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证券频道

沪指创13个月收盘新低:内外大小 M头四大诱因

2011年09月06日 07:34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2478.74点,沪综指周一创出13个多月以来的收盘新低。拉长视角,2437.68点与2478.74点之间,沪综指日K线已然构筑了一个以2636点和2616点为双头、2507点为颈线的比较标准的“M”头。假如按照标准的量度跌幅来看,或许将直指2319点。这个标准的“M”头背后的成因是:外围方面,9月下旬欧债到期和美联储议息的时间窗口逐步临近;内因方面,8月份宏观数据公布在即,宏观、政策、资金、技术四方面都似乎找不到新的积极因素;大盘股虽然有“估值底”护身,但只守不攻的结果只能是节节败退;小盘股虽然时常有“强者”出现,但仅靠“个性化”的星星之火实在难以“燎原”。

  海外“黑天鹅”潜伏

  在上周连续缩量阴跌之后,本周一大盘继续追随外围市场“脸色”。沪综指周一续跌1.96%,报收2478.74点,该收盘点位创出13个多月以来的收盘新低。事实上,市场的破位下行并未伴随“黑天鹅”的现身,仅仅是因为上周五美股大跌导致全球股市周一普跌。

  而在9月下旬,欧债到期及美联储议息的时间窗口都将开启,鉴于欧债的偿债方案及QE3的推出与否都存在不确定性,故不排除“黑天鹅”的再次现身。

  从欧债的到期规模来看,9月份欧债面临偿债高峰,其中意大利及法国的月底到期债务最大,到期量均是两国未来两年单月到期的峰值水平;西班牙也将在10月份迎来244.2亿欧元的到期债务。在如此巨量的偿债高峰面前,近期意大利等国的CDS再次出现波动,衡量银行间借贷意愿的指标——欧元区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和隔夜指数掉期利率间的利差(Euribor-OIS)也持续扩大。现如今面临的问题是,如果欧元区不实施救助,任由债务国违约,则对欧洲乃至全球金融市场将产生剧烈震荡。目前来看,欧洲央行不实施救助的概率较低,若救助则重担将落在欧元区经济强国德国等国身上;然而救助规模很大,再加上德国等承担救助重担的国家本就对救助存有疑问,故不排除会出现一定的变数。

  从QE3的推出与否来看,不确定性也很大。从逻辑上看,美国要推出QE3需要足够低的就业率及较低的核心通胀率共同配合。当前,美国就业市场一直未出现改善,而核心通胀率已接近2%的水平,在这一情况下,美联储很难贸然推出QE3,短期只能暂时等待及观望。退一步来讲,即便9月下旬美联储正式推出QE3,可想而知其规模相较QE2肯定将大幅减少,相应的,其对市场的影响也会大幅减弱。在QE3对A股短多长空的影响之下,预计“短多”的影响时间也会有所缩减。

  国内“四面”面面相觑

  虽然A股的破位下行有外围因素的干扰,但推动A股重心逐级下移的主要幕后推手还是国内因素。

  从宏观基本面来看,8月宏观经济数据公布在即。尽管市场一致预期8月CPI不会再创新高,但普遍认为其还是将位于6%的高位。从这个角度来看,此前期待的通胀回落预期只能又一次落空,未来高通胀的压力将继续存在,并将对A股持续构成压制。经济层面,尽管8月份PMI环比略升,显示经济形势良好,但由于海外经济放缓及国内部分基建项目暂停,下半年出口及投资增速均可能低于市场预期;且根据通胀见顶之后半年经济才将逐步见底的规律,下半年经济下行风险还有待释放。

  政策层面,央行扩大存准率征收范围的举措,几乎宣告了政策放松预期的落空。短期而言,紧缩政策加码的概率虽不大,但还远未到政策放松的时间窗口。首先,通胀居高不下,而管理层数次关于调控物价不放松的表态,说明通胀若不出现实质性回落,则政策放松很难成行。其次,海外经济体状况不断,经济复苏或只能无奈放缓,在“外乱”的背景下,管理层也不会贸然放松紧缩政策。

  资金面方面,存准率征收基数的扩大,进一步加剧了资金面的紧张程度,SHIBOR各期限品种均重新抬头向上。其实,单就存准率征收基数扩大这一政策影响而言,短期对资金面的压力有限,因为未来两周即9月5日到17日两周内,公开市场到期量分别高达1760亿元和1190亿元,而9月存准基数上调对9月份银行资金面的紧缩作用只有1000多亿元,因此未来两周资金面将相对较为宽松。不过,就未来一个季度而言,资金面的偏紧格局将持续存在。一方面有存准分阶段上缴所带来的持续影响,另一方面,下半年出口存在不确定性,因而外汇占款也将维持于较低水平,从而令四季度的基础货币增速出现放缓。

  技术面上,昨日的破位下行,已令市场构筑成标准的“M”头形态,从技术角度而言,后市继续向下寻底的概率大幅提高。2437点可能不会是此轮下跌行情的终点,大盘也许会继续考验2319点的支撑。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陈薇伊】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