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团长冲上化解险情:叫响"看我的"官兵才"跟你上"

2015年11月24日 09:54 来源:解放军报 参与互动 

  波峰浪谷立排头

  ——从第31集团军某舟桥团团长赵劲松看领导干部应当树立怎样的表率意识

  赵劲松带领官兵在烟雾伪装下进行紧急疏散。何 生摄

  “开始泛舟!”初冬时节,闽江某水域,月朗星疏,水流湍急,随着第31集团军某舟桥团团长赵劲松一声令下,夜间浮桥架设考核全面展开。

  令人诧异的是,赵劲松刚下达完命令,就没了踪影。原来,他已经带领1号门桥人员快速就位,解钢索、松销钉,不到5分钟舟车便泛水完毕。紧接着投锚、定位、对接、校正桥轴线……所有动作一气呵成,浮桥架设完毕。考核组评定,架设作业比规定时间提前7分钟。

  “团长还要参考?”面对官兵的疑惑,赵劲松说,“团长既是指挥员,也是战斗员,同样要上战场打仗,必须以普通一兵身份参训参考。”

  像这样主动参考、带头冲锋的事例在赵劲松身上举不胜举。他人如其名,如同劲松一般挺立排头,时时处处身先士卒,在官兵心中立起了一名指挥员的好样子。

  “平时”决定“战时”——

  平时冲在前、干在先,战时才能带领官兵打硬仗、打胜仗

  “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这是赵劲松刚当排长时,老排长告诉他的带兵经验,也成为他此后坚守的带兵法则。

  一次抗洪抢险中,赵劲松带领官兵连续奋战18个小时后又接到转场命令,看着疲惫不堪的官兵,他只讲了一句话:“任务已经明确,我用行动为大家作动员!”他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勘察灾情,第一个进入水深达4米的三层危房,搜救出被困群众。冲锋舟刚刚驶离,危房就坍塌了。

  平时应急,岗位就是战场;战时应战,战场就是岗位。赵劲松说,领导干部如果平时应急都不敢冲在前、干在先,打起仗来就更谈不上冲锋陷阵了。

  平时工作干在前,困难时刻站在前,危急关头冲在前。从抗洪抢险到扑灭山火,哪里最艰险,赵劲松就出现在哪里。2009年,该团被总部确定为“国家级抗洪抢险专业应急力量”,他带领官兵担负起“平时应急、战时应战”双重使命任务,以敢打硬仗著称。

  2010年6月,闽北地区遭遇洪涝灾害,该舟桥团受命奔赴一线抢险救灾。机动途中,大雨如注,能见度仅有20多米。赵劲松让驾驶员把指挥车开到车队最前面,拉响警报全程开道。“有团长在前面开道,不仅稳定了军心,也为救援行动争取了宝贵时间。”该团工程装备股股长龚亦龙回忆说。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领导干部的言行举止,官兵看在眼里,嘴上可能不说,心中却自有一杆秤。”一次次应急行动,让赵劲松越来越坚定一个理,不论是平时应急,还是战时应战,领导干部身先士卒,对部属来说都是无声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领导干部冲前头,基层官兵有劲头。今年4月,该团驻地省璜镇发生山林大火,赵劲松第一时间带领官兵赶到现场。为尽快阻止大火向其它山岭蔓延,他手持砍刀率先冲向火势最旺的地方,钻丛林、劈杂草,一马当先。在他的带领下,经过2个多小时的奋战,官兵们开辟了一条长300多米、宽5米的隔离带,使火势得到有效控制。

  这几年,赵劲松先后带领官兵完成抗洪抢险、防抗台风、森林扑火等非战争军事行动28次,次次都到一线指挥、带头冲锋。该舟桥团先后被表彰为全国“防汛抗旱先进集体”“拥政爱民模范单位”和南京军区“抗洪救灾先进单位”,赵劲松被南京军区评为“抢险救灾先进个人”。

  “底气”支撑“勇气”——

  敢于叫响“看我的”,官兵才会无所畏惧“跟你上”

  2013年秋,该舟桥团参加上级组织的“使命行动-2013A”跨区机动战役演习。浮桥刚刚架设成功,正准备通载时,突遭“敌”炮火袭击。顿时,江面炮声隆隆,水花四溅,不少官兵乱了阵脚。

  “施放烟幕掩护,分解浮桥,迅速转移至预备渡场!”赵劲松临危不乱、指挥若定。在他的带领下,官兵们很快机动到5公里外的预备渡场,迅速重新架桥,保障部队按时渡江。该团四级军士长王海波感叹道:“赵团长就是大家的‘定海神针’。”

  赵劲松常把自己比作“基准兵”。参加过阅兵的人都知道,阅兵分列式是“一人脚下不稳,方阵步子全乱”,这一人指的就是方队的基准兵。在赵劲松眼中,一团之长就是团队的“基准兵”,只有基准兵的动作丝毫不差,整个团队才可能“像一整块钢板一样”素质过硬。

