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民间反扒四年“零过错”内幕——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苏州民间反扒四年“零过错”内幕
2009年07月13日 06:55 来源: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她静静地靠在路边的电线杆上,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却一直关注着公交车站台上来来往往的路人。一旦时机成熟,她便会和埋伏在站台四周的五六个同伴一起,冲上前去制服正在实施偷窃的扒手。

  她是一名反扒志愿者,“圈内人”都管她叫“顾大姐”。在江苏省苏州市,共有100多名像顾大姐这样的民间反扒志愿者。4年来,他们协助苏州警方破获各类案件500余起,抓获各类扒窃违法人员300多人,挽回人民群众财产损失40余万元。

  反扒,尤其是民间反扒,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困难不仅来自自身发现和抓捕小偷的能力,更来自外界的压力。

  在百度上搜索“反扒志愿者”,民间反扒工作曾一度遇到尴尬——反扒志愿者夜巡遇袭受伤、反扒志愿者涉嫌打死小偷被批捕等屡见不鲜。

  “民间反扒现在就是这样,你做了100件好事,都抵消不了1件过错。”苏州市反扒志愿者大队队长、苏州市公安局公交分局刑警大队民警老杨说,各地反扒志愿者组织因为一两件过错或主动、或被迫解散了不少,而苏州的反扒志愿者组织迄今已实现4年零过错运行。

  近两年,一些民间反扒组织负责人纷纷来到苏州“取经”,他们期望从这里找到一条民间反扒健康发展之路。

  反扒志愿者:“我从不一个人抓小偷”

  每个月,大队长老杨都会组织志愿者出来搞一两次反扒行动。他打电话一一通知每一名登记在册的反扒志愿者,一般两三个人里头会有一人能够参加行动,一次行动能有近20名志愿者参加。

  老杨并不嫌麻烦,因为刑警队需要这些志愿者,“我们过去抓小偷,一个民警盯一个点,抓捕后,民警要带小偷、受害人、赃物一起回来。现在小偷一般都团伙作案,两三个人做‘媒子’(即同伙,负责分散受害人注意力,记者注),就算抓到他,他也能推给其他同伙,现在取证还要多带一名旁观群众回来,一个民警搞不过来的。”

  身材高大的志愿者“顾大姐”就有很多次亲手逮住“媒子”或者扒手的经历。对她而言,这种经历多得“数都数不过来”。

  “我一直看着他,他的眼睛一直看着别人腰部位置,别的地方看都不看,肯定有问题。”看准了对象,“顾大姐”并不急于出手,她在等,等对方下手,“东西刚从包里掏出来,我就一步冲上去,手臂一夹,就把他头给按住了。”

  看到“顾大姐”行动,其他几名反扒志愿者也跟了上来,大家很自觉地开始同受害人及围观群众“聊天”,为下一步取证做准备。“顾大姐”则一直保持刚刚按下扒手的姿势一动不动,她没有手铐,“我们一组有五六个志愿者,由一个民警带,他在远一点的地方观察。惯偷都认得民警,不能靠太近,只有民警才能正式抓捕他们,给他们戴上手铐。”

  反扒志愿者大队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任何行动,都要由至少一名民警带若干名志愿者一起参与。这样做一方面能保护志愿者,另一方面也能防止个别志愿者与小偷之间产生利益关系。

  即使是“顾大姐”这样的“反扒能手”,也从来没有单独一人行动过。

  “我自己平时坐公交车,看到扒手偷东西,也不会去抓他。”“顾大姐”有个妙招,她会一边抖落自己的包,一边大声喊,“啊呀,我的皮夹子被偷了!”她说,一般小偷看到这种情况,马上就会收手下车。

  “顾大姐”的这些妙招都来自于平时不间断的培训和实战,而这种培训和实战之所以能定期开展,与团苏州市委对青年自组织的孵化管理密不可分。

  自组织在孵化基地里健康成长

  在苏州市中心酒吧购物一条街十全街的东南角,紧挨着团苏州市委办公楼边上,坐落着一栋两层高的小白楼,楼檐上醒目地写着几个大字——青年自组织孵化基地。这里有工作室、活动室,能为有需要的自组织无偿提供办公场地、配套软硬件等。

  孵化只是一种比喻,其本质是团组织通过服务、引导、培育社会上各类青年自组织来影响和覆盖其所吸纳的那部分青年群体。统计显示,目前苏州共有650余个青年自组织,吸纳青年近5万人,且自组织每年新增数量接近10%。

  截至目前,共有11家自组织入驻孵化基地,反扒志愿者大队就是其中之一。很多人也许不知道,这支如今在苏州声明显赫的反扒志愿者队伍并非苏州涉水民间反扒的“第一人”。

  早在2000年,老杨所在的公安公交分局就曾尝试组建过一支义务反扒队。“当时招了20个人,素质很高,大多是退伍军人。”老杨说,这支义务反扒队“搞了没几天就散了”,原因是“局里后来接到一个大案,顾不上他们了,就中断联系了”。

  类似的情况在如今这支由团苏州市委和公安公交分局共同发起组建的反扒志愿者大队身上就不会重演,因为“团市委加入后,他们特别注重制度建设和队伍管理”。

  “小偷会不会混进志愿者队伍?时间长了,惯偷会不会认出志愿者?志愿者会不会收受小偷贿赂?”老杨说,新建的反扒志愿者大队制定出很多新制度从源头上防止过错,“比如招人,每个人我们都要进行政审和面试,每两年会面向社会公开招新,把小偷脸熟的老队员换下;正式上岗前要先培训3个月;每次都是集体行动,避免志愿者个人同扒手直接接触;除了抓小偷,现在还定期搞反扒宣传。”

  据团苏州市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苏州青年自组织发展基金即将成立。基金的用途将侧重于两个方面:一是资助优秀的志愿服务项目;二是为志愿者购买保险,保障志愿者的权益。

  反扒不是几个志愿者的事

  谷雨是反扒志愿者大队的教导员,负责组织反扒宣传工作,同时他还是苏州青年自组织孵化基地联谊会的主要成员之一。他透露,现在反扒宣传占了队里活动的50%。

  对他而言,现在组织一次反扒宣传活动轻松多了,“一个电话打到团市委,活动方案电邮过去,他们会帮你协调。”

  而在过去,搞一场反扒宣传能把谷雨给“累死”。他至今仍记得当年同老杨俩人在苏州某商业街管委会写字楼里爬十几层楼梯的那一幕。

  “我们想借用商场门前的广场,商场说归物业管,物业说要找管委会。结果那个管委会在15层楼,电梯还坏了。好不容易爬上去,工作人员说还要找领导请示,要等个把礼拜。”谷雨摇着头说,“实在太累了。同样的话我们要对各种各样的人重复说好几遍。”

  在一次孵化基地联谊会上,团市委一名工作人员得知了他们的情况,主动过来帮忙。“你想,团的系统一直延伸到街道、社区,他们一层一层往下协调比我们容易多了。”谷雨经常参加孵化基地搞的培训会和联谊会,他从来没有想过,团组织除了能给自组织提供健康发展的制度化建议外,还能实实在在地帮忙搞活动。

  曾有媒体撰稿指出,苏州民间反扒力量在尴尬中求变,由“上车抓贼”向“宣传为主”的方向转变。

  老杨有不同意见,“我们有一套严谨的管理制度,基本不会遇到什么尴尬。之所以把宣传放上台面,是因为反扒不是几个志愿者的事,而是全民都应该有这种意识。”

  据悉,反扒志愿者大队将在不久的将来成立团支部。

【编辑:卢岩
    ----- 社会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