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史上最晚 台湾地区副领导人参选人终浮出水面

2015年11月16日 09:41 来源:环球时报 参与互动 

  距台湾2016年“大选”仅剩两个月之际,被称为“史上最晚”的两党“副总统”参选人终于浮出水面。台湾“中研院副院长”陈建仁成为蔡英文搭档“几成定局”,朱立伦副手也“已有腹案”,台媒除感叹“等得好辛苦”外,也直呼“选战终于进入倒计时”。

  据台湾《联合报》15日报道,美国当地时间13日下午,朱立伦在华盛顿受访时表示,他的副手已有腹案,“大概下礼拜会做决定”。尽管朱拒绝透露人选是谁,但他明确表示,副手的条件必须具有社会或政务经验,目前“应该差不多确定了”,只须等他回台湾后再确认一次。有岛内媒体称,前“卫生署长”、现任国光生物科技董事长詹启贤和前嘉义市长、国民党副主席黄敏惠都符合“政务经验”条件,因此被视为热门人选。其中詹启贤出身彰化,具有医学、生物科技背景,更是中部政治世家,一直在朱立伦“口袋名单”之内;具备女性、出身中南部等条件的黄敏惠,也因条件独特“始终在名单中”。不过,民进党前发言人徐佳青14日在三立电视台《惊爆新闻线》节目上爆料,朱立伦副手人选是知名媒体人,中天电视台晚间新闻的当家主播沈春华、知名媒体人陈文茜都“被提到过”。对此,王金平14日表示,朱立伦对副手人选自有考虑,一定会推出符合众望的人选出来,他“尊重朱立伦的决定”。

  12日,台湾《自由时报》等媒体爆料称,民进党主席蔡英文副手人选最终“花落陈家”,确定将邀请“中研院副院长”陈建仁作为搭档参选2016。对此,蔡英文13日赴台中活动时表示,“时间到了大家自然都知道”。14日,蔡竞选总部主委、高雄市长陈菊面对媒体询问脱口而出说,“媒体真厉害,就是他”,坐实了这一消息。而陈建仁随后进一步证实确实获蔡征询,并坦言现在的心情“有点紧张”。

  “东森新闻”报道称,蔡英文8月初开出副手条件,要求“历练充足、很强的沟通能量,能领导团队的政治人物”,“中央银行”总裁彭淮南、前“行政院副院长”林信义、前“财政部长”林全以及陈建仁等进入舆论视野。在“第一人选”彭淮南表示婉拒,林信义因妻子担忧太过劳累反对而退出,林全则因绿营色彩过浓被一一排除后,陈建仁最终成为蔡的副手人选。

  尽管身为“中研院副院长”,但陈建仁并非“政治素人”,与民进党及蔡英文交情不浅。现年64岁的陈建仁出身高雄地方派系世家,其父陈新安曾任高雄县长。陈建仁是国际知名的砷中毒防治专家,曾任台大公共卫生学院院长。陈水扁执政时期,曾延揽其出任“卫生署长”“国科会主委”等职。蔡英文任“行政院副院长”期间曾推出“五大创新研发计划”,其中生技产业就是由陈建仁担任顾问。2008年民进党下台后,陈建仁还时常向民进党智库提供公卫、医疗政策建议。2012年“大选”中,蔡英文被爆出轰动一时的“宇昌案”,陈建仁第一时间为蔡辩护,并和80多名科学家联署挺蔡。

  在遥远的美国,朱立伦也没闲着。朱立伦访美行程与蔡英文较劲的意味很强。香港中评社报道称,在选前60多天访美,而对手蔡英文早在5月底6月初就访问美国,朱的压力可想而知。由于蔡在美行程达12天,而朱立伦总共只有7天,因此他华盛顿“一天当三天用”,蔡花三天时间拜会的美国官员,朱一天就集中见完,且会见的层级与蔡相同没有打折扣,以确保“至少在访美效果上不会有减分”。台湾《中国时报》分析认为,面对朱立伦访美,美方端出“公平以待”前提,在参访地点与会晤层级上维持一致,至少就美国可能在大选中支持民进党的暗示而言,等于退回中立暧昧原点,从而在抵消蔡英文访美红利之余,也让国民党在气势上有了点加码的机会。台湾《中央日报》评论称,在朱立伦访美之际,民进党先公布不分区“立委”名单,又抛出“副总统”搭档人选,这些举动摆明是政治操作,但也是朱立伦不得不面对的挑战。朱立伦目前仍处劣势,要想在未来反败为胜,就必须步步为营,除了要密集抛出议题、主动出击外,类似副手人选和不分区“立委”名单可能影响选民观感的事,更要审慎考虑利弊得失再提出。【环球时报驻台北特约记者 陈雯萱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李俊峰】

【编辑:丁文蕾】

>台湾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