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军报: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更需要改作风严纪律

2016年01月21日 10:13 来源:解放军报 参与互动 

  变革路上论“铁一般纪律”

  “铁一般纪律”,生动反映着习主席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方略,是顺利推进改革强军战略的重要保证。

  刑起于兵,师出以律。回顾我军历史,从“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到“五统四性”;从“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到把依法治军、从严治军确立为强军之基,人民军队始终以铁一般纪律著称于世。“铁一般纪律”是我们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原因,也是人民军队鲜明的文化品格。

  习主席在中央军委改革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着眼于深入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抓住治权这个关键,构建严密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当前,新的军委纪委、军委政法委等部门已经建立,一系列相关的制度机制已经形成,为深入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建设具有铁一般纪律的过硬部队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纪律的权威源自官兵的内心拥护和坚定执行。只有让“铁一般纪律”深深印刻在每一名官兵心中,让敬畏法纪、遵纪守法成为官兵一种思维和行为自觉,才能真正让铁规生威、铁纪发力。在改革强军路上,我们应该继承发扬纪律严明、执纪如铁的优良传统,充分发挥强军文化培养人塑造人的特殊功能,引导官兵进一步强化纪律意识、铸牢法治信仰,切实让“铁一般纪律”成为我们铁的准则、铁的坚守。

  纪律严明、执纪如铁,是我军历经千锤百炼后积淀而成的红色传统和文化基因。建军80多年来,我军一代又一代官兵自觉地把纪律视为自己的生命,塑造了我军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鲜明形象,是我军不断创造奇迹和辉煌的重要原因。

  铁一般纪律既是一种治军要求,也是一种文化精神和内在力量。全面实施改革强军战略,不仅要靠高度的政治觉悟来启迪自觉、凝聚共识,还要靠纪律的刚性约束来强劲推进。

  (一)

  千百年来,多少军队因为纪律严明而兴、因纪律涣散而亡

  军队的纪律是结晶于战火洗礼的文化形态,深刻影响着一支军队的命运。

  纪律是中国传统兵学中强调最多、要求最严的一个部分。《孙子兵法》把“严”作为将帅的一种品德,强调要能使三军令行禁止,闻金鼓之声,望旌旗之示,则“勇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独退”“齐勇若一”“犯三军之众,若使一人”,要敢于和善于严格管理,要防止和克服“将弱不严,教道不明,吏卒无常,陈兵纵横”。孙子兵法对于纪律的严明要求影响深远,至今仍被世界上许多军队奉为纪律建设的文化鼻祖。

  军队纪律文化的核心是法治精神,中国传统文化对于纪律的基本要求是“师出以律”“公正严明”,强调治军必先申军律、明法令、整纲纪,做到制必先定、将无还令、令不虚行、令行禁止、顺命为上,强调军纪面前人人平等,做到刑无等级,赏罚必公、必信、必当、必明,罚不避亲贵,赏不遗远小。这些文化传统对于中国军队的影响极其深远。从魏绛戮仆、穰苴斩庄贾、孙武致法于美人,到曹操割发代首、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到岳家军“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再到曾国藩的“显以示之纪律,隐以激其忠良”,都体现了严明法纪的军事文化取向。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严明的纪律不仅被认为是赢得战争胜利的关键,还被认为是事关民心向背的重大问题。公元前206年,刘邦率军西入咸阳,看到富丽堂皇的宫室而“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急忙进谏,希望刘邦不要流连温柔富贵,赶紧还军霸上。刘邦听其言,召集关中父老豪杰,宣布废除秦的严刑苛法,并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于是,秦民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享军士”,“唯恐沛公不为秦王”,希望刘邦得天下。与此相反。李自成、洪秀全等进京后,因为军队没有了严格的纪律约束,导致部队不思进取、人心涣散,最终成了短命王朝。可以说,中国历史上不同时期的强大军队,他们几乎无一例外都因纪律严明而兴,又因纪律涣散而亡。

  (二)

  纪律严明、执纪如铁是我军一脉相承的红色基因,塑造了我军鲜明的文化性格

  我军的纪律文化继承了中国传统法治文化的精髓,与此同时我军的纪律文化彰显的是建立在实现伟大理想、维护人民利益基础之上的高度自觉的纪律。这样的纪律凝结着政治为魂、以人为本、以严为纲的先进理念,体现了标本兼治、统筹兼顾、形神兼备的科学原则,彰显了自觉基础上的严格、严格规范下的自觉的文化精神。

  我军从建军的第一天起就将纪律文化熔铸于血脉之中,并在不断传承中赋予其新的内涵,在确保我军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很多人可能不曾想到,我们军队的最早的群众纪律竟是不准拿老百姓一个红薯。“三湾改编”后,工农革命军在向井冈山进军途中,有人挖老百姓的红薯充饥。毛泽东当即给部队规定,不准拿老百姓一个红薯。这看似简单的一条规定,却成为了人民军队执行铁一般纪律的底蕴。

