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台湾美术工艺师金属作品走红中国·安平国际丝网博览会

2017年09月07日 18:2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社衡水9月7日电 (记者 崔志平 陈林)作为全球唯一的丝网专业展会,为期3天的第十七届中国·安平国际丝网博览会正在河北安平举行,台湾10多位美术工艺师的金属相关工艺作品展览,受到与会者关注。

  展区内,台湾朝阳科技大学的曾永玲通过3D技术制作而成的“宝石项链”,吸引了许多参观者驻足观看。一直为金属工艺着迷的曾永玲,从事相关创作超20年,作品获过台湾优良工艺奖。她说,这次参展的10多位台湾工艺师主要从事金属相关创作,大家风格各异,除金属材质不一样外,工艺性和表现力也不尽相同,有手工,也有通过科技创作。

  在她用铝阳极染绘创作的器皿展品中,一片片如丝网状的叶子印在盘子上,精致生动。她说,这要在铝阳极处理中,用手绘等方式染色,做完平面后旋压成形。

  作品曾多次入选台湾专业展览的白琼如,通过巧妙构思让金属作品“自带表情”。她的“一片刻(茶具)”作品,茶壶手柄如同鼻子状,杯子柄似耳朵状。

  “创作时想和作品产生一个互动,用一个诙谐幽默的方式呈现”。白琼如解释说,拿壶倒水如捏鼻子,壶会受到惊吓,壶嘴这里就有一滴汗的形状表情(拔出后可直接倒茶),拿杯时似捏耳朵,所以杯上也绘了表情。

  台湾的青年美术工艺师游若和,家在阿里山下,她把阿里山的云海、树林等美景融入胸针饰品中,希望让更多人知道家乡的美。在金属易拉罐上,她还绘入竹子、菊花、牡丹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花纹图案,表达中西文化的交融与碰撞。

  安平的丝网产业有500多年历史,现已发展成全球最大丝网产销基地,产品销往的国家和地区超过百个,其中编织类和焊接类丝网产销量、出口量均占中国的80%以上,年产值达540亿元人民币。业界有“世界丝网看中国、中国丝网看安平”一说。

  本届博览会由河北省人民政府、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等单位主办,自2001年起,这一博览会已成功举办16届,累计到会客商达20万余人次,外商4000多人。(完)

【编辑:张艾京】

>台湾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