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民意 广西河池将“文明桥”复名“风流桥”——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
    尊重民意 广西河池将“文明桥”复名“风流桥”
2010年05月18日 14:5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网河池5月18日电 题:广西河池市尊重民意将“文明桥”复名 “风流桥”

  记者 蒋雪林

  八年前,广西河池市城区的一座原被民众称为“风流桥”的小桥,突然被当地官方改成“文明桥”;八年后,该市政协委员充分反映民意形成提案,当地政府恢复了它原来的名字。

  河池市民政局区划地名科科长林启峰18日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说,过两天民政局就要公示,恢复这座桥梁的冠名。

  据《河池志》记载,“风流桥”建于1979年,位于河池市新建南路。上世纪80年代初期,这里环境优美,河池市的山歌迷们经常相聚于此对唱山歌,这座桥也因此而得名“风流桥 ”。

  家住河池市新建南路的市民朱竹山回忆,无论白天还是夜晚,不少市民都前往该桥唱山歌、谈恋爱。“蜜蜂过岭为花香,金鸡过界为凤凰;风流桥上把歌唱,妹不嫌弃就开腔。”男的刚刚唱罢,女方立即登场,“风流桥上唱山歌,金鸡开口凤凰和,人生青春几个秋,你也欢来我也乐。”曾几何时,在这座小桥上,时常总能听见诸如此类的迷人的山歌声。

  然而,当地官方却把桥名给改了,取名“文明桥”。据称,改名的原因是当地政府某些官员认为“风流桥”这个名称“不文明”。

  此举一出,立即遭到当地民众的强烈反对。一名爱唱山歌的市民听闻此事后,用一首山歌表达了愤慨的心情:河池有座风流桥,风流桥上人逍遥。不幸有天名被换,市民无奈把头摇。错把风流当下流,明明无知还说牛。硬把“文明”桥上套,谁知已把文明丢。

  广西大学教授、文学评论家王建平在当地官方把桥名修改后,曾接受中新网记者的采访。他认为,壮族山歌的内容大多以表达情爱居多,河池市这座桥因山歌迷们常聚集于此对歌而得名“风流桥”,最能体现山歌文化的内涵。壮族山歌的“风流”,并没有不文明不健康的含义,“风流”是壮族山歌的特性,没有了“风流”的韵味,也就失去了壮族山歌的美。把“风流桥”改成“文明桥”,做法显然有不尊重民意之嫌。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河池人,该市政协委员莫现智亦说,风流桥的来源,显示出河池人爱唱山歌的地方特色,以及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应当恢复。

  这座桥改名八年来,反对声音不断。 有政协政协委员认为,“风流桥”这个名称代表了河池市一种文化背景,提起“风流桥”,河池人无不知晓那是山歌迷们对唱山歌的地方。“风流并不等于下流,“风流桥”代表着一种文化内涵。那是河池市山歌文化的缩影,当地官方的这种做法,抹杀了这座城市的山歌文化历史。

  2009年,原河池市政协副主席朱发生等12名政协委员提交了一份提案,认为将“风流桥”改名“文明桥”,是种很不负责任的行为,应速给予恢复。

  河池市民政局区划地名科科长林启峰介绍,河池市政府对政协委员的提案非常重视,于今年4月26日召开常务会议对提案进行了认真的讨论。会议认为,应尊重民意和历史,恢复“风流桥”的冠名。

  广西河池市所辖的宜州市,是传说中壮族歌仙刘三姐的故乡。河池市城区与宜州市相隔不过六十公里,所说壮话同属“北壮”语系。因地里位置上的相近和语言上的相同,河池市城区居民也酷爱唱山歌。

参与互动(0)
【编辑:齐彬】
    ----- 社会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