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环保部约谈促地方空气治理 161城市PM2.5浓度下降11.3%

2016年01月08日 09:42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参与互动 

  昨日(1月7日),环保部发文总结2015年治气成效,监测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338个城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50微克/立方米,其中161个可比城市同比下降11.3%。

  环保部介绍,虽然相比公众的期望还有差距,但一年来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还是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以改善空气质量为核心的大气环境管理制度正在建立,2016年将继续把切实改善环境质量作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重点,强化考核、落实责任、促进协作。

  一位业内专家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2015年11月之前,全国空气质量改善幅度非常大,但是受不利气候影响,年底出现了明显反弹,污染物减排任务仍然艰巨。

  多个城市负责人治气不力被约谈

  据了解,2015年,环保部会同有关部门按照考核办法要求对各省(区、市)2014年度贯彻落实“大气十条”情况进行考核,有13个城市政府主要负责人由于治气不力等原因被约谈。

  环保部认为,虽然相比公众的期望还有差距,但“正在改善”的成绩却来之不易。空气质量改善的背后,既有政绩考核上的转变,也有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

  实际上,随着环保综合督查的深入开展,2015年环保部约谈的频率也在加快。截至2015年10月底,环境保护部约谈了长春、沧州、临沂、承德、驻马店、保定、吕梁、资阳、无锡、马鞍山、郑州、南阳、百色、张掖等城市的政府主要负责人。

  治气压力的传导,让地方政府对大气污染防治的责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据环保部介绍,2015年,上海、天津、安徽、江苏等多个省份陆续制定实施了省级层面的大气污染防治条例。随着大气污染防治力度的不断增大,地方政府的政绩观也在逐渐改变。

  与此同时,随着大气污染源解析工作的开展,更有针对性的大气污染防治措施也在不断落实。环保部称,各地污染源解析结果显示,能源结构调整和机动车污染防治是当前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重点。

  据悉,今年以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电力、钢铁、平板玻璃、水泥等重点行业1387家企业限期治理工程已基本建成投运。截至2015年11月底,全国累计淘汰2005年底前注册营运的黄标车117.07万辆,占淘汰任务的100.53%。

  区域联防联控全面推进

  2015年前10个月全国的大气污染防治形势较好,但是入冬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出现了三次大范围重污染天气。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2015年11月15日到12月31日,北京市PM2.5浓度比2014年同期上升75.9%,造成PM2.5全年改善比例损失15.5个百分点。在三次大范围重污染天气过程中,应急响应机制成为社会争议的焦点。

  2015年12月18日,环保部紧急向12个省级政府印发预警通知,要求启动应急响应,最大程度减轻污染危害。自12月18日起,环保部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领导小组连续5天召开会议,每天调度各地应对情况。截至12月24日,全国共有15个城市先后启动重污染天气红色预警,预警级别和范围均超以往。

  同时,仅在2015年12月18日至24日这次重污染天气过程,环保部就派出14个督查组赴相关地区开展督查。12月19日至23日,各级环保部门共出动2.7万人(次),现场检查企业2.2万余家(次)。环保部称,环保部、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在一次次考验中逐步改进。

  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全面推进。2015年5月,北京、天津与河北省唐山、廊坊、保定、沧州市建立“4+2”帮扶机制;《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2015年重点工作》审议通过;12月,《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发布。

  在长三角地区,2015年4月,长三角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办公室第四次会议召开,明确了要保证质量完成《长三角地区重点行业大气污染限期治理方案》。

  上述业内专家亦认为,从2015年入冬后的几次雾霾天气看,城市污染中区域的传输现象较为明显,大气污染治理不能各自为战,需要联防联控。以北京油品为例,北京的油品提高了,但是周边地区加低标油的机动车还是会进入北京,油品一体化比较重要。

  2015年环保部主要大气治理成果

  ◎制定25项重点行业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标准

  ◎约谈13城市治气不力主要负责人

  ◎26城市开展大气污染源解析工作,22重点城市完成源解析结果论证

  ◎全面供应国四标准车用柴油,淘汰黄标车逾117万辆

【编辑:袁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