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军报:改革"断后者"有没有张飞站定当阳桥头的担当

2016年06月03日 08:34 来源:解放军报 参与互动 

  我们怎样破茧重生

  ——“新体制、新职能、新使命”大讨论实录

  “断后者”有没有站定“当阳桥头”的担当

  ■本报记者 赵风云

  卷首语

  身处时代洪流中的人们,往往不易识得历史的“真面目”。只有站上时代的山巅眺望,人们才会发现,一个民族走向复兴、一支军队走向强盛的关键处,往往只有那么几步。每一步,事后回望,都是步步惊心、步步荡气回肠。

  1985年春夏之交,小平同志在军委扩大会议上伸出一个手指头,拉开了百万大裁军的序幕:三总部机关编制精简一半,11个大军区精简合并成7个,机关、部队的76种职务由军官改为士兵担任。与此同时,一个叫善后办的临时机构应运而生。从1985年9月到1986年6月,270余天的坚守后,它光荣地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也许是历史无意的巧合,更可能是历史暗含的契机,时隔30年,善后办带着同样的使命、同样的光荣,以同样的担当再次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

  善作善成,善始善终。一个“善”字,见真品质、真能力,更见真境界、真担当!

  想那东汉建安十三年,猛张飞在长坂坡战役中单人独马断后、喝退几十万曹兵,留下京剧《甘露寺》中一段经典唱词——“当阳桥前一声吼,喝断了桥梁水倒流。”

  看如今改革正当“长风破浪”,多少的铁血汉子、多少的将才英才,为了心中的事业放下个人的得失计较,于默默转身间“待从头,又出发”!

  历史巨轮的车辙里,有开拓者的足印,也有奉献者的足印。无论是打前锋者还是断后者,均在其中。

  三个志愿,老主任坚定选择“善后”

  新闻故事

  “让我们进去吧!”初夏,北京军区善后办机关办公楼岗亭前,一对肤色黝黑、操着方言的父子俩,对哨兵央求着。由于没有得到通行许可,哨兵按照规定把他们拦阻到了营门外。

  “你们领导的手机总是占线,可我们大老远专门赶来,就麻烦关照下吧。”老父亲恳求地说。僵持了十几分钟后,办公楼里那位“占线”的领导终于出来了,父子俩紧步上前一把抱住,热泪夺眶而出,连声说道:“谢谢您,全主任……”

  “全主任”何许人也?他叫全忠,在原北京军区政治部信访办主任岗位上干了将近10年,不久前刚刚调整为北京军区善后办政工组老干部处处长。原来,这对父子是专程从山西老家赶过来当面感谢全忠的,正是由于全忠多年的不懈努力,老父亲的儿子、已经退伍近9年的原某装甲师战士,此前一直被各方扯皮的伤病评残手续终于有了着落,不久前地方已经正式接收办理,为贫困的家庭重新点燃了希望。

  “为了战士评残的事,老全不知耗费了多少心思,比照顾我们娘儿俩投入的精力还要多!”采访中,全忠的妻子李亚红又恨又爱地说。

  其实,说起工作中的酸甜故事,只有全忠心里最清楚。为解决某部一名退伍战士的遗留难题,全忠多次到这名退伍战士原部队和其四川老家,反复协调有关部门,终于为他申请到了一笔安置经费,还帮助其协调安排了工作。如今,这名已安家立业的退伍战士逢人就说:“没有全主任,就没有我的今天!感恩部队没有忘记我!”一次,一位老人在接待室里突然旧病复发,全忠立即上前帮助,被吐了一身,可他全然不顾,及时联系救治,真诚喂水喂药。病床上,老人感叹道:“我要有你这么个儿子就好了!”全忠没有丝毫犹豫,一声诚挚的“干妈”让老人眼中涌出泪水。

  主人公说

  全忠:都知道信访工作不好干,我在信访办主任的岗位干了近10年,说实话,信访工作的苦和累我最清楚。去年底,单位调整改革时,我也曾想过,趁改革的机会找个轻松点的岗位,好好养养身体、照顾下家庭。

  可夜深人静,我却翻来覆去睡不着觉。手头好几个信访积案快有眉目了,背后是好几个家庭的生活希望,他们经常半夜给我发信息,肯定也是睡不着,等着盼着我的好消息呢。如果我就这样离开这个岗位,对他们来说无疑是一盆冷水。

  思来想去,在允许填报三个志愿的意愿表上,我还是坚定地勾选了军区善后办一项。作出这个选择,对家人我是内心有愧的。但是,在善后办4个多月来,看到一个个遗留问题得到解决,一名名困难群众绽放笑颜,我内心涌动的愉悦和欣慰,是其它任何东西所无法替代的。

