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马志愿者台前幕后:为赛事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2015年11月09日 14:07 来源:上海青年报 参与互动 

“上马”志愿者们为运动员提供饮用水。青年报记者 施培琦 摄

  走到第20年,今年对于上海国际马拉松比赛来说是特别的一年。伴随“上马”成长的还有一群志愿者。昨天,上午7点准时鸣枪,运动员们冲上了跑道,志愿者们蓄势待发,做了充足准备,开始一天的志愿服务。

  青年报记者 陈诗松 实习生 陶菁洁

  辛苦 一线志愿者“被洒”一身水

  凌晨两点,整个校园都还在沉睡中,但服务上马的集结号却已经悄然吹响。头顶皓月繁星,身披露水薄雾。来到集合点,领队的组长们用荧光棒拼成车号翘首以待,看着微弱的光芒在黑夜中显得格外的闪亮,那时的心情紧张兴奋又充满期待。参加过去年上马赛事服务的志愿者,向记者回忆着去年的情景。出发前,天空就下起了淅淅沥沥的雨,身边有一位志