  在红军时期的革命斗争中,我军不断将纪律赋予新的内涵。从最初的说话和气、买卖公平、不拉夫、不打人、不骂人,再到“三大纪律六项注意”,直至“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优秀的纪律文化使我军有效克服了旧军队遗留下来的军阀作风,极大地改善了官兵关系和军民关系,使红军队伍不断壮大,战斗力不断增强。

  朱德总司令曾经回忆说:“在井冈山的时候,被敌人一直追了一二千里路,敌人一个也未消灭我们,反被我们消灭了许多,原因就是纪律好。过年时老百姓都跑了,部队几天没吃饭,吃了老百姓的东西,第二次回来,都算了账,还了钱。老百姓说‘这个队伍真了不得!’红军的招牌一下就响了。长征时我们就是靠纪律吃饭的。”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我们党多次重申“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要严格执行群众纪律和俘虏政策。新四军在攻打苏北运河西岸洋河镇时,为了尽快消灭敌人,曾对敌施行火攻,使敌寇无一脱身。作战部队不仅在战斗前后做到纪律严明,对老百姓做到秋毫不犯,就连部队向群众征集的火攻器材也都照价给钱,人民群众深受感动。被俘虏的伪军看到这一情景也受到了教育,当即有人给罗圩伪军写信说:“洋河一战,人心大变。”“新四军不仅以力服人,且能于作战混乱之际,表现其严明之纪律,如此服人以德,谁不钦佩。”毛泽东主席在党的“七大”总结说,“这个军队之所以有力量,是因为所有参加这个军队的人,都具有自觉的纪律。”

  1948年秋,东北野战军解放锦州的部队驻扎在苹果园里,但战士们一个苹果也没有吃。毛泽东曾感慨地说,“我们的纪律就建筑在这个自觉性上边。”无独有偶,在渡江战役之前,第三野战军制定颁发了《入城三大公约十项守则》,由于对各项纪律规定的细致入微,党中央收到陈毅关于“入城守则”的草案后,毛泽东连声称赞——“很好,很好,很好,很好!”

  经过革命战争的硝烟和和平环境的考验,如今,我军的纪律已不是最初不拿群众一个红薯那般朴素简单,已然在继承和发扬的基础上,成为了汇聚力量、凝聚思想、规范行为的先进军事文化形态。每一名当代革命军人都不会忘记参军入伍《军人誓词》中“服从命令,严守纪律”的铮铮誓言,还有那官兵耳熟能详的《严守纪律歌》“军号嘹亮步伐整齐,人民军队有铁的纪律”等,铁一般的纪律,就这样潜移默化地融入于我军的军事文化之中,并成为我军一个鲜明的文化性格。

  (三)

  中外军事变革的经验表明,严明的纪律是军事变革成功的重要保证

  纪律深深植根于军事文化之中,所承载的是一支军队的信念意志和法治精神。中外军事变革的经验表明,严明的纪律是军事变革成功的重要保证。

  “胡服骑射”是我国古代军事史上的一次大变革。赵武灵王是战国时赵国的一位奋发有为的国君,为了富国强兵,他提出“着胡服”“习骑射”的主张,决心取胡人之长补中原之短。可是“胡服骑射”的命令还没有下达,就遭到许多皇亲国戚的反对。公子成等人以“易古之道,逆人之心”为由,拒绝接受变法。赵武灵王认识到,思想文化上的僵化必须要靠严肃纪律来犁铧。他召集满朝文武大臣,当着他们的面用箭将门楼上的枕木射穿,并严厉地说:“有谁胆敢再说阻挠变法的话,我的箭就穿过他的胸膛!”正是靠着严肃的军纪,赵武灵王才得以顺利实施他的变革主张,使赵国的军事能力得到极大提升。

  曾经在二战中取得辉煌战果的美军,在带着“胜利病”投入越南战场时,由于作战地域的复杂、军心士气的低落、纪律作风的涣散,而深深陷入了泥潭不能自拔。据统计,美国陆军仅在1971年就有17.7%的士兵没有得到任何许可就擅自离开部队、有26%的老兵流失,且这一数据在越战后期剧增至近40%。美国学者詹姆斯·邓尼根、雷蒙德·马赛多尼亚在对越南战争进行反思的《美军大改革》一书中说,“纪律涣散、士气消沉和战斗力下降是越南战争给美国陆军留下的主要遗产。由于在越南的遭遇,美陆军在70年代已变成一只战斗力极弱的部队。”在随后几轮的军事变革中,美军都十分强调整肃军纪,加强军事文化建设,确保凝聚改革共识、打破军种壁垒、强势推进改革举措,切实形成联合作战能力。

