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信息

多元化配置需求增加 互认基金发展前景乐观

2016年08月15日 14:34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参与互动 

  □金牛理财网 梅翼中

  基金互认是指允许境外注册并受当地监管机构监管的基金向本地居民公开销售。境外基金通过审批后可在本地公开募集,同理,在本地注册基金也有机会进入境外市场。基金互认政策提高了两地资本市场及货币的流通性,同时也会改变两地基金市场的竞争环境,推动管理人间的优胜劣汰,从而进一步提升行业整体资产管理水平。虽然在过去一年里销售情况不佳,但市场人士认为互认基金具有相当可观的前景。

  2015年7月1日,中国证监会宣布正式执行《香港互认基金暂行规定》。2015年12月18日,两地证监会宣布注册第一批共7只互认基金。截至发稿前,两地市场已注册了6只香港互认基金(即“北上”基金)和40只内地互认基金(即“南下”基金)。

  “南下”基金在数量上虽然远超“北上”基金,但两地投资者对互认基金的青睐程度却呈现出完全相反的情况。中国外汇管理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北上”基金的净销售额达到了约27.7亿元,单6月份一个月里就增多了近7亿元,而“南下基金”的净销售额仅6005万元,不足前者的零头。“北上”基金间各自的销量也大相径庭,其中由上投摩根代理的摩根亚洲总收益债券占90%以上,成为互认基金的销量冠军。

  “北上”基金从类别上看,6只基金的投资策略、收益及风险特点各不相同,与内地普通的基金也有很大区别,投资者在购买前需要仔细鉴别,选择适合自己风险偏好的产品。截至8月11日,摩根亚洲总收益债券基金人民币累计份额今年以来的回报率逾8%,投资范围为亚太地区债券市场,风险和预期回报都要高于欧美等成熟市场,最新披露的半年报显示,持有的债券分散度较高,比重较多的地区有印尼、开曼群岛和香港。行健宏扬中国基金70%以上投资于港股,投资A股的比例不高于30%,今年以来回报率约6.43%,同期恒生指数涨幅约3.19%。恒生中国H股指数基金人民币对冲份额受惠于人民币贬值,今年以来涨幅逾22%,以被动跟踪恒生中国企业指数为主要目标。摩根太平洋证券基金人民币份额今年以来已上涨约17.7%,主要投资于亚太地区的上市公司股票,包含日本及澳洲等地。建银国际国策主导基金主要投资于香港上市公司股票,也可将不超过20%的资金投资于A股,今年以来下跌近17%,成立以来的净值波动水平整体比较高。中银香港全天候中国高息债券基金人民币份额今年以来上涨5.87%,主要投资于大中华地区的固定收益类证券,可投资非投资级别的及未被评级的债券,以此来获取更高的预期回报,也可将不超过20%基金净值的资产投资于RQFII基金从而间接参与内地债券市场,从投资标的来看,该基金整体风险会比普通纯债基金高一些。

  今年以来,受A股下跌和人民币汇率波动等因素影响,内地投资者对海外的投资热情显著提高。截至8月12日,沪港通股票的港股通与沪股通总额度分别仅剩约19%和50%,诸多基金公司纷纷成立“沪港深”主题基金;相比之下,两地各3000亿的互认基金额度则显得十分充裕,市场对互认基金的热情仍有待提高。业内人士认为,造成互认基金冷场的主要归结于“生不逢时”,沪港通的开放伴随的是两市的一轮牛市,与当时市场情绪、宏观经济、货币及财政政策支持密不可分;而互认基金成立时,两地主要股指均呈现下跌的态势,市场情绪极度低迷,投资人多处于恐慌之中,无暇关注最新政策和投资渠道。其次,多数投资人甚至从业人员对异地市场基金公司及基金的了解程度远不及股票或上市公司,恒生指数(HSI)囊括的多数公司主要业务覆盖两地,包含大众耳熟能详的蒙牛、康师傅、联想、恒基地产、汇丰控股及中国电信、四大行等大型国有企业;而两地比较出色的基金、资产管理公司则显得比较“低调”,投资人自然对其产品感到陌生。此外,限制互认基金发展的还有产品准入门槛偏高、证监会审批较为严格、代理或销售渠道开发力度不够等多方面因素。

  近年内地投资者多元化资产配置的需求快速增加,单一市场的资产组合已无法达到期望的风险分散效果,而香港基金整体配置中约51.1%的资产投资于香港及内地市场,其余部分多投资于亚太其他地区和北美,国际化特征突出。随着QDII额度紧张及港股通额度消耗殆尽,互认基金会成为海外资产配置新焦点。在人民币国际化的大背景下,基金互认有望成为内外资本市场合作中的一步重要创新。

【编辑:魏巍】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