  记者观察

  采访全忠很难,因为全忠忙得连吃饭走路都在接打电话,所谓的采访只能是见缝插针地聊几句。也正是在这种随机采访中,记者看到了一个有点让人心酸的细节:一次接待困难群众,全忠趁人不注意,从怀中快速掏出一个塑料袋,扭头干咽下几颗药粒,继续若无其事地埋头记录。

  这就是全忠,一个素以“吃苦善战”著称的“川汉子”。他微瘦的身体里蕴藏着对党和军队的无限赤诚,微弯的腰杆撑起了无数信访群众的幸福天空,也树起了一名合格“善后人”的好样子。

  从一定意义上讲,善后办是一个最需要牺牲奉献、最需要苦干实干、也最能检验党性品格的单位。有功而不居、无名而不怨是“善后人”的共同特征。在改革强军的征程上,他们虽然默默无闻,但一样可敬可爱。

  (本报特约记者 赵品采写)

  身在编外,老处长主动破解难题

  新闻故事

  进入初夏后,夜明显地短了。济南军区善后办高成斌上校从办公桌旁站起身时,窗外晨曦已白。

  眼看天气越来越热,官兵的饮食安全成了他的心头大事。忙碌了一个通宵,第二季度副食品原材料抽检化验方案终于出炉。

  自从来到善后办,加班加点已成为高成斌的工作常态。作为原济南军区联勤部给养处处长的他,其实是预留人员,也就是为下一步成立的后勤机构而储备的人才。在编制上,他属于善后办临时管理,没有职务、没有具体岗位,处于“等待状态”。

  按说,高成斌完全可以舒服地“等待”,但他却把自己忙得团团转。他给自己的理由是:“虽然不知道明天去哪里,但知道今天该干什么!”

  身在编外,干在编内。前段时间的夏季服装发放,让高成斌不仅累得咽喉红肿,而且得了间歇性耳鸣。原因是人少事多,往往是一个人身兼数职,分管好几摊事;再加上原供应保障部队又转隶到各个方向,千余名机关干部分流到四面八方,怎么保障成了难题,更是考题。

  那段时间,高成斌吃住在办公室,奔走在军服工厂和仓库库房,手拿花名册逐个单位打电话……不到一个月时间,他与同事理顺了陆海空和火箭军近千个保障接口单位、数十万人的供应保障关系,圆满完成600多个品种、2000多万套(件)被装物资的发放任务。

  改革前,高成斌一直在研究探索“野战条件下饮食保障快餐化”课题。来到善后办,他利用业余时间如期完成课题,成果被上级认可并推广。

  前不久,某部组织野外对抗演练,高成斌带着课题成果主动上阵、亲力亲为指导。看着官兵在野外条件下方便快捷地吃上了热乎菜,他的心里一下子被实实在在的幸福感填满了。

  主人公说

  高成斌:我在原来的军区机关工作了20多年,期间在处长岗位上干了8年。在同事们眼中,我已经进入了“预提状态”,没想到改革来临后,一下子变成了“等待状态”。

  说不痛苦、不焦虑、不纠结,那是假的。原来的岗位没了,军旅几十年,又一次站在十字路口,觉得前路迷茫。

  最苦恼的时候,我翻出了自己入伍时候的照片,想想当初爹娘的叮咛,想想新兵班长对自己的期盼,内心便渐渐安静了下来,不再那么患得患失。

  再往深里想想,作为和平时期的军人,能亲历如此气势磅礴的军队改革,也是“与有荣焉”。所以,我给自己写下一句话:临大事而不乱,临利害之际不失故常。

  记者观察

  在我们人生旅途中,有一样东西能够赋予一个人持久而坚韧的力量,那就是优秀的品格。有了它,无论顺境与逆境,都能铁肩担大义、浴火又重生。

  高成斌身上就体现了这样一种品格。从原军区机关的一名处长,到善后办一名待岗人员,他人在编外却干在编内,不管有岗无岗、不管分内分外,只要组织安排就义不容辞担起来,只要部队需要就只争朝夕干起来,树起了一名党员干部的好样子。

  善后办虽然不在打仗前沿,却在保障打仗的最前沿、解决问题的最前沿。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诸多复杂棘手问题随之凸现出来,每一名“善后人”必须以“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须有我”的奉献担当,善作善为,善始善终,为改革推进、纵深挺进破障平阻,推动改革大业功成圆满!

