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公交燃烧案始末:纵火者第一个上车抢占位置——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成都公交燃烧案始末:纵火者第一个上车抢占位置
2009年07月13日 09:29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他向家人流露出自杀念头,而女儿们都以为他是“以死相威胁来要钱”。经历了一段失败的人生,他带着汽油登上了9路公交车

  文/廖智生

  “6·5”成都公交燃烧案件的侦破,第一道难关是起火的原因。

  在公安部消防局、刑事鉴定中心等专家的帮助下,成都市公安局“6·5”专案组通过反复试验和勘察,得出了人为放火的重要结论。

  公安机关请来西华大学(其前身为四川工业学院)及省质量监督局专家对车辆进行了专业鉴定。结果表明,汽车油箱和发动机没有燃烧,油箱内残留的柴油与车辆行驶距离所产生的消耗完全相符。车厢内残留的汽油痕迹证明,汽油是此次车辆燃烧的元凶——是整车起火的助燃剂。这个结论得到了死里逃生的车上乘客的支持:有多人是先闻到汽油味道,然后才看到明火的。

  会不会是有人携带汽油上车,无意中导致了燃烧呢?专案组调来当日最权威的气象监测数据,证明在当天的空气湿度下,车厢内不可能发生静电。警察在相同环境下用燃烧的烟头,反复接触泼洒的汽油,均无法导致燃烧发生。对汽车残骸的鉴定结果和试验证明,不可能是汽油通过汽车发动机和排气管等处引发的燃烧……

  所有的可能全部排除,结论只有一个——一定是明火点燃了汽油。

  点燃汽油的是谁?他现在在哪里?

  抢占“隐蔽”座位的秃顶男子

  案侦民警经过反复试验,指出了一条线索——在如此拥挤的那辆汽车上点燃汽油,点火者根本不可能全身而退。即便侥幸逃生,那人必定会带伤。

  “点火者非死即伤”的试验结果,明确了进一步侦查的方向。

  一个名叫张云良的62岁男子就这样出现在了专案组的面前。设在天回镇9路公交车站的电子摄像头发挥了作用,当地称这是“天网”。根据“天网”的录像显示:6月5日清晨,张云良提着两个手提纸包,从天回镇乘上了这辆9路公交车。

  张云良,江苏省苏州市人,2006年来到成都。案发那天,他在9路公交车上,坐在驾驶员同侧倒数第二排靠窗的位置。多名乘客指认,从始发站上车,他一直没有移动过位置。

  那天,张云良穿着红色上衣,秃顶,穿着“7分裤”,所以很能给人留下印象。有乘客对他印象深刻,这个男人提着两个手提纸包从始发站上车,上车时他粗鲁地挤开了排在队伍前面的乘客,第一个上车,抢占了车上倒数第二排靠窗的位置。

  一辆准载76人的汽车坐上100多人后,那个位置相对很“隐蔽”,那里的一举一动不会被绝大多数乘客注意。

  但还是有死里逃生的乘客从照片上一下就将他认了出来:正是这个穿着红衣服、头发稀少的男人在汽车行驶到川陕立交桥时倾倒了随身携带的汽油,并点燃了打火机,大火便在地板上烧了起来。

  现场勘察结果证明了乘客的回忆:起火点位于车辆后半部分,从倒数第二排开始向前车厢呈扇形蔓延。

  张云良也在大火中丧生。通过现场勘验确认,起火的中心区域只有张的尸体,座位地板上发现有汽油向车头方向扩散型流淌的痕迹。从尸体倒地的姿势和朝向能看出,他在着火后几乎没有主动逃生的意愿。27名死者中,张的尸体就在起火点的过道上,烧得最为严重,头向窗户,脚向过道。与其他尸体位置和状况的对比看得出来,这是临死前本能的挣扎,而非逃生。

【编辑:吴歆
    ----- 社会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