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北京新增空气监测站完成选址 拟选择中学试点

2016年02月21日 13:14 来源:法制晚报 参与互动 

  法制晚报讯(记者 李洁 耿学清)今天上午法制晚报(微信ID:fzwb_52165216)记者获悉,针对市人大代表普遍关注的校园空气质量问题,市环保部门表示,本市将在原有环境空气监测网络基础上,建设四个子网络、一个移动系统组成的“4+1”多功能大气环境质量监测网络体系。

  市环境监测中心透露,当前升级、增加监测站点工作已基本完成技术要求的选址,部分站房开始建设,监测设备已进入到验收阶段。

  新增空气监测站点建设过程中,在不影响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的前提下,市环保局、市教委拟将选择有一定条件的中学进行试点。

  大气环境监测网络升级方案通过 技术选址完成

  市环保局表示,当前大气污染防治的新形势对空气质量自动监测工作提出了新要求,现有的监测网络在站点数量、覆盖范围和监测项目等方面存在着不小的差距,亟须进行网络的优化升级和功能拓展,为此,市环保局研究编制了本市大气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升级方案,并已经市政府审议通过。

  据法制晚报(微信ID:fzwb_52165216)记者了解,新的大气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升级方案是在原有环境监测网络基础上,对子站数量、功能、位置部署等进行调整、补充、升级、扩展,形成由考核评价、污染监控、区域评价和趋势监控等四个子网络、一个移动系统组成的“4+1”多功能大气环境质量监测网络体系。

  新监测网络建成后将全面提升本市大气环境质量监测能力,子站数量将大幅增加,位置布局将更加合理,监测项目将更加完备,能够及时、准确、全面地获取大气环境质量监测数据,客观反映大气环境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及时跟踪分析主要污染源变化情况,满足新形势下环境监督、考核和公共服务的需求,切实保障本市空气质量改善。

  记者从市环境监测中心获悉,新增空气站点包括升级现有监测站点、增加新的监测站点,目前环保方面符合技术要求的选址工作已基本完成,其中部分站房也已开始建设,监测设备已采买,部分设备验收、后续工作相关部门将积极开展。

  增加一倍左右监测站点 拟选择条件适宜中学试点

  此前,国务院新闻办召开京津冀协同发展新闻发布会,北京市常务副市长李士祥介绍,北京现有35个监测点,未来准备再增加一倍,同时增加流动监测车,包括具体的小型监测点,形成一个监测网络。

  市环保局监测处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北京将新增30余个监测站点,届时全市监测点总数将达60至70个,不仅监测站点类型将增加,在分布上,山区、农村等地也将增加监测点,以完善监测网络。

  据法制晚报(微信ID:fzwb_52165216)记者了解,本市现有地面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网由35个子站组成,包括城市环境评价点、城市清洁对照点、区域北京传输点和交通污染监控点等4大类型,全面监测包括PM2.5在内的6项污染物,监测网络建设已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在大气环境评价、污染防治对策制定、环境改善效果评估、变化趋势预测预报等领域发挥了应有作用,在APEC会议期间空气质量保障等重大任务中经受住了考验。

  针对市人大代表建议“关于选择学校建设北京市大气环境监测站点”,市环保局表示在建设实施中,将充分考虑人大代表在建议中提出的在条件适宜的中学建设监测站点的意见,同时北京市教委也同意在不影响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的前提下,选择有一定条件的中学进行试点。

  延伸 空气质量预报难在何处?

  空气质量的好坏反映了空气污染程度,依据空气中污染物浓度的高低来判断。空气污染在特定时间和地点空气污染物浓度受到许多因素影响。

  据专家介绍,来自固定和流动污染源的人为污染物排放大小是影响空气质量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其中包括车辆、船舶、飞机的尾气、工业污染、居民生活和取暖、垃圾焚烧等。城市的发展密度、地形地貌和气象等也是影响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

  当前空气污染气象条件预报,主要是预测污染物稀释、扩散条件。与常规天气预报比,雾、霾及空气污染气象条件预报难度无疑更大。而北京较为特殊的“簸箕”地形也增加了预报的难度。

  据北京大气环境监测专家表示,目前北京针对空气重污染的预报为提前一周的趋势预报,关于污染过程的趋势预报准确率在70%至80%之间,但污染的具体程度,可能会有一些偏差。

  一位上海的预报专家介绍说,在现有状况下,中、美、日等国的空气质量预报员交流时,大家公认,对于短时突发重污染,全世界都缺乏特别好的预报办法。

【编辑:刘旭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