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专家:菲许多人认为被中国欺凌 但不愿与华冲突

2015年09月07日 09:02 来源:环球时报 参与互动 

  6月23日,日本海上自卫队出动P-3C反潜巡逻机,同菲律宾海军在靠近南沙群岛附近海域举行首次联合演习。

  走近看菲律宾的民族主义

  自黄岩岛对峙以来,中菲南海主权争端已持续3年多。对任何一个声索方来讲,南海争端都因涉及主权而成为一个敏感议题。但由于国家特性、民族个性各不相同,各国民众的反应并不一样。如果你同普通菲律宾人谈起南海问题,他们多半会直接或间接向你表达对中国政策的不满。根据当地民意调查机构“社会气象站”2015年第二季度发布的抽样调查结果,菲律宾人对中国的净信任度(信任度减去不信任度)为-45%。但真到了去中国大使馆前游行时,每次不过数百人规模。南海争端对菲律宾人意味着什么?菲律宾人的对华情绪到底怎样?笔者在菲律宾访学半年,对此有一些观察和感受。

  遍布全国的“黎刹”街道透出强烈民族自豪感

  根据菲律宾大学巴维尔娅教授和巴通巴卡教授的归纳,对菲律宾而言,“卡拉延群岛”(菲律宾对我南沙群岛的称呼——编者注)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1)领土完整与安全;(2)渔业资源;(3)能源安全;(4)航行自由。但从老百姓的角度看,可能最直观的还是渔业资源以及相应的渔民生计。而且,与油气纠纷相比,渔业方面的纠纷更加多发,容易成为菲律宾媒体报道的热点,从而成为中国“负面形象”的一个重要来源。

  南海争端涉及复杂的历史背景,深奥又不乏含糊的国际法概念,以及错综复杂的地缘政治现实,菲律宾普通人要搞清楚并不容易。笔者观察到,在菲媒体对南海争端的报道中,有几个“重点”往往被刻意突出:争议岛礁在菲专属经济区内,离菲本土或巴拉望群岛仅多少海里,以及中国对几乎整个南海主张权利等。菲律宾人看后,很容易产生一些直观问题:这些岛屿离菲律宾那么近,中国为什么要来“抢占”?

  菲律宾是一个民族自豪感很强的国家。19世纪末反抗西班牙殖民者的民族英雄黎刹被尊为“国父”,不但马尼拉有黎刹公园,全国各地都有以黎刹命名的街道。在菲律宾,书店并不多见,里面有关历史政治的书籍也不多,但必定有几本黎刹所著或与黎刹相关的著作。笔者在菲律宾参加一些学术活动,第一项程序往往是演奏菲律宾国歌,不少菲律宾人会一起唱。

  从到处分布的博物馆,也不难发现菲律宾人自豪的民族情怀。在马尼拉,有各种各样或公立或私立的博物馆,即使是外省小城市,也可能发现当地博物馆的存在。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并不悠久的发展中国家,对博物馆的重视与投入令人印象深刻。

  冷战结束前,菲律宾人的民族主义更多针对美国。许多菲律宾学者曾对笔者强调,菲律宾人对美国“爱恨交加”。一方面,菲律宾人喜欢美国的民主,上流社会更习惯说英语而不是菲律宾语。另一方面,美国对独立后的菲律宾仍想法加以控制,特别是对马科斯独裁政权的支持,成为不少菲律宾人不满美国的重要原因。冷战结束之初,正是菲律宾人的民族主义逼走了美军基地。但1994年美济礁事件使得对华民族主义上升。2012年黄岩岛争端以及菲媒体对中国岛礁建设的不断渲染,使得菲律宾人对华负面情绪不断增强。

  寻求美国帮助是典型的现实主义

  菲律宾人的民族主义看起来是温和型的。尽管许多人对华有负面情绪,认为中国在南海问题上“欺凌”菲律宾,但多数人都不想与中国发生冲突。笔者与菲律宾老百姓有过很多接触,发现他们对中国人并不敌视。

  笔者外出,有时会主动跟普通菲律宾人说“我来自中国”,并提到南海问题,对方除了抱怨“你们(离争议岛屿)那么远、我们这么近”之类,没有其他激烈言词。马尼拉的黎刹广场可能是最能体现菲律宾民族主义的地方,里面有很多历史上反抗殖民统治英雄的肖像,但就在这个广场的一侧,还有一个完全中国风格的华人公园。

  从历史看,除了反殖民斗争,菲律宾人从没有与外敌进行过战争。菲律宾传统文化中有一点与道家思想类似,即主张以柔克刚。当地有许多相关谚语,其中一句是“以刀为生者将死于刀下”。另外,菲律宾宪法第一条第二款明确宣布,放弃战争作为国家政策的工具。事实上,由于冷战时期依赖美国保护,菲律宾历来就是东南亚军备最差的国家之一。目前,阿基诺政府试图大力推进军队现代化,但要成为一支在地区有影响力的军队为时尚早。

