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信息

中国将在2030年前后率先建成全球量子通信网

2016年08月16日 08:35 来源:中国军网 参与互动 

  中国将在2030年前后率先建成全球量子通信网

  ——对话我国量子科学实验卫星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潘建伟

  ■赵金龙、王晓亮、中国军网记者 邹维荣

  潘建伟

  [人物小传]

  潘建伟,男,1970年3月生 ,浙江省东阳市人,原籍浙江省磐安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九三学社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委员。他41 岁当选“最年轻院士”,42 岁获得国际量子通信大奖,45 岁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他带领团队取得的成果9 次入选两院院士评选的“年度十大科技进展新闻”,1 次入选《自然》杂志评选的“年度十大科技亮点”,3 次入选英国物理学会评选的“年度物理学重大进展”,3次入选美国物理学会评选的“年度物理学重大事件”。

  8月16日凌晨,我国成功发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并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卫星和地面之间的量子通信,构建一个天地一体化的量子保密通信与科学实验体系。世界上第一封绝对不会被截、被破、被复制的密信将要诞生。发射前夕,记者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见到了我国量子科学实验卫星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潘建伟,并就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机等相关前沿科技问题对他进行了采访。

  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密信将不再是神话

  “传统的通信加密和传输安全,都是依赖于复杂的算法。”潘建伟介绍,传统的加密手段,都是依赖所谓的计算复杂度。但是随着计算能力的增加,在某种程度上肯定是会被破解的。量子通信利用基于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利用微光世界的最小单元,在原理上将实现不会被破解的奇迹。

  在接受采访时,潘建伟形象地向记者比喻,量子通信的基本特征就是利用微光世界的最小单元,比如15w灯泡,每秒都会发射一些能量,如果用放大镜来看它是由小颗粒组成,大概每秒钟可以释放百亿个小颗粒,如果在量子通信中将这种小颗粒用来做信号,就不能被分割成半个的小颗粒,就像水分子一样,不能分成1/2个水分子。

  “如果有人在偷听,要么就是把光子拿走了,要么就是有人在拍照复制,不管怎样都会对状态产生影响。”潘院士介绍,与传统计算相比即便是再高级的保密通信,只要是通过当前的电话线、无线电、光纤等通信设施,都会面临被破译和窃听的可能。在计算能力凶猛的量子计算机面前,传统传输的密件,就像在裸奔一样。

  量子通信正向广域网推进 “京沪干线”预计今年下半年交付

  据新华社此前的解读,8月,我国将发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而科学实验的目标,就是最终打造一张天地一体化的量子通信网。

  潘建伟告诉记者,十二五期间,他们在国家的支持下做了很多这方面的研究,取得了比较好的进展。目前已经初步在城域网上有一些很好的运用,将来慢慢地做到向广域网推进。

  据了解,在卫星成功进行多项实验后,天地一体化量子科学实验系统将投入正式运行。而预计今年下半年交付的“京沪干线”大尺度光纤量子通信骨干网工程,就是广域光纤量子通信网络实际运用。

  这一工程将构建千公里级高可信、可扩展、军民融合的广域光纤量子通信网络,建成大尺度量子通信技术验证、应用研究和应用示范平台。结合量子卫星和京沪干线,将初步构建我国天地一体化的广域量子通信体系。

  据了解,我国还将陆续发射多颗量子卫星,力争在2030年前后率先建成全球化的广域量子保密通信网络。这张网络是由一连串环绕全球、相互纠缠的粒子组成的。这样的网络,能让人们安全地共享密钥,并且可以确凿无疑地发现窃听企图。

  主动控制微观世界 专用量子计算机有望在10年内面世

  有观点认为量子计算将在30年内带来像欧洲工业革命一样的巨变,对此潘建伟表示,目前,欧洲、美国的同事都认为,第二次量子革命即将到来,除了通信可以比较好的改善信息安全和互联网安全外,量子计算也受到普遍的关注,尤其是随着大数据的到来,大家对于计算能力的提高需求越来越多。

  “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都是属于量子调控技术范围”潘建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技术的发展,他们实现了对单个离子抓住,控制并相互作用,主动控制微观世界的能力正在慢慢增强。

  “目前,全世界计算机的计算能力都非常弱。”潘建伟预测,不到十年左右的时间,他们就能够造出一种专用的量子计算机或者叫做量子模拟机,在某些计算能力上要比目前最快的传统计算机快百亿倍甚至更多。

  “我们希望能够把国内优势力量聚合到一起开展这一项工作。”潘建伟也表示,通用量子计算需要更长的时间,也许是30年甚至50年,他觉得这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不过也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领域。比如,计算最小的部件、超导的芯片、微纳加工、电子学,集成、软件、算法等等。

【编辑:高辰】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