  这是善后人的使命,也是善后人的荣光。

  (程耀华、特约通讯员 王泉财采写)

  战胜失落,新干事立志再立新功

  新闻故事

  “丁零零……”办公桌上的手机闹铃突然响了。在沙发上刚合眼不到两个小时的郑雪抬手看看表,时针已经指向七点。他起身来到盥洗室,拧开水龙头,在脸上胡乱抹了几把,又回到座位上开始新的一天工作。

  别看郑雪现在跟“拼命三郎”似的,当初从原成都军区政治部政研室刚交流到善后办政工组任党委秘书时,他心里也一度失落过、彷徨过。

  那时,郑雪看到新单位不如以前军区机关架子大、平台宽,管的又是非作战部队,就不由自主地心生失落。特别是看到昔日同事在主战、主建岗位上越干越有前途,而自己却在一个临时机构干一些清障扫尾的活儿,更是觉得前途无望。

  思想上灰心必然导致工作中分心。一次,郑雪在统计基层党组织数量时,由于对新单位的编制情况不熟悉,竟漏掉了两个单位,幸好上报前被处长及时发现,才避免了失误。

  就在这时,善后办党委机关组织开展了“讲政治顾大局,合心合力合拍”专题教育。也就是这次教育中,郑雪知道了原昆明军区政委、开国少将谢振华在百万大裁军中甘愿“善后”,把位子让给年轻同志,最终与上将军衔失之交臂的故事。

  专门找来党史资料仔细翻阅了谢将军的事迹后,郑雪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要么你去驾驭生命,要么生命驾驭你。你的心态决定谁是坐骑,谁是骑士。我要成为‘生命的骑士’,在助力改革中成就自我。”郑雪在心得体会中一笔一划写下了这段话用以自勉。

  新机构运行急需完善制度机制,部队转隶移交涉及各类组织撤并降改,干部分流调动急需组织实力更新……一项项任务接踵而至,也让郑雪焕发全新斗志。他先后负责起草了善后办《党委议事规则》《党委工作方法》等制度规定,并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提出了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意见建议,受到上级好评。

  主人公说

  郑雪:现在回想起来,当初自己之所以分心走神,说白了还是没有跳出个人利益的小圈子,结果越比越失衡、越比越失落。

  比较之心,人皆有之,关键看怎么比、比什么。“和牺牲战友比,我还有生命,没有理由去争名夺利;和失明战友比,我还能看见这个美丽的世界,没有理由不珍惜生命……”这是特等伤残军人杨仕春的比较观,也为我们今天“和谁比、比什么、怎样比”立起了参照。

  作为“善后人”,当我们在抱怨自己岗位不如意时,不妨想想在此次改革中那些异地交流、两地分居的干部,还有什么理由不安心;不妨想想那些因为单位撤销、不得不脱下军装的干部,还有什么理由不担当。

  “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须有我”,这是每一位“善后人”应有的境界和担当。

  记者观察

  高尔基说,历史是用激情和痛苦创造的。这一轮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同样需要付出激情与痛苦。

  部处领导改任参谋干事,岗位撤销打起了“临时工”……在这轮改革中,善后办的干部或多或少都受到影响。

  但我们欣喜地看到,大家无论单位怎么改、隶属关系怎么变、工作岗位怎么换,都能始终保持一流干劲、一流标准和一流作风,党叫干啥就干啥、组织让去哪儿就去哪儿。

  没有破茧之痛,就没有新生之喜。当前,善后工作开局起势平稳,各项工作进展顺利。但这仅仅只是个开始,随着改革巨轮不断驶向中流,善后办面临的使命任务将更加复杂繁重,必须进一步强化大局观念、担当意识和奉献精神,以“善后不落后、工作创一流”的精神风貌,肩负起为改革减负殿后的使命任务,续写“铁流后卫”新篇章。

  (特约通讯员 李小平、谢机有采写)

  结语

  “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随着杨绛先生前些日子的离去,这段话在世人心中愈发隽永。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对于历经忧患与劫难的中华民族来说,走向复兴的唯一道路,就是淡定从容地走自己的路。从2015年底启动的改革强军亦是如此。于波澜不惊中见淡定,于破茧重生中见从容。

  到今天为止,这组关于“新体制、新职能、新使命”大讨论实录系列策划就划上了句号。作为改革强军大潮中一颗小小水滴,这十个“问一问”尽管不起眼,却生动折射着普通个体的命运与思考,折射着时代的启示和精神的光辉。

  从“脖子以上”改起,从领率机关改起——这一轮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注定会让后人为之动容并铭记。

  沙上有印,风中有音,光中有影。历史的大浪淘尽多少风流人物,而那些奋斗过、奉献过、改变过的人物,终究会沉淀下来,融为我们事业的一部分。

  他们也许没有青史留名,但依旧光荣;他们也许并不伟大,但永远是不忘初心的真心英雄。

【编辑:高辰】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