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58岁婆婆乐当网络潮人 走出丧女悲伤(图)——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武汉58岁婆婆乐当网络潮人 走出丧女悲伤(图)
2010年03月21日 14:11 来源:荆楚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图为:弯弯沉浸在网络世界
图为:舞台上的王琴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在年轻人聚集的论坛上,她却能吸引一群粉丝;在都市时尚类帖子走红时,她的自传小说却被顶得很高;虽然年近六旬,她却在美女如云的选秀活动中“脱颖而出”。

  脸上略施淡妆,脖子上一条纱巾,留着一条长长的马尾辫,发卡上的几颗小星星闪闪发亮——这就是记者见到的网络红人,被称为“励志婆婆”的“弯弯”。

  从小爱哭也爱笑

  “网友问我,我都会说我60多岁了。”其实,她58岁。汉网论坛上,她那张朦胧的艺术照,确实让人猜不出实际年龄。

  出生于京剧世家的王琴,从小登台演出,练就了一副好嗓子。上学时,她是当仁不让的文艺骨干。“我喜欢生活在聚光灯下,受人关注的感觉很好。”

  但好嗓子并没有给她带来好运气。初中毕业后下放农村,经历过两次失败的婚姻。因为有海外关系,20多岁的她曾在武钢程潮铁矿做过两年搬运工。“我才90多斤,水泥一袋一百多斤,几次把我压倒在地上。”因为爱哭,王琴也少受了好些罪,不少男同事看她可怜,代她做粗活。

  她爱哭,也爱笑,从小到老一直如此。回忆起下放农村经受的苦难,她数度哭出声。讲起女儿因难产而死,她更痛哭起来。但谈到她的小说,她又眉飞色舞起来。

  自传小说网上火

  2000年,王琴的第三段感情以失败告终。想起曲折的人生,她突然很想倾诉,却发现找不到可以倾诉的人。“要不我拿起笔,把自己的经历写下来?”

  第一篇以自己为原型的小说,就这么写好了。她试着向一家杂志社投稿,没过多久,真的发表了,“500元稿费,快抵得上一个月的退休费了。”

  这让她信心陡增。写长篇小说《初吻黄土地》时,想起自己的苦难,她不时会痛哭。为了中和这种情绪,她又开始创作氛围轻松的小说《红尘》,两部小说交叉进行。

  2008年,王琴决定把自己的作品搬上网,起初还闹了个笑话:她花4000多元买了电脑,装了宽带,一切搞定,跑到一家网站所在的大楼下打电话:“你们网站在几楼?我上来了!”

  有生活积淀,有喜怒哀乐,有干净利落的文字,她的两部长篇小说很快引起了网友的关注,人气直线上升。“因为我常常看戏本、戏文,也知道怎么将故事讲得曲折、有趣。”

  选美比赛出风头

  2004年,女儿因难产去世,王琴在家里关了好多天,最终还是从伤痛中走了出来。看着女儿的遗像,她对社区群干说:“以后社区活动,女儿的缺,我补上!”

  爱写作的她,利用擅长唱戏、唱歌的特长,创作了戏剧小品《劝君莫赌博》。节目在社区表演大获成功,还在黄石市电视台播出。随后,王琴又陆续和社区的老姐妹们创作了《菜园会》等戏剧小品,引得不少演出公司找到她,邀她去“走穴”。

  去年底,武汉一家公司举办选美比赛,王琴心动了。现场来一瞧,来来往往的都是年轻漂亮的女孩,她心里直打鼓。“等我把《我的家乡》一唱,听到热烈的掌声,我才放下心。”

  我以我手写我心

  从1000多人中脱颖而出,进入30强。王琴把照片发上网,汉网论坛也轰动了一把,不少网友鼓励她,称她为“励志婆婆”,一些“粉丝”还专程到家里来看她。

  也有一些网友质疑她炒作,“文笔虽不错,却也不是很好,肯定是炒作!”对于这样的评论,王琴不在乎,“喜欢也好,不喜欢也好,我只是以我手写我心。”

  网上更多的是支持者。一位律师在网络上与其他网友争辩,支持王琴,前天还专门到王琴住所去看望她。

  记者前日采访时,正好碰见王琴的“粉丝”来访。两位40多岁的大姐对记者说,“弯弯真是不错!”在没有暖气的屋子里,王琴非要穿上单薄的演出服,为她们两位表演。“她人真的很实在!”

  记者 刘利鹏

    ----- 社会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