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华媒:感受精神的温度 范雨素戳中了谁的痛点?

2017年04月28日 11:0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视频:“网红”范雨素避见记者 工作人员称其未想出名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4月28日电 近日,来自湖北农村的育儿嫂范雨素写的自传引发社会关注。美国《侨报》27日发表时评《范雨素为何引发跨群体共鸣》称,范雨素纯粹的文学梦,无疑戳中了一些人因执着于物质而情感麻木的心灵痛点,也让人感受到精神的温度。

  文章摘编如下:

  大人物演传奇,小人物讲故事。近日,一位来自湖北农村的44岁育儿嫂写了一篇7000字自传——《我是范雨素》。没想到,这个小人物的人生故事意外引发一场传奇扩散,不仅轻松突破10万+的阅读量,还让众多主流媒体为之撰文品析。

  范雨素为什么能火?有网民形容,这是“初中毕业的农民工自传刷爆白领朋友圈”。从传播过程看,此文的分享者中很多都是知识分子和中产阶层;从传播效果看,文章也确实引发了一种跨越社会群体的共鸣。

  产生这种共鸣,靠的不是对苦难生活的怜悯,不是对文字造诣的欣赏,也不是对针砭时弊的礼赞,而是一种平静描述时代巨变激荡与个体命运的生活态度,是一种渴望在物质之外寻求生命价值的精神追求。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是伟大的,借助改革的力量,数以亿计的人过上了富足的日子,可以说,对物质追求的不断升级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然而,一些人物欲的过度膨胀也带来副产品,当财富渐成有些人衡量人生价值的唯一标准,当赚钱享乐等同于仰望的目标梦想,有人迷茫了……

  就在一些中产阶层人士疲惫地积攒财富、不敢停歇、陷入焦虑的时候,物质不富裕的范雨素则用她的人生经历定义了生活的丰富涵义。

  “活着就要做点和吃饭无关的事”,她用口语化的文字大方展示了写作阅读和自己生命的关系。“我也习惯了靠苦力谋生了,而且我对劳动并不惧怕。”面对媒体,她也不期待借助一时走红而改变命运。范雨素纯粹的文学梦,无疑戳中了一些人因执着于物质而情感麻木的心灵痛点,也让人感受到精神的温度。

  丰富的物质世界需要充盈的精神世界与之匹配。如今,中国社会已处于这一发展节点,急需解决这种平衡问题。范雨素的故事给不了解决方案,却也有启发,冰冷的物质标准不能成为唯一的价值取向,精神世界需要心血的温度。

【编辑:丁文蕾】

>华人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