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信息

纽约华裔青少年频自杀 专家吁关注心理健康防悲剧

2016年08月16日 11:3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网8月16日电 据美国《侨报》报道,近些年,随着华人移民美国越来越多,华裔青少年自杀也呈现上升趋势。尤其不久前,纽约先后有三名华裔青少年在一个月内踏上不归路,均以投海自尽的方式结束了自己花样的年华。悲剧的接连发生令人悲哀,也更令人震惊,因为在这些自杀案中,当事人都曾心理抑郁,且在自杀前均或多或少出现过症状,但家长们因忽略而没能及时采取措施救下这些年轻的生命。

  朋友们送一名自杀身亡的少年最后一程。(美国《侨报》/崔国萁 摄)  
朋友们送一名自杀身亡的少年最后一程。(美国《侨报》/崔国萁 摄)

  自杀是全美青少年第三大死因

  有关资料显示,近40年来美国青少年自杀的比例增加了4倍,从每十万人2.7人上升到每十万人11.3人。资料还显示,在美国每年死于自杀的人要多过被谋杀的人。自杀是所有美国人的第11大死亡原因,但在年龄为15至24岁的美国青少年中,自杀是导致死亡的第三大原因,仅次于意外及恶性肿瘤。在加拿大,自杀是导致青少年死亡的第二大原因。

  而在纽约州,每年大约有1300名纽约人以自杀的方式结束生命。根据纽约州健康局的估计,每发生一起自杀身亡事件,相对的就有8至25起自杀未遂案。而来自纽约市健康和心理卫生局的数字,在纽约市青少年中每年大约有15万起企图自杀事件,其中有70个企图自杀者会因此而身亡。依据联邦疾病控制中心的资讯,与1950年代相比,现在全美青少年的自杀率增加了三倍。

  在过去三十多年里,美国亚裔的抑郁症表现严重,自杀死亡已成为美国亚裔的第五大死因,而在美国非西语裔白人的死因中只排行第九。

  在美国65岁以上的妇女中,亚裔老年妇女的自杀率最高。2005年,亚裔老年妇女的自杀率更是非西语裔白人自杀率的1.6倍。年龄介于15至24岁之间的亚裔美国年轻女性死于自杀的比率也高于其他族裔。

  华人讳疾忌医

  尽管纽约华人社区屡屡发生自杀事件,但隐藏其后的心理健康与精神疾患问题却一直不被华人所重视,甚至得不到正视。

  对此,阳光心理安康中心主席、精神心理专科医生陈张栩表示,华裔对罹患精神疾病感到羞耻,认为只有疯子、傻子才会去看精神医生,结果导致心理疾病愈发严重,最终导致自杀悲剧发生。

  她说,有的华裔家长明明已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但受习俗与偏见的影响,认为“家丑不能外扬”,不愿让外界知道孩子患有精神或心理疾患。那么在这种矛盾心态与文化的影响下,导致孩子的问题越发严重。

  纽约市心理健康协会、心理安康热线亚裔外展主任罗洁也表示,华人父母常常自己有心疾而不察,潜移默化传导给下一代;此外,华裔家长对孩子罹患精神疾病的漠视,可能也与他们学历不高、工作时间长,很难陪同子女共同成长,为摆脱现状又对子女的期望很高等等有关。而有的青少年刚到美国不谙英文,社交圈子又窄,对未来感到渺茫,常常不开心,可是与父母辈又没法沟通,父母没有这方面的知识,结果令问题更加恶化。

  华裔杰佛瑞·李因失恋跳海自杀。对此,罗洁表示,作为老一辈的华人移民,在观念里认为碰到失恋没什么大不了的,总会过去的,而不在意,最终导致悲剧发生。罗洁指出,杰佛瑞在失恋后表现的状态也是抑郁症的一种,在学名上被称为“反应性抑郁症”,它直接由强烈的精神刺激或持久的精神紧张等应激因素 (如失恋、失业等) 诱发。若家长对抑郁症等疾患有一定的认知,悲剧有可能会避免。

  自杀可以预防

  对于华社青少年接连自杀,阳光心理安康中心的陈张栩医生在表示悲痛的同时,更大声强调自杀是可以预防的,生命是可以拯救的,而这些通过了解自杀的范围与程度、学习辨别自杀的警告征兆以及学习何时大声寻求帮助,任何人都可参与自杀预防。

