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救人连闯11个红灯 成南京“出镜率最高的哥”——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为救人连闯11个红灯 成南京“出镜率最高的哥”
2009年08月13日 09:44 来源:扬子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34岁的陈德江开了三年出租车,但近一年以来他平均两个月就会被报纸或电视台报道,甚至连CCTV也专程赶到南京来采访过他……为此,同行们都戏称他为南京万余名的哥里“出镜率最高的的哥”。昨天(12日),记者在中北的士公司见到了陈德江,但没想到刚见面,陈德江就冲记者憨厚一笑说:“你能不能少问点,我嘴笨,说不好。”

  救伤员“糊里糊涂”上报纸

  2008年3月26日凌晨,陈德江在三汊河带了一名乘客去江北的南化医院,一路上,这位姓朱的乘客就一个劲地催他快开。原来,一位韩国海员因操作不慎,右手食指被机器压断,被送往南化医院急救。但伤势严重、断指难接,在简单进行了处理后,医生建议转院治疗。而朱先生正是要去接这位断指的海员。听闻此话后,陈德江打开双跳、一路大灯向医院飞驶,终于在凌晨1点赶到鼓楼医院。随行人员立即将伤员送上手术台。等朱先生松了口气时才发现,陈德江已经悄悄离去了。

  第二天,陈德江刚准备出车,就接到了队长的电话,让他“火速归队”。“肯定是我昨晚红灯闯得太多了,要谈罚款的事呢。”陈德江心虚地把车开到车队,刚一进门,就看到一群人“扑面而来”,吓得他连连后退。“这是扬子晚报、南京晨报、南京零距离……的记者,他们想采访你下昨晚的事。”原来,一大早,那位姓朱的乘客就送来了表扬信,并通知了媒体。“这事也采访啊。”陈德江局促地搓着手,脸上直冒细汗。现在陈德江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来,就用了四个字形容:糊里糊涂。其实陈德江并不是第一次做好事,在此之前他就已经救过很多人。但奇怪的是,从那以后,只要他再做什么好事,便总会有一批媒体记者前来采访。

  小时被人救 长大去救人

  陈德江的同事告诉记者,并不是陈德江运气好,每次都能碰到“英勇救人”的事,其实那些事,都是他“自找的”。“比如上次他送一个脑淤血病人去医院的新闻,是因为那位老人在路口等了几分钟,但陈德江前面那辆出租车就开过去了,不愿意载。”陈德江的一位同事说,前面那辆车的司机也许是怕老人在自己车上出事,给自己惹麻烦,但陈德江想也没想就把车停在路边,并把昏迷的老人抬上车。

  陈德江坦言,他这样不计报酬地帮助别人,主要是因为他小时候被好司机救过。当时,年仅15岁的陈德江还很顽皮,在一次和同伴的打闹中,他右臂脱臼。剧烈的疼痛让陈德江躺在地上直打滚。由于当时镇子里还没有出租车,陈德江的父亲便背起儿子朝4公里外的医院猛跑。“他怎么了?脱臼?好,快上车!”忽然,一辆面包车在陈德江父子面前停了下来,听说陈德江受了伤,本不顺路的司机毫不犹豫地将陈德江送到了医院。“我以后当了司机,也要救人。”15岁的陈德江暗暗发了誓,没想到多年之后,他也果真如愿地成为一名经常救人的好司机。

  被评为省级优秀民工

  闯红灯、走反道……为了救人,陈德江违反了不少交通规则。“上次救脑溢血的老人,闯了11个红灯,是南京电视台的记者邬晓雯帮我去交通局澄清的。”“还有一次好像是救一个不小心把眼睛戳得直流血的小孩,闯了两个红灯,是江苏电视台的记者田甜替我去交通局说的。”“还有那次为了救一个头痛得昏掉的女孩,警车帮我开路,走的反道。”……陈德江说,他自己违反了交通规则,要受罚也没有办法,不管有没有媒体替他“出头”,该救的人,他一样会救。

  前不久,陈德江获得了“江苏省优秀农民工”的称号。按照规定,得到这个称号的人,可以把农村户口转成城镇的,可陈德江却没转。“我一边开车赚钱,一边种点粮食给自己吃挺好的,知足常乐。”陈德江说,他不在乎“优秀农民工”等称号,他只在乎自己车上的那个牌子,那个牌子上写着“明星车队”,他说他不能给车队抹黑。(陈红 任梦琪 徐媛园)

    ----- 社会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