  从文化的视角看,纪律不仅仅是一种制度、秩序和治军方式,更是一种价值的选择、思想的尊崇、信念的坚守和精神的力量。如同在战争中纪律严明是军队打赢制胜的重要支撑,军事变革的成功推进同样需要以其作为重要保证。

  (四)

  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改的不仅是体制和机制,不仅是员额和编成,更需要改作风、严纪律

  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是着眼强军目标展开的“铁腕事业”。裁减30万员额,重塑我军领导指挥体制,组建陆军、战略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重新划分战区设置,必然会涉及到错综复杂的矛盾、现实利益的冲击和官兵思想的震荡。改革对利益的触动,不逊于流血的战斗,但是只要有了铁一般的纪律作保证,很多艰难险阻都可以迎刃而解。

  1973年底,在毛泽东的建议和主持下,我军进行了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在政治局委员们一致同意这一提议后,毛泽东亲自招呼在座的政治局委员共同合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宣布完对调命令,八大军区司令没有一个人耽搁,10天之内全部到达了新的工作岗位。

  上世纪80年代,我国百万大裁军。谈到裁谁留谁的问题时,邓小平意味深长地只说了一句话,“我只讲三总部带头。”结果,三总部雷厉风行,人员精简了一半。

  在新一轮改革强军的开篇之际,习主席要求全军“增强组织意识、号令意识、纪律意识”,锻造“四铁”军委机关、“四铁”过硬部队,其宏伟的治军方略、深切的现实考量,为推进改革强军战略打下坚实基础。

  文化是“无形的心”,纪律是有形的纲。我们既要靠严明的纪律文化来推进改革强军进程,又要在改革强军进程中发展和提升纪律文化。

  在坚决维护党中央、中央军委改革决策部署中强化大局意识。在中央军委改革工作会议召开后,四总部和各大单位一致表示,坚决贯彻落实习主席改革强军决策指示,以强烈的使命担当打赢改革攻坚战。正确对待改革中的利益关系调整,坚持各项工作都围绕改革来谋划、部署、推进,凝神静气抓好当前工作任务落实,在改革大考中交出让党和人民满意的合格答卷。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我军坚强的组织纪律观念。

  在正确对待进退走留、改转并行中彰显纪律自觉。改革不可避免地要触动部分人的利益,裁减30万员额不可避免地要有人离开部队。取与舍、走与留,不是凭个人的愿望,而是靠组织的挑选。听从组织安排,接受组织挑选,是每一名革命军人应有的担当和自觉。

  “令严方可肃兵威,命重始于整纲纪。”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改的不仅是体制和机制,不仅是员额和编成,更需要改作风、严纪律。

  (五)

  让铁一般纪律成为我们的精神底蕴,在改革强军路上深入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

  一支能打仗、打胜仗的军队,必然军令如山、军法如刀。

  习主席在中央军委改革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着眼于深入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抓住治权这个关键,构建严密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按照决策、执行、监督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原则区分和配置权力,以编密扎紧制度的笼子。组建新的军委纪委、政法委,向军委机关部门和战区分别派驻纪检组,按区域设置军事法院、军事检察院,调整组建军委审计署,全部实行派驻审计。习主席的宏伟韬略和英明决策,深刻反映了军队建设的内在规律,科学架构了法规制度监督执行体系,坚决维护了法规制度的权威和尊严,充分彰显了强化“铁一般纪律”的鲜明导向。

  只有铭刻在人们心中的法治,才是牢不可破的法治。在落实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战略的过程中,强军文化的力量必不可少。内含于强军文化中的军事法治文化,是推动各项法规制度和监督执行体系等各项刚性要素聚力发挥效能的坚强保证。

  在改革强军这一伟大征程中,我们要时刻以铁一般纪律为精神底蕴和思想准绳,坚持从严治党、从严治军、从严治官、从严治权,切实把铁的纪律转化为文化自觉,把法制观念转化为行为准则、精神面貌;着眼改革强军要求,继承依法治军从严治军的优良传统,用法治精神培塑优良作风,用法治信仰凝聚改革力量,真正把与改革强军相适应的法治精神、法制意识、法制观念熔铸到头脑之中;进一步加强令行禁止的自觉意识,坚决做到军令如山、军纪如铁,有令必行、有禁必止,切实保证军队的高度集中统一和任务的完成,确保各项改革强军方略的坚决贯彻落实。

  铁一般的纪律,是经过了历史上无数战争洗礼的强军铁律,塑造了无数的英雄劲旅,沉淀了不朽的文化基因。在当前的改革大潮中,我们应该用铁一般的纪律凝聚铁一般的力量,用铁一般的纪律打造铁一般的部队,用铁一般的纪律推进改革强军。(高嵩)

【编辑:高辰】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