  她举例说,她的一个年轻病人就是因为母亲对抑郁症有一定认知而避免了悲剧发生。这名企图自杀者是一名华裔大学生,某日清晨5点多,他在自家车库里发动汽车,准备用汽车尾气自尽时,一直密切关注他的母亲及时发现了孩子的自杀企图而救下儿子。

  那么如何识别自杀的危险信号?在不久前由阳光心理安康中心主办的“拯救生命、预防自杀”心理健康活动上,该中心医生、婚姻家庭治疗师陈厚恺做了详细讲解。他表示,青少年在采取自杀行动前通常都会有预警,如果能够及早辨识出青少年自杀的前兆,便能够做到早期预防而采取必要的措施。

  陈厚恺医生介绍说,美国医生Kalafat 在1990年统计整理了多项青少年自杀的警讯后,分成了四个方面:情绪感受(Feelings),行动或事件(Action),改变(Change), 预兆(Threat),取其第一个字母则组成FACT。

  情绪感受:无望感,无助感, 无价值感,无法抵抗的罪恶感、羞耻感,自我怨恨等;持续焦虑与愤怒,常有身体抱怨如头痛、胃痛、疲倦等。

  行动或事件:指药物及酒精滥用,整理个人物品,如将喜爱的东西丢弃或送人,清理个人房间;出现暴力行为、逃家或反抗行为;经常做噩梦。

  改变:避开朋友家人及一些日常活动,饮食和睡眠习惯改变,明显的人格变化。

  不寻常的忽略个人外观,持续无聊,注意力不集中,学习退步,对娱乐活动失去兴趣;在一阵忧郁之后又突然间快乐起来。

  预兆:当事人喜欢陈述死亡的过程,如“一个人要流血多久才会死”;在口语上出现暗示,如“我不再是你的累赘”、“我不用再忍受这些苦”等;将事情整顿好,放弃喜欢的东西;收集药物,暗藏凶器等。

  寻求专业帮助

  陈厚恺医生表示,在青少年出现上述症状时,家长需要抱有高度的警觉性,注意说话者的行为,并做好防范措施,借助各界力量对怀有自杀意念的青少年给予辅导十分重要,这包括——

  与青少年形成良好的关系;提供一个稳定、安全的居家环境;花时间与青少年在一起,减少孤独感;倾听青少年说的话,不只是说的话, 还有传达的讯息,如无助的想法。若孩子有失落感,如失去所爱的人或宠物,应给予关心和安慰其感受。永远把自杀当成大事来处理,认真看待孩子口头的自杀威胁,不要以为只是开玩笑,如有发现自杀的预兆,宁可反应过度但不轻易解释孩子的异常行为。若处在危机阶段,家长要陪在其身边,尝试找出想自杀的原因。把自杀工具如利器与药品拿走。积极寻求专业人士的协助等。

  精神心理专科医生陈张栩表示,自杀的问题不是单一个人能解决的,必须要有相关人员、家长、老师及医疗人员的通力合作。

  如果你认为身边的人存在有自杀倾向,请多给予关心,这如同为他们点燃了一支照明的蜡烛。

  她表示,如果你认为某位朋友或同学或亲人有自杀倾向时,可与当地执法机构联系,要求他们立即提供帮助。你也可以鼓励当事人与美国预防自杀热线联系。当然,并非只有自杀倾向者才能拨打这些热线,如果你想阻止另一个人自杀,也可以拨打这类热线求助;另外,就是将有自杀倾向的人转介到相关专科接受治疗,尽快让对方去咨询心理健康专家。引导他或她接受专业协助,就能防止自杀,挽救一条生命。

  为了减少纽约州的自杀案件, 让所有纽约人都知道心理疾病是可以被成功治疗的,康复也是可能的,州府于几年前推出了“SPEAK 自杀预防教育手册”,它教导民众在朋友或所爱的人看起来受到情绪困扰时,应该鼓励他们跟可以帮助自己的人谈谈,如家庭医生、学校顾问、宗教人员、心理治疗师或是危机热线的职员。

  心理安康热线亚裔外展主任罗洁则表示,如果你或你关心的人经常感到担心、害怕、紧张或焦虑或悲伤或抑郁,近期遭受痛失亲友或其它重大打击,有伤害自己或他人的想法或行为时,可向心理安康一线牵求助,该热线为民众提供有关心理健康、压力管理、个人、婚姻、家庭等问题的咨询及适当的转介和危机处理服务,力求说明民众正视问题,寻求合适解决方法。(崔国萁)

【编辑:吴合琴】

>华人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