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2016A股迎来“下马威” 两市仅43只股票翻红

2016年01月05日 10:46 来源:重庆晨报 参与互动 

  昨日,渝中区解放碑一证券营业厅内,股民在电脑前关注自己的股票。本报记者 杨新宇 摄

  昨天是2016年的第一个交易日,同时也是A股市场熔断机制生效的首个交易日(详见本报昨日8版报道),对于不少股民来说,都希望有个好彩头,迎来开门红。

  但事与愿违:作为熔断机制标的指数的沪深300指数,在昨天下午极短的时间内两次达到熔断条件(下跌5%和7%),整个A股市场不仅以暴跌收官,而且还提前了86分钟收市。

  ■事件回顾

  两次触发熔断仅6分钟

  昨日早盘,沪深股市便震荡下跌,盘中毫无抵抗,沪综指快速跌破了3500点、3400点两道关口,创业板指数更是一度暴跌逾5%。

  下午开盘后不久,作为熔断机制标的指数的沪深300指数飞流直下,13点13分,该指数的盘中跌幅瞬间超过了5%,达到5.02%,首次触发了熔断机制的“第一根保险丝”。随后,交易所宣布自13点13分起,按照熔断机制的规则临时停牌15分钟,用专业的说法来表达就是“第一次熔断”。

  交易所的公告显示,熔断的品种包括股票、基金、可转换公司债券、可交换公司债券,但黄金交易型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交易型货币市场基金以及债券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除外。

  不过,让人有些意外的是,当市场在13点28分重新恢复交易后没多久,暴跌又如暴风骤雨般袭来,仅仅6分钟后,也就是13点34分,沪深300指数便创出7%的跌幅,由此触发了熔断机制的“第二根保险丝”。按照熔断机制中“沪深300指数涨跌幅超过7%,或14点45分后涨跌幅超过5%,交易将暂停至收市”的规则,A股市场在昨天13点34分提前收市了,而这个“收市时间”比正常的15点提前了86分钟。

  ■盘面速读

  约1280只股票跌停

  由于暴跌来得太突然、太暴力、太意外,昨天A股市场绝大部分股票都被打得晕头转向,到收盘时,两市仅有43只股票翻红,超过2400只股票下跌,其中约1280只跌停。不过,在昨天早盘时,市场其实还是有一些热点的。

  光大证券李竺松表示,从昨天上午的盘面看,军工股、次新股、部分基金重仓股是比较强劲的。他介绍说,军工股的强劲主要是受消息面的驱动,最近对军工股比较有利的消息包括:火箭军正式成立,这成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另外,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表示,中国正在自主设计和建造第二艘航母。

  从所有概念板块的情况看,跌幅居前的是食品安全、基因测序、水域改革等。事实上,昨天跌幅在9%以上的概念板块有接近30个。

  ■股民反应

  没有开门红 迎来下马威

  “今年首个交易日的下跌完全超出了想象,没有迎来开门红,倒是迎来了一个下马威。”股民张先生昨天这样表达自己的感受。

  股民吴先生此前一直持有交通银行,昨天下午开盘后,看着股票一直下探,他赶紧平仓了。“如果实在看不懂,还是先出来,把钱握在手里才踏实。”吴先生说。

  也有股民选择了抄底,股民毛先生表示,他昨天就“抄底”买入了华谊嘉信,昨天下午,华谊嘉信交易没多久就跌停了,他认为,该股有股权激励题材,说明管理层对业绩有一定把握。

  但更多的股民是叹息,是无奈,是自嘲。在昨天股市熔断收市后,有股民在网上调侃称:“报告大家两个好消息:1.今天股市不会再跌了;2.可以下班回家准备生二胎了。这两条都是2016年的新政策,你们可要大力支持。”

  首次熔断后的15分钟应该“有所作为”

  2016年首个交易日A股市场暴跌,沪深300指数先后触发两个熔断阈值,两市暂停交易至收市,沪指暴跌6.86%。

  对外经贸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首席研究员苏培科对此指出,此次暴跌或许还与监管层对熔断机制准备不足有关。苏培科表示,监管层推出熔断机制的初衷是好的,希望能稳定投资者情绪,缓冲市场的剧烈波动,但是这一机制发挥效应的前提是“在熔断的15分钟时间内,监管层应查明暴跌原因,缓解投资者的非理性情绪,给投资者一个说法”。但由于经验不足,在市场大跌首次触发熔断机制后,投资者看不到管理层的说法,反而加剧了恐慌情绪,所以,恢复交易后又触发了二次熔断,加剧了市场波动。

  苏培科形象地打比方表示,熔断机制触发后,管理层要做的是换上新的保险丝,而不是直接再把断掉的保险丝接上。熔断机制并不能改变大盘的趋势,只能合理运用减缓市场波动。他同时认为,即将来临的解禁潮是当前市场的主要压力,如果没有相关制度加以规范,解禁潮来袭之后将严重破坏股市的生态平衡,投资者信心将受到重挫,解禁压力将需要漫长的时间来消化。

