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定增市场竞争加剧 考验机构资源整合能力

2016年09月20日 13:10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参与互动 

  随着监管趋严以及定增市场资金的涌入,定增市场溢价申报的情况也频频出现,并且呈现新的特点。记者采访的多位私募人士表示,未来机构的资源整合能力将成为市场获利的关键,虽然目前的情况是资金多、机会少,但部分行业仍存在结构性机会和套利机会。

  机构溢价定增频现

  “我们现在在营销上有很大压力。如果资金募集不够理想,对我们介入定增项目、拿到定增的份额,都会有较大的影响。”某公募定增基金经理向记者坦言。他的担忧代表了基金经理当前的一种状态,即在好的定增项面前,没有足够的资金优势,机构也难以深度介入其中,典型的“卖方市场”倾向有利于上市公司的一面。“比如受公募基金的双十规定,单只基金持有同一股票的市值不能超过基金资产净值的10%,这就要求基金的总规模能够达到一个理想的状况,比如2亿元规模的单只基金,只能有2000万元去参与单个项目的定增,但这样的体量对于好的项目来说可能并不具有资金优势。”该基金经理解释称。

  “公募的思路和我们不一样,他们的打法一直是‘财大气粗’型的。”沪上某专做定增的私募人士调侃道,“我听说现在部分公募在申报价格的时候直接溢价申报,最后定下来的折扣价格是多少都认,但私募不是这个思路,我们会去谈很多的条件甚至‘抽屉协议’。公募更偏向于价值投资和组合投资,将单个项目放在体量庞大的定增组合中统筹,所以才敢溢价申报。”

  前述公募基金经理也曾对记者表示,相比私募及各种资管机构,上市公司的确更愿意要公募的资金,因为“资金量大,条条框框少”。

  业内人士称,在低利率与资产荒并行的背景下,定向增发渐成另类投资的标配,机构竞相追逐。也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机构聚拢了大量参与定增的资金难以花出去,因此也会频频出现机构出价“又快又狠”的局面。未来,机构的资源整合能力将成为获利关键。

  定增市场呈现四大变化

  随着“供需矛盾”的加深以及监管趋严,定增的折价空间逐步收窄,近期折价大多在9折左右,不过私募人士认为未来进一步收窄的可能性不大。上海韬韫投资表示,目前定增已经成为资本市场支持实体经济进行直接融资的最主要通道,总体来看,监管趋严不会改变上市公司通过定增实现直接融资的大势。

  他们认为,在现有宏观背景、市场趋势及政策环境下,未来定增市场将呈现四大显著特征:其一,“躺着赚钱”将成为过去式;其二,结构性机会仍将存在;其三,监管套利机会仍将存在;其四,资源整合能力将成为投资定增的制胜法宝。

  韬韫投资解释称,股市大幅震荡后,市场进入存量资金博弈的震荡市,类似“丘陵地带”。短期而言,A股市场震荡格局延续,抄底资金的买入行为,令市场中枢下行的速度明显放缓,也为结构性投资机会的到来创造了环境。他们认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集成电路产业链、新材料、进口替代等投资主题将长期存在投资机会。而在当前的监管环境下,上市公司、投资者、投行三角套利机会也将长期存在,并为参与定增投资的机构提供收益支持。他们表示,2016年之前,定增市场竞争相对温和,仅依靠较高的折扣率,就能赚取较高的绝对收益。今年以来,随着大量资金的涌入,单纯依赖折价率换取初始安全边际已不再可能。其中,有大量上市公司、投行、并购标的等资源的储备,以及对这些资源的整合能力较强的公司将在定增市场胜出,对资源的整合能力也将是未来参与定增投资的核心竞争力,同时这也对投资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记者 徐文擎

【编辑:魏巍】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