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婚龄最长夫妻庆"白金婚" 父母包办走过70年——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重庆婚龄最长夫妻庆"白金婚" 父母包办走过70年
2009年04月13日 08:31 来源:重庆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亲朋好友为两位老人庆祝
1973年进城合影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他是大学生,她目不识丁;他是中学校长,她是地道的农妇……

  看似相去甚远的他们,因“父母之命”走到了一起。经过贫困、动荡的洗礼,他们不离不弃将“包办婚姻”进行到底。昨日,他们迎来70周年“白金婚”庆典,被称为“重庆婚龄最长夫妇”。

  “我们的爱情,年过半百才开始……”当着满堂儿孙和亲朋的面,85岁的他为自己90岁的妻子朗诵起自写的情诗。

  情诗献给九旬妻

  “耄耋高龄同步走,期颐天年相偕行。风烛残年何所惧,夕阳晚霞分外明。”(摘自桂福元写给妻子的诗)

  “结婚70年?太不容易了!”昨日,江北区黄泥塝阿兴记酒楼门口,桂福元和李玉珍老人“白金婚”庆典的告示牌引来不少人围观。

  包房里,穿着唐装的两位老人被大堆亲友围在中间。当天,既是他们结婚70年庆典,也是李玉珍婆婆90岁生日。鲜花、红包,亲友纷纷献上贺礼。

  “桂爷爷,你给李婆婆准备了什么生日礼物?”人群里,有人起哄。闻言,满头白发的桂福元起身,小心翼翼从包里掏出一张纸——那是他花了几个月时间,为妻子准备的生日礼物:一首长长的、经过无数次修改的、包含了他们70年婚姻经历的情诗。

  “三七三五配成婚,庚辰庚寅七十春……”桂爷爷清了清嗓子,用了10分钟才朗诵完这首近30行的长诗。一旁的李婆婆一边听一边鼓掌,转过头,她悄悄告诉记者:“其实我不懂他写的啥子,我不识字,但我晓得他肯定是在说我好。”李婆婆羞涩地笑了。

  新郎是个小学生

  “祖宗急图孙见孙,父母更想亲上亲。深闺紧闭素不识,花轿鼓乐才见人。”(摘自桂福元写给妻子的诗)

  前来祝贺的宾客不断,桂福元要去门口迎客。出门前,他一再叮嘱老伴坐在包房别动:“你身体不好,外头冷,怕吹凉了。”几个前来祝贺的晚辈特地买来鲜花,桂爷爷刚接过,转身就“借花献佛”:“老太婆,你为这个家付出了很多,鲜花应该献给你……”两位老人的恩爱让不少人羡慕。

  “我们是传统的‘包办婚姻’,结婚前,我都不知道她长啥模样。”桂福元和李玉珍老家在开县农村,两人的母亲是亲姐妹,李玉珍比表弟桂福元大5岁。桂福元8岁那年,两家父母定下娃娃亲。此后7年,直到两人结婚,再没见过面。

  “那时候很封建,要是我们见面,会被人说闲话。”李婆婆说,自从定亲,每次桂福元来自家作客,她就得整天躲在闺房不出门,直到桂福元走了才能出来吃饭。

  桂家三代独子,年迈的曾祖父希望看到五世同堂,催着他尽快完婚。桂福元结婚时,只有15岁,还在念小学。他还记得结婚头天自己极不情愿地向学校请假,生怕同学知道了笑话。回家时,院子里已经摆满酒席,一进门,满堂亲戚便朝他起哄,他脸红得半天没敢抬头。直到结婚,花轿落地,盖头红揭开,他才知道自己的媳妇原来是个圆脸蛋,眼睛还有点大。

  婚后,20岁的李玉珍在家侍奉父母、种庄稼,桂福元则继续在外求学。在万州读完中学,他考上了位于北碚的乡村建设学院,成为教育系的一名大学生。当时,桂家家境并不好,桂福元在外求学的费用,很大部分来自于李玉珍喂猪的收入。

 [1] [2] [下一页]

【编辑:朱博
    ----- 社会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