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21页的共识:巴黎气候草案的“能与不能”

2015年12月07日 09:55 来源:北京商报 参与互动 

  巴黎气候协议最终草案于上周六如期而至。但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现身的草案“身形”较先前明显单薄了不少。固然气候草案的达成可被看做巴黎气候协议谈判中令人欣慰的阶段性成果,但由此窥视到的与会各国之间难以消弭的分歧,也是横亘在这次会议中的一次考验。

  共识:21页的草案

  在走过了为期四年的漫长谈判后,来自近200个国家的气候谈判大使最终于上周六在巴黎就气候变化议题达成一致。据悉,与会各国官员共同签署了一份21页的气候协议草案,该草案列举了应对气候变化的一系列选项,包括阻止气候变化的长期措施以及对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援助。

  从草案内容来看,巴黎气候变化大会的成果将由一份“核心协议”和几份“大会决议”组成。其中,“核心协议”将包括各国2020年后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相关原则、框架和规则;而“大会决议”则主要是落实协议的一些细节安排。这份协议草案总共包含目标、减缓、适应、损失损害、透明度等26个大条目,结构和语言清晰,不同议题的选项也很明确。

  当然,这份协议草案仍不完美,其中还有很多空白的“括号选项”等待本周各国部长级官员做出最后选择。不过,该草案无疑为本周各国部长进一步磋商铺好了路,同时也体现出各方决心努力应对气候变化的共识。

  事实上,自11月30日正式开幕以来,巴黎气候大会中谋求共识的努力还体现在多个方面。一方面,在巴黎恐袭的威胁下,近150个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仍如约出席大会开幕式并发言,体现了各国对达成气候协议共识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有183个国家提交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自主贡献”计划,且有300多场以“节能减排”和“合作共赢”为主题的各类活动正在巴黎布尔歇展览中心顺利举行,都体现了本次大会不同以往的规模。

  因此,虽然一开始并不被看好,本次巴黎气候变化大会还是赢得了多方支持,就连一向挑剔的各种非政府组织,也对这种共识和大会的进展表示了谨慎乐观的态度。

  分歧:向“钱”看

  从今年初在瑞士日内瓦形成的近100页谈判案文缩减到当前21页的协议草案,其中不仅仅有共识的促成,当然也有分歧的产生。法国气候问题大使杜比安纳认为,草案标志着达成协议的意愿,但这并不是终点,因为一些重大政治问题尚未解决。

  通过分析草案,可以看出各方在资金、法律约束力、行动力度等谈判焦点上的分歧依旧,而分歧的重点仍集中在如何体现“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减少或淘汰使用化石燃料的长期期限以及2020年后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支持等议题上。另外,在减排长期目标、各国自主贡献提交周期、行动力度保障机制等具体安排上,各方也没有找到妥协方案。

  在这些分歧当中,“钱”的问题显然是最难渡过的关卡。巴西气候谈判首席代表马孔德斯说,发达国家早在2009年便承诺到2020年每年向发展中国家提供1000亿美元资金,帮助后者应对气候变化。不过,此后发达国家却迟迟没有提出落实这一承诺的详细路线图,更不愿意对支持资金的具体金额做出承诺;相反,他们倾向于在巴黎协议资金条款中使用模糊的语言表述,并希望发展中国家也承担出资义务。

  对此,马孔德斯认为,发达国家落实资金支持的承诺是巴黎协议的关键,而各国代表今后几天的主要工作便是将领导人表达的政治意愿转化为弥合分歧的具体方案。

  第二个哥本哈根?

  目前,距离大会闭幕仅有一周时间。此前,法国外交部长、大会主席法比尤斯已在多个场合表示,希望各方能以建设性态度推进谈判,在11日按时达成一项新的全球气候协议。

  事实上,从今日起,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便已进入第二阶段。这意味着各国部长级官员将接手谈判,就协议中的政治议题做出决策。分析人士认为,由于各国代表在谈判第一阶段几个关键议题上并没有做出实质让步,第二阶段的谈判压力会相当之大。

  在这个紧要关头,人们难免会想起六年前的哥本哈根气候会议。虽然在那次会议上,全球领导人同意合作减排,以防止到2020年全球温度比工业革命前上升超过2℃,但当时会议并未能就全球减排安排达成一份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那次气候会议所产生的影响最终没能持续太久。

  不过,值得肯定的是,与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相比,巴黎气候变化大会氛围更加积极。过去两年间,包括中国在内的美国、法国、巴西、印度等多个国家陆续发表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为弥合各方主要分歧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因而当前,无论是各国谈判代表、非政府组织观察员还是长期跟踪气候变化议题的媒体记者都普遍对巴黎气候变化大会达成协议感到乐观。

  接下来,各国部长级官员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磋商。虽然协议难点仍然非常明显,但只要各方展现诚意、共同努力,解决分歧并非不可能。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解振华说:“气候变化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大家应同舟共济。”

  北京商报记者 陶凤 初晓彤/文 贾丛丛/制表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发展进程

  1992年5月

  在纽约联合国总部通过。

  1992年6月

  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有世界各国政府首脑参加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期间开放签署。

  1994年3月21日

  公约生效。

  1995年起

  公约缔约方每年召开缔约方会议(COP)以评估应对气候变化的进展。

  1997年12月

  《京都议定书》在日本京都达成,使温室气体减排成为发达国家的法律义务。

  2012年12月

  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COP18就执行《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达成一致。

  2014年12月

  正在秘鲁首都利马出席COP20的中国政府代表表示,2016-2020年中国将把每年二氧化碳排放量控制在100亿吨以下。

【编辑:宋亚芬】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