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秸秆禁烧 用力堵还须想法疏

2015年10月28日 08:56 来源:新华日报 参与互动 

 

  正值秋收时节,关于秸秆禁烧的话题在全国再成热点。环保部部长陈吉宁前几天在南京调研时,也为此问计于地方。10月20日,省环保厅通报,今秋全省秸秆焚烧的“第一把火”烧在徐州新沂,这也是新沂连续两年“惹祸上身”。为何实施了如此大力度的禁与疏,秸秆焚烧还是不能禁绝?本报记者从堵、疏两个方面入手,一探究竟,看看问题到底出在哪?

  禁烧人员:“力度不能再大了”

  “我们真的感到委屈。”几经周折,新沂环保局相关人士昨天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坦言,新沂市已建立了市、部门、镇、村、组五级禁烧体系,力度真的很大。以环保部门为例,“全局一共90多号人,禁烧期间,70人扑到田间地头,全天候巡逻督查。”但是,“第一把火”的发生,让他们的所有辛劳化为乌有。

  记者在多地采访中发现,近年来,“禁烧令”的执行与督查越发严格。一到夏收、秋收,不少基层干部甚至在田埂上安营扎寨,昼夜严防死守。前几天,盐城召开秸秆禁烧会议,市委常委全部参加,这样的重视程度,确实是其它很多工作达不到的。为此投入的行政成本,也相当惊人。据苏北某市统计发现,平均每个乡镇一季的禁烧成本至少在100万元。

  但禁烧人员对这项工作却多有质疑:“我们每天起得比鸡早,忙得比狗累,跑得比兔子快,这么下去谁吃得消?”而比身体更累的,是心理上的累。省环保厅一位从事秸秆禁烧工作的人士向记者透露,滨海今年夏季“一把火”被盐城查到,从分管县长开始,13名责任人被追责,“什么工作,问责会这么严厉?”事实上,近3年来,我省已有200多人因为禁烧不力而遭问责。2014年5月,全省“第一把火”处理结果刚出来,做出了国际“慢城”品牌的高淳环保局局长史寿新,就因为“一把火”被处理了,似乎有失公平。

  “制造污染的人是主体责任人,各相关部门肩负主管责任,就秸秆焚烧而言,往往其他部门没事,只追查环保部门的责任,你说公平吗?”一位不愿具名的环保人士向记者表示,“你不解决出路问题,再堵也没用。”

  综合利用:“补贴力度还不够”

  秸秆综合利用途径归纳起来主要是“五料化”:肥料、燃料、饲料、材料、(食用菌)基料。五料中,肥料化利用是大头,还田又是最主要的途径。

  省农委环能处处长李建农告诉记者,全省秸秆综合利用率去年是88%,今年要求达到90%,其中还田占一半,估计完成目标没问题。我省秸秆综合利用全国先进,但仍有一些地方做得不够,主要难点在于:一亩田稻麦还田成本大约在40元左右,目前省里补贴逐年加大,但补贴力度仍不足以调动各地还田积极性;另外,秸秆还田要求深度足够,还要切碎、允铺、镇压,如果机械还田质量达不到要求,会影响出苗、成活率。

  “秸秆还田要求高,要打得碎,否则影响出苗。原本很多收割机上没有切碎装置,现在政府要求配备,不配不让从事收割作业。但配上以后耗油增加、速度减慢,原来不带一天可以收五六十亩,带了后只能收三四十亩,但收费仍旧是60元/亩,政府不让涨价。”泗洪县四方农机合作社负责人谢成富说。他认为,政府的秸秆还田补贴资金应该发给农机作业手,“现在我们拿不到,不合理。”

  农机手为什么拿不到补贴?记者了解到,我省各地采取的补贴方式不一,有的是补给农机手,有的是补给农民,而且不少地方发放的补贴实际达不到省定标准。省农机局办公室副主任孟德富解释说,“我省的补贴是按照苏北每亩补贴25元、苏中20元、苏南10元的标准打包下发到县里,标准达不到成本,也还没有做到应补尽补。”据介绍,我省夏粮面积3300多万亩,仅这一季还田成本就要13亿元以上;而去年全年省财政的补贴资金共8.4亿元,今年才提高到9.2亿元,尚存较大缺口。

  深度观察:堵疏需完善衔接

  秸秆禁烧,必须“堵疏结合,以疏促堵,以堵逼疏”,对此基本已形成共识。但是,如何做好堵疏结合,还需要在衔接上进一步完善。

  东海县房山镇连续3年开展秸秆全量还田,期间没有发现一处火点。对比这几年,党委书记张义刚最大的感慨是:“老百姓现在已经接受了全量还田,我们的监管压力也越来越小。”去年,镇里建立了6个方面的禁烧队,奔波田头的禁烧人员每天有1300名左右,为禁烧一季就花了300多万元;而今年,禁烧队减少为3个方面,人员只有400多人,费用不超过200万。

  房山镇的变化,可以说是“以疏促堵”的一个典型。在张义刚看来,光靠补贴其实解决不了还田难题。“高淳烧第一把火那年,他们的补贴达到50元一亩,但还是有人烧。”他认为,必须通过细致的工作做通农民思想,全量还田工作才好开展。“第一年,我们一连开了11场现场会,让先行试点的大户现身说法,最终获得了越来越多百姓的支持。”

  放眼全局,堵与疏如何更好地衔接,离不开顶层设计上的进一步完善。省农科院苏北科技服务中心主任、资环所研究员杨四军长期在泗洪等地从事秸秆利用研究和开发工作。他认为,对于秸秆利用而言,增加资金固然重要,但责任主体的落实更重要。“政府要落实到部门负责,明确一个部门负责,谁拿到钱谁负责,改变九龙治水、责任不清的状况。”

  这样的声音,记者在环保部门采访时也曾经听到:在秸秆禁烧这个问题上,环保部门负责牵头却没有资金去引导,导致困难重重,能不能改由农业部门牵头,让责权利可以更好地统一? 本报记者 邹建丰 杭春燕

【编辑:刘旭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