  正因如此,菲律宾人的民族主义更多通过非武力方式表现出来,比如将南海争端提交所谓国际仲裁。从中国视角看,不参加仲裁有充分理由,但在菲律宾人看来,这是最符合他们利益与偏好的方式。所以,尽管担心与中国的冲突,多数人又对阿基诺三世的对华政策表示支持。

  笔者咨询过一名菲律宾学者,如果按照国际关系理论中的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和建构主义进行分类,大部分菲律宾学者是什么类型?他的回答是制度主义。但就菲律宾外交而言,还是有现实主义成分。事实上,在南海争端中极力寻求美国帮助就是典型的现实主义。根据菲律宾宪法,重设美国军事基地为非法,但1999年菲律宾参议院通过《访问部队协议》,使得美军可以通过轮换方式来菲律宾。2014年菲律宾又与美国签署《增强防卫合作协议》,据此美国军方可以在更大程度上使用菲律宾领土上的军事基地。不过,这种对美国“一边倒”的举动反映出菲律宾在地缘政治上的不成熟,它位于两强相争的前沿阵地,一旦有事,最吃亏的还是自己。。

  当前菲律宾人对美国的信任度很高,但多数人没有或不愿意正视的一个事实是:美国的承诺靠不住。正如笔者访谈的一位菲裔美国教授所说,美菲共同防御条约不是一个自动反应条款,“南海争端发生在中国后院,美国人为菲律宾而战的可能性是零。”这位教授生活在美国已有40余年,他这样清醒的认识,多数菲律宾人没有。

  这位清醒的教授也有不现实的想法,他主张菲律宾与其他国家联合起来,在经济上对中国进行抵制。类似主张在海内外菲律宾人中有一定影响。作为移民大国,目前有超过1000万菲律宾人生活在海外,这种网络以及思想观念也是“美国菲侨良政协会”“西菲律宾海联盟”等非政府组织发动对华抗议、示威的基础。不过,这样的行为要取得效果就需要强烈的民族主义与国际范围内对菲律宾的一致支持,但第一个前提不存在,后者更不可能。

  中国在菲“负面形象”源于媒体渲染南海争端

  总的来看,温和但心有不甘的民族主义构成阿基诺政府对华政策的社会基础,也是困扰中菲关系未来发展的深层次根源。这是中国对菲关系所必须正视的。另一方面,也要乐观地看到,克服这种障碍并非不可能。

  在笔者看来,菲律宾人是一个不记仇的民族,即便对历史上西班牙和美国的殖民统治,菲律宾人总体上也是强调其积极一面。甚至对二战时日本的残酷占领,除在博物馆里有所呈现外,普通菲律宾人心里并无芥蒂。对于岛屿争端这样的问题,笔者相信若干年后并不会成为中菲关系中的大问题。而且,菲律宾是一个比较开放的社会,各种外部经济、社会、文化力量都在发挥作用,包括中国的孔子学院也办得颇为成功,目前已有3所,菲律宾大学也在准备开设。这些都为促进中菲交流、消除彼此间的负面情绪提供了渠道与可能。

  需要注意的是,菲律宾不是一个经济民族,我们通常强调的经济外交效果有限,操作不当还可能引起一些负面效果。虽然像副总统比奈、前总统以及马尼拉市长埃斯特拉达等人强调应该与中国开展经济合作,但这种观点还不是主流。虽然中菲经贸联系总体上在增加,但菲律宾经济的重点是外劳与服务外包产业,中国对此影响有限。而在中国擅长的基础设施领域,阿罗约任上爆出的腐败丑闻,其负面影响至今未消,使得双方合作几乎陷于停顿。前段时间,菲财政部长不无得意地宣称,在十个东南亚经济体中,菲律宾是受中国经济下行影响最小的国家。而且,阿基诺政府还着力削弱与中国的经济联系,转向日本等国。

  笔者认为,菲律宾人整体上比较开放,虽然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很强,但对外国及外国人不会有强烈偏见。中国在菲形象问题主要是媒体过度渲染的结果,以至于造成一个“中国正在欺凌菲律宾”的强烈舆论场。同时,在菲律宾不难看到有关中国人非法居留、务工甚至犯罪的报道。鉴于此,推动国民层次的交流十分重要。而如果想要一个稳定、友好的中菲关系,必须致力于建构一种稳定的社会基础。▲(作者是上海社科院国际关系研究所副研究员 李开盛)

【编辑:高辰】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