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济南一化工厂毒气泄漏 附近居民毛巾捂鼻举家逃离

2011年09月23日 15:00 来源:大众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济南一化工厂毒气泄漏附近居民毛巾捂鼻举家逃离
林立的化工设备上方,大团的蓝色有毒气体漂浮。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化工厂毒气泄漏了,离着七八百米就感到不舒服,眼睛流泪,嗓子里难受。”22日中午12点50分,有读者拨打本报96709新闻热线称,位于小清河北路北郊热电厂附近的一家化工厂发生毒气泄漏事件,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刺鼻的味道。据了解,泄漏气体为五氯化锑。

  现场

  附近居民用毛巾捂鼻 纷纷举家“逃离”

  22日下午1点多,当记者赶到小清河北路北郊热电厂附近时,闻到一股刺鼻的气味。记者看到有几位行人捂着鼻子匆匆赶路。

  从新城派出所驻地往北行驶大约1000米后,便是出事的化工厂——山东中氟化工科技有限公司的厂区。随着距离越来越近,刺鼻的味道也越来越浓。距离厂区门口大约100米时记者看到,几位市民站在路边,用毛巾捂着鼻子,聊着毒气泄漏的事。

  “当时我们这里很呛,味道很浓,呛得嗓子难受,眼睛也睁不开,最后看见西边化工厂那里冒出黄色和白色的烟雾,烟雾是从化工厂的管道或是阀门出来的,好像有什么气体泄漏了。”一位靠近厂区的居民回忆事发情景时说。

  “有好多人闻到这股味道后都赶紧离开了。”有居民称,中午事发后,不少附近居民并不知道刺鼻的气体到底是什么,因为担心气体危害身体健康,好多人举家纷纷逃离,还有恐慌不已的居民打电话报警求助。

  感受

  站在厂区门口不到1分钟 嗓子里便难受起来

  记者赶到现场时,厂区门口已经拉起警戒线。几名工作人员守在门口,其中一人手拿毛巾捂着鼻子。记者看到,一团直径几十米的淡蓝色烟雾萦绕在厂区林立的化工设备上空。一阵风向记者所站的位置刮来,空气中立即弥漫着一股刺鼻的味道,有些像灭害灵杀虫剂,但气味比杀虫剂要浓烈许多。接到线索到达现场采访的几名记者,纷纷别过脸去,拿出纸巾捂住鼻子。不到1分钟,因吸入了刮过来的气体,记者感觉嗓子眼难受起来,随后,眼睛开始有轻微的灼烧感。

  一名站在厂区门口外的刘姓男子告诉记者,他原本是接到通知来厂区检修设备,但下午1点多到达厂区门口时,这里已经拉起警戒线,自己无法进入,只好在门口等待。据他称,该厂区原为济南化工厂,后来改名为山东中氟化工科技有限公司,为合资企业。

  原因

  工厂正停产检修 化工气体从阀门处泄漏

  22日下午2点多,一辆黑色奥迪汽车在厂区门口停下。一名年龄40多岁、戴着眼镜的女子从车上下来。这位女子告诉记者,她是该厂负责人,但具体姓名她没有透露,她向记者简单介绍了事发情况。

  “现在看到空气中的蓝色气体是氯化氢,是泄漏气体与水发生化学反应后生成的。”她告诉记者,本来厂区当天是停产检修设备的。中午12点15分左右,一段管线的阀门出现了问题,导致设备内一种化工气体意外泄漏。她透露说,该设备是用于生产二氟一氯甲烷的。事发后,工厂用水喷淋,对已经泄漏的气体进行稀释、分解,大约1个小时后,气体泄漏的状况得到了控制,已经泄漏的气体正在慢慢扩散。这名女子表示,发生化学反应后生成的氯化氢在空气中扩散,会对人体上呼吸道黏膜、眼睛等器官有刺激损伤作用。

  22日下午,天桥区环保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厂区发生泄漏的气体是五氯化锑。该负责人表示,泄漏的气体对空气造成了一定污染,但对人体的危害不大。“这应该属于一起生产事故,事后,我们将会对该化工厂做进一步处理。”(生活日报 记者 吴永功 实习生 陈长华)

  相关链接

  你对这些“毒气”了解多少?

  【氯化氢】  

  氯化氢是无色而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纯盐酸为无色液体,在空气中冒雾(由于盐酸有强挥发性),有刺鼻酸味。急性中毒情况下会出现头痛、头昏、恶心、眼痛、咳嗽、痰中带血、声音嘶哑、呼吸困难、胸闷、胸痛等。重者发生肺炎、肺水肿、肺不张。眼角膜可见溃疡或混浊。

  皮肤直接接触可出现大量粟粒样红色小丘疹而呈潮红痛热。慢性影响:长期较高浓度接触,可引起慢性支气管炎、胃肠功能障碍及牙齿酸蚀症。

  【五氯化锑】

  据介绍,该厂区发生泄漏的气体是五氯化锑,对眼睛、皮肤、黏膜和呼吸道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吸入后可能出现喉、支气管的痉挛、水肿、炎症,化学性肺炎、肺水肿而致死。中毒表现有烧灼感、咳嗽、喘息、喉炎、气短、头痛、恶心和呕吐。  该品不燃,具有强腐蚀性、强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皮肤接触后应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然后就医。吸入后应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应输氧。(高娜)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肖媛媛】
    ----- 社会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