  我们注意到,昨日收盘后,新浪财经的一篇文章也指出,昨日市场暴跌在很大程度上可能与投资者担心1月8日之后上万亿的大小非将减持有关。但新浪财经对此认为,1月8日后,大小非依旧无法减持,因为在2015年7月8日的文件中,证监会已经明确规定:“上市公司大股东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在6个月后减持本公司股份的具体办法,另行规定。”

  重庆晨报综合

  ■机构看法

  中金公司 熔断机制起作用也有代价

  目前一级阈值幅度(5%)较低,且二级阈值(7%)与一级阈值设置差距过小,正常交易可能会比较频繁地被中断。而且,目前这种熔断机制设计本身也会对市场波动产生影响,例如,相对于上涨,市场下跌时更容易导致集体性的非理性行为。

  中航证券 熔断机制可能被主力利用

  熔断机制本身并不是引发昨日暴跌的原因,但昨日的下跌又不能说完全和熔断机制没有关系,空方力量在节前已有明显的强化,可以说主力利用了投资者认为熔断机制在第一天不可能发生的心理,从而加速推动了昨日市场的下跌。

  平安证券 熔断次日抄底至少获利20%

  平安证券发布的研究成果认为,从短期来看,在标的指数触及5%和7%熔断机制时,由于存在反应过度现象,可在次日进入抄底,并持有股票2-3个交易日,可能获得20%-40%的收益。从长期来看,当股指上涨触及7%的熔断机制时,可以“追涨”买入弹性较高的股票持有半个月,而当股指下跌触及7%的熔断机制时,可以“抄底”买入基本面不错、被错杀的股票持有半个月。“追涨”和“抄底”平均有5%左右的投资回报率。

  中信建投 今天若再跌后市将有反弹

  中信建投分析师张岩表示,A股市场本就是情绪化市场,熔断机制或加剧投资者恐慌情绪的蔓延。对于后市,他认为,A股昨日暴跌走出一根大阴线,中短期走势已转弱,今日若继续调整,一步到位,近期则有望迎来短线反弹,若今日反弹,则可能是下跌途中的反弹。

  申万宏源 抛压堆积或造成今日再跌

  申万宏源证券首席市场分析师桂浩明表示,从昨天的情况来,在触及5%的熔断条件后很快达到了7%,单日的熔断解决不了趋势问题,由于市场堆积了更多的抛盘,今天有一些投资者可能会以更低的价格卖出股票,大盘继续下跌的可能性较大。重庆晨报综合

  ■大跌原因

  1.减持禁令即将到期

  去年7月8日,证监会曾发布公告称,从即日起6个月内(到今年1月8日为止),A股大股东及高管不得减持股份。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上半年,上市公司重要股东及高管平均每周的净减持规模达151亿,而相关禁令出台后的7月至12月,减持几乎绝迹。中金公司预计今年1月份A股市场的潜在减持规模在1500亿以上。

  2.财新制造业PMI不及预期

  新公布的2015年12月份的“财新制造业PMI(采购经理人指数)”仅48.2,连续第十个月低于50的“荣枯线”。从分项数据看,产出指数、新订单指数均处于收缩区间,新出口订单指数再度跌入收缩区间。财新智库首席经济学家何帆认为,2015年12月份PMI反弹趋势受阻,预示着经济仍面临较大下行压力。

  3.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下挫

  昨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6.5032,较上个发布日(2015年12月31日)的6.4936,调降了98个基点,这是该中间价自2011年5月25日以来首次跌破6.50关口。

  4.全球主要股市表现疲弱

  元旦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美股高位承压回落,道琼斯指数和纳斯达克指数的跌幅都超过了1%,标普500指数略好,但也跌了0.94%。欧洲主要股市也全线下挫,其中,德国DAX指数跌幅逾1%。2016年首个交易日,亚太主要股市指数开盘多数下跌,日经225指数暴跌逾3%,韩国KOSPI指数的跌幅也超过了2%。

  ■高手观点

  春季行情含金量或降低

  牛散包杨表示,昨天早盘很多股票本来好好的,突然就下跌了,这与股票价值本身没什么关系,主要是市场恐慌引发的下跌,但恐慌不能持久,“中国梦也应该包括健康的牛市梦。”

  平安证券申远则提醒投资者,从解禁规模和行业流通市值的占比来看,通信、房地产、公用事业、电子、有色金属等行业面临着较大的解禁压力。他建议股民要回避有以下特征的个股:一、公司近期已经发布减持公告,明确将进行减持的;二、减持禁令实施前已开始实施减持,目前仍未终止,且股价仍运行在当时的减持价格之上的;三、减持禁令实施期间大规模解禁股票,且目前溢价率较高的;四、解禁的限售股以首发原股东限售股和定增机构配售股为主的,原因在于这类股东的参与成本低较,有较好的减持优势。

  私募从业者刘阳认为,在掺入了“减持禁令解禁”、“创业板业绩快报可能低于预期”等新的因素之后,今后一季度的春季行情含金量可能有所降低。

  本组文/重庆晨报记者 黎胜斌

【编辑:刘旭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