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云南民兵曾冒生命危险缴下外国民族武装分子枪械

2015年09月28日 09:22 来源:中国国防报 参与互动 

  三查和他先后当过兵的4个儿子一起合影。制图:李灵辉

  9月21日清晨,天还没有大亮,云南西双版纳景洪市大勐龙镇曼仙村的一栋竹楼亮起了灯。年近花甲的哈尼族大叔三查和他的儿子查门走下竹楼,像往常一样背上巡逻包,踏上了巡护界碑之路。

  这是一个护碑世家。新中国成立之初,三查的父亲克三就当上了边境界务员。当时,大勐龙镇一带的边境线上还没有立起规范的界碑,而是以某一棵大树、某一块岩石为界,三查的父亲就认真巡护这些界树和界石。后来,立起了界碑,三查就从他父亲手中接过护碑接力棒,风雨无阻地巡护界碑。现在,年迈体弱的三查又把护碑接力棒交给了他的儿子查门。

  哈尼族群众有一个传统习俗——将父亲名字的尾字作为儿子名字的首字,象征着子承父业。第一代界务员克三为儿子取名三查,三查为儿子取名查门,就是要告诉后辈秉承父辈传统,巡护界碑、看好边境线。

  临近中午,三查父子俩终于到达此次巡查的最后一块界碑所在地——240号界碑。查看完界碑,三查在界碑前以水代酒敬了长眠地下的抗日将士和自己的父亲克三。这里曾经是抗日战场。1943年1月,日军入侵南累河后,沿240号界碑方向进犯西双版纳,中国军队和当地各族人民奋起反抗,付出巨大牺牲后终将侵略者赶出了国境。三查的父亲克三亲历了当年的战事;解放后,作为民兵他又参加了边境勘界剿匪作战,荣立三等功。

  出生并成长于边境的克三对领土、界碑有着既朴素又深刻的认识,他认为领土就是他们镇、他们村、他们家的土地。因此,边境勘界剿匪作战结束后,他主动申请当了一名守护界碑的界务员,守护他们镇、他们村的土地。

  上世纪70年代末,南疆边境起硝烟,克三就让三查、三车两个适龄的儿子参军,奔赴前线作战;让另外两个已经退伍回乡的儿子加入民兵队伍,支援前线作战。参战支前中,四兄弟表现突出,其中二儿子三车身负重伤,走下战场后因伤情恶化去世。战争结束后,三查退伍回乡,就从父亲手中接过了界务员的接力棒,一直巡护界碑至今。

  三查当界务员几十年来,发现和处置了各类边境事件120余次。有一次,三查在巡逻中抓获5名偷渡客交给公安部门。还有一次,他冒着生命危险缴下误入国境的境外民族武装分子的枪械,荣立三等功。现在,三查又把接力棒交给了从成都军区某部退伍回乡的儿子查门。至此,他们一家三代已经接力巡护界碑60多年了。

   为他们点赞

  生活在边境线的人们,更加懂得领土的意义、界碑的含义。对于他们而言,国和家是一体的:“村庄所在地、家门前的土地,是我国的,也是我们村的,有一块还是我们家的。”因而,子承父业巡护界碑,传承的不仅仅是一项工作,而是保家卫国的职责,更是一代代人的家国担当。

  (郭赣荣、谢平)

【编辑:高辰】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