  2012年10月,总部对该舟桥团进行“军事训练一级单位”达标考评,二连在架设栈桥时,一名骨干不慎将础板滑进江中。各门桥已经结合完毕,准备漕渡车辆,可作业手却在水里寻找础板。

  “快把横撑材用桥桁螺杆连起来,垫到下边。”现场指挥的赵劲松早有预案,瞬间解围。可因恰逢大潮,江水涨速过快,一下淹过原先标定的栈桥位置半米多,手压链滑车已接近极限高度,栈桥还露不出水面,无法与门桥连接。一名班长情急之下,把手压链滑车的链条都拉断了。

  “停!用码头支架,与桥桁1、2孔连接……”眼看考核面临失利,赵劲松大吼一声。他冲上前操作,仅用3分多钟就扭转了局面。现场考评的总部机关人员无不称赞:“好个赵团长,真有一手!”赵劲松说:“一名指挥员如果不能熟练掌握主战装备,就不算合格的指挥员,如果平时不多练几手,战时肯定会失手!”

  打铁还需自身硬。领导干部只有精益求精,训练要求严于部队,标准高于部队,素质强于部队,熟练掌握主战装备技战术性能和操作要领,才能组织部队练好兵,指挥部队打胜仗。当团长近7年,赵劲松探寻出一套练兵经验:指挥员既要有“跟我来”的勇气,更要有“看我的”的底气。“跟我来”是以模范行为作导向,“看我的”是以过硬素质作支撑。“看我的”是基础、是前提,否则,嗓门再大、调子再高也无济于事,官兵们会犹豫和怀疑:“跟你上”盲目不盲目、科学不科学,能不能打得赢。

  正是有了这样的认识和理解,赵劲松坚持带头练指挥技能、带头掌握主战装备,身先士卒练强指挥打仗本领,不断增强“看我的”底气,带领部队30多次出色完成各项重大演习任务,他先后被表彰为“全军优秀指挥军官”、南京军区“军事斗争准备先进个人”,5次荣立三等功。

  “硬气”源于“正气”——

  身正方能服众,身正方可令行

  端正训风演风考风,是一项“党委工程”和“主官工程”。赵劲松说:“作为抓训练的‘第一责任人’,一团之长的作风正不正、实不实,训练场就是一面‘镜子’。只要团长一身正气,训练场上的形式主义和弄虚作假就难以藏身。”

  今年5月,该舟桥团在闽江组织桥节门桥分解结合抽考。考官哨音刚落,作业手们就迅速展开架设。刚过3分钟,六连一排长就第一个举旗报告:“门桥结合完毕!”六连成绩遥遥领先,比大纲优秀标准还快了近1分钟。在场督考的赵劲松没有立即宣布成绩,而是让作训股长对照连队官兵花名册点名。结果六连因夺冠心切,违背考核规则,抽调其他两个排的尖子参考,成绩被取消。

  一身正气,说话才能硬气。赵劲松经常告诫一线带兵人:一个单位的作风犹如一只木桶的底座,如果作风这个底座都不能保证完好,肯定连一滴水都装不了。训风既是战斗力落地生根的保障,也是练兵备战的基础。

  领导干部要做正演风训风的践行者、领跑者。“风正帆才满,舵灵船不歪。部属这条船是不是走正道,要看领导刮什么风、掌什么舵!”赵劲松和该团党委“一班人”始终站在正训风的排头,坚持打赢先打假、治训先治虚、求胜先求实,真正把自己摆进去,经常把训风的“发条”紧一紧。

  “还存在‘穿新靴走老路’的情况,对新老装备融合运用掌握不够熟练”“提高战时浮桥生存能力,管用的办法还不多”“应急处置预案不够全面,临机处置能力不够精准”……今年9月,该集团军组织的“逐群过”考核一结束,赵劲松便带头登台开展检讨反思,阵地上硝烟味十足。

  “任何虚招在战场上都会付出血的代价,一切与实战不符的花招虚招都必须剔除……”赵劲松说,他们通过复盘推演、检讨反思、专题研讨,梳理出6个方面共20多个与实战不符的训法战法,并一一拿出了整改措施和时限。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自己行得端、训风正,才能无所畏惧,敢抓敢管、敢唱黑脸,解决问题才会不手软。

  表率最有力,行动能服人。在赵劲松的感染下,全团官兵上行下效,一股“扎实、朴实、踏实、老实”的“四实”作风蔚然成风。在这次“逐群过”考核中,他们辗转600多公里,同时在3个地点开设渡场,架设浮桥,均出色完成渡河工程保障任务。

  ■本报特约记者 陈 云 程永亮 特约通讯员 吴科儒 生增溪

【编辑:高辰】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