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信息

北美华裔二代爱恨交织学中文 几个问题值得思考

2016年08月16日 11:0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网8月16日电 据美国《世界日报》报道,每到周末,下面一幕就会发生在众多的北美华人家庭中。12点45分,妈妈在楼下大声叫道:“准备去中文学校了。”“知道了”,七岁的Larry不耐烦地回答,眼里仍盯着计算机荧屏,继续玩着游戏。15分钟后,妈妈看着没有声息,只好冲上二楼,命令着:“马上关机,不然我们就要迟到了。”望着妈妈一脸严肃,Larry只好乖乖地关机,背上书包去中文学校。

  近年来,随着来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对外交流的扩大,移居北美的华人数量激增,中文教育的心理期待、文化价值与商业价值也逐步提升。中文学校如雨后春笋,一到周末,华人父母连劝带哄,把小孩送到附近的中文学校,希望他们能学习到一点中文,使他们心中认同的“中华文化”能够承传下去。

  北美主流社会日益关注和理解中文教育。随着民权运动的发展及社会的进步,反对种族歧视和奉行多元文化,已成为时代主流。中文学校与华文教育在美国教育系统中的地位日渐提升。SAT中文考试,AP中文课程的设置,及众多高中、大学开设中文课程,都有助于中文学校与中文教育的发展。而且,中文学校发展到各中产级级的小区,教育对象也日渐多元化。

  由于掌握双语可增强判断能力,更易找到工作,不少美国家庭也送子女来中文学校学习。这就需要中文学校的管理、师资、教材及教程更加规范化和标准化。同时,中文教育也面对一个现实问题,是否一定要强求华二代从小开始,中学大学开始学有所成的大有人在。因此,学中文,没有起跑线,不用赶,有兴趣才能学得好。

  中文教材 离开现实太远

  美国中文教育和中文学校开始于1880年代排华和种族隔离时期。第一所中文学校成立于1884年旧金山唐人街。随后美国几个较大的唐人街,如纽约、芝加哥等,都开设中文学校。当时,华人后代被排斥于公立学校之外,无法进入主流社会。他们的教育、成长和就业仅限于华人小区,中文学校成了华人后代接受教育的唯一渠道,故中文教育和中文学校就显得极其重要。它不仅是保留和传播中华文化的场所,更是华二代接受教育与学习生存技能的途径。

  到了1960年代,随着种族隔离的废除和民权运动的兴起,华人后代可以和其他族裔孩子一般,进入当地公立学校接受正规教育。于是,家长希望他们能接受美国主流文化,走出唐人街,融入主流社会。在这种心理和机制下,中文教育与中文学校一度衰减。

  1980年代以来,随着美国移民政策的修改及中国的改革开放,大批华人新移民涌入美国。这批新移民大多在本国受过良好的教育,在美国也大多拥有稳定、体面的工作。他们坚信中文的价值和中华文化的重要性,认为向后代传递母语和中华文化是自己的使命和责任。在他们的热情与义务奉献之下,美国各地的中文学校纷纷成立,不仅再局限于唐人街,而是遍布于大学城、郊区和华人聚居地。

亚特兰大中文学校有一些其他族裔的学生。(本报档案照)
亚特兰大中文学校有一些其他族裔的学生。(世界日报档案照)

  然而,华人父母的热情奉献似乎并没有获得华人后代的积极相应,更多的只是服从和困惑。上文提及的Larry是一个听话的孩子。父母为他准备的课外活动,如弹琴、棒球等,虽然不太愿意,但并不反对,唯独对学习中文固执地抵触。每个周末去中文学校都是一种角力。妈妈不断地灌输学习中文的好处,如结识新朋友、了解中国文化等。但Larry总是沉默地抵抗,妈妈恩威并施,勉勉强强持续了一年。

  比Larry大七岁的姐姐Laris也上中文学校,由于是讲中文的外公外婆带大,没有像弟弟那么强烈反抗,但对上中文学校也提不起兴趣。她说,中文课本脱离现实生活,学来的生词日常用不上,过后也记不住。她在中学里学西班牙文,参加州考,得了满分。她说,老师用的西班牙语教材很实用,学到的东西马上就可以用。而中文教材中学以致用的东西太少。同时,她说家里讲广东话,中文学校学的是普通话。刚开始上课时,老师讲的话她一句都听不懂,几年下来,只是大致能听懂,但说还是个问题,因为中文学校强调的是识字和写作文,并不着重对话。她不再上中文学校,而是打算上高中时选修AP中文课。

  活学活用 妈妈教中文有成

  茱莉亚张居住在法拉盛,毕业于国际贸易大学的她现在是全职妈妈。茱莉亚提供了另一种经验。中文是女儿最喜欢的课,向往古代生活,喜欢写毛笔字,喜欢古代服装,觉得很美。她觉得古人的生活很有情调,比如茶道,还喜欢中国画。“我没有刻意教导她,我还怕她太沉浸这样的文化后,和美国本土文化不能融合”。

  她说,培养孩子学习要从兴趣开始,在家庭提供中文教育。她说,因为她们课太满,都没时间再专门上中文学校,只能平时见缝插针地教半小时。“我其实不是专业的教法,只是买套国内的教材,配套习题教参,在家教她认字而已。女儿九岁,断断续续学中文三年,每周一两个小时,我在家教她学汉字,平时在家讲中文,一周阅读一小时中文书。她七岁时回国,被送去童学馆,专门背弟子规,学习古代礼仪和书法,可能对她有影响。”茱莉亚总结了一些中文教育的心得:努力给孩子创造一个中文听说环境,在家说中文的习惯从零岁开始。上学前班之前主要在家学习,四岁以前全说中文,此后上华人开办的幼儿园,她能自然过渡。上小学后进入全英文的环境,在家只说中文,在七岁以前她们的中文理解力超过英文。

