铜箍,将散落在海外的优秀文化人才和艺术团队紧紧箍在一起。它们在当地打出更多的水,来浇灌中华文化的土壤。”

  2014年11月24日,悉尼华星艺术团成为第一批挂牌的“文化中国·华星艺术团”。余俊武感叹,“华星艺术团”的“团”字是团结的团、集团的团。它凝聚起有造诣、有能力、有热情的海外艺术人才和艺术团体。

  悉尼华星艺术团提出“包容多元、凝聚共识、锐意进取、本土创新”的16字方针,寻求在当地发展的亮点。余俊武认为,华星艺术团应通过每场演出活动体现其理念,即坚定不移地走本土化道路,团结凝聚起海外中华文化优质资源,让中华文化在当地形成更大的影响力,在服务社区、构建和谐侨社的同时,走出社区。

  “中华文化海外传播已经进入最重要环节”,余俊武表示,当地华侨华人和非华语背景民众都需要中华文化。当中华文化成为当地民众生活中的一部分时,中华文化才真正地走到海外,落地生根。

  他说,“我不止于成功,不气馁失败,只希望自己在弘扬和传播中华文化的道路上,永远不停地走着。”(完)

>华人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