  茱莉亚经常带孩子回国,几乎每年回去两个月,让孩子有机会上国内的课。“比如,女儿四岁回国,在国内的幼儿园待了六个月;六岁参加童学馆夏令营;八岁在国内的少年宫学习中文、机器人课和陶艺课”。因为中文很流利,她们在课上跟中国小朋友互动得很好,增加了她们对中国的感性认识和亲和度。

  程度不一 华裔子弟不易教

  华盛顿大学语言学博士、纽约市立大学俞约翰教授和日本樱花美林大学语言学专家、孔子学院院长杨教授都觉得,要办好华文教育,首先是否要清楚地了解各种华文教育的区别。他们认为,华文教育可分为三块:中华地区孩子学中文,即作为国语的语文教育;洋人学生学汉语,即对外汉语教育;海外华裔子弟学汉语。“我觉得最难搞的就是华裔子弟。”早年毕业于复旦中文系的俞教授说:“洋人学生和国内的孩子都知道从哪里开始教,只有海外华裔子弟不知从何开始。太难不行,太容易他们又都知道。有的是发音一塌糊涂,有的是无法读书,有的是不会画字,有的是只会方言,有的是流利但是幼稚的儿童风格。”

  杨教授进一步分析:现在对外汉语教学有许多比较深入的研究,有许多不同类型的教材,有许多大学参与,包括不少专家也都参与其中。而海外华文教学,主要还是以中小学教师为主在主导和负责,参与其中的大学极少。

  中文教育要成功,当然要激发学生的兴趣。从哪里去吸引华人二代呢?汉语教学到底是文化教学还是语言教学,是把语言作为一把钥匙,先摸清这把钥匙本身的科学规律,才进入中国文化的大门,还是相反,用中国文化把学生引进门,直接登堂入室,展示文化琳琅满目之宝,在此过程中展开中文教学?

纽约新鲜草原英文数学中文学校李校长(后排左二)亲自主理该校已31年。(世界日报档案照)
纽约新鲜草原英文数学中文学校李校长(后排左二)亲自主理该校已31年。(世界日报档案照)

  几个问题 值得人们思考

  华二代自小受到鼓励和压力,学习中文,但效果并不理想,孩子长大后能够使用汉语的不多。现在必须思考和回答的问题是:华人二代究竟几岁开始学习?如何才能使得他们对中文感兴趣?华二代在汉语上到达怎么的目标?我们现在的中文学校的教材是否存在问题?这是北美华人必须面对和亟需解决的问题。综上考察和分析,作者提出几点粗浅的思考。

  北美的中文学校大部分是由华人移民和在海外工作、学习的华人家长自发创办的。大多教是周末学校。教师和工作人员多由华人家长和华人小区的志愿者组成。从课程教学上看,大多采用由大陆和台湾编写的中文课本,并附以书法、舞蹈、武术等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据大陆侨办近期出版的蓝皮书,目前美国大约有中文学校约500多家。虽然这几年中文学校随着中美两国政策的有意引导而生机勃勃,迅速发展。但也面临着诸多的挑战。

  首先是大多数中文学校成立时间不长,规模小,且教师、学生的流动性极大。中文学校多是华人小区的产物,是华人家长自发组织的,工作人员依赖于志愿服务,经费源于学费和捐款,场地租借于当地学校、教堂、小区中心,一旦主要工作人员随本身工作的变迁而离开,中文学校也会相对出现危机,造成学校的不稳定性。其次是中文教育资源的分散。虽然现在中文学校遍地开花,但学校之间却缺乏有效的组织和协调。地域、方言、职业、信仰、阶层等诸多分歧,使得中文学校难以组合,具有真正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其三是中文学校缺乏本土化教材,绝大部分的中文学校仍在使用大陆或台湾提供的课本,教材内容枯燥,与当地生活脱节。学生学起来乏味,加上师资不足,水平不高,学校管理和教学水平都差强人意。

  同时,由于是周末办学,教学时间少,大多是每周三四个小时,虽有不少热心人,但大多数家长是牺牲周末宝贵时间接送小孩,小孩则是牺牲周末玩耍时间来学中文,加上学生的语言背景不一,起点差异极大,讲粤语的听不懂普通话,台湾拼音与大陆拼音并不相通。比久而久之,大人疲倦,小孩抵触。不少人就自然放弃了。

  作者认为,华人经济不断在当地发展壮大,华人小区也随着新移民的激增而扩张。不少华人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步入中产阶级,生活稳定富足。美加的文化政策鼓励文化多元,学习中文,中文成为SAT的专题考试项目,设置AP中文课程。不少中学大学开设中文课,等等,都促使华人父母们有能力有动力送孩子学习中文。

  中文学校的发展,在当下的政策、环境、气氛下,如引导得体,其教育功能将会扩展并可成为当地小区不可忽视的力量。对华人发展及融入当地社会,都会有所裨益。中文学校应尽全力编写出符合当地社会、生活的教材,学习内容与形式多样化和迎合当地华二代的兴趣需求,并与公立学校的课程相链接,符合正规教系统有关要求,以求得中文学校及中文教育在北美的扎根、成长。

【编辑:吴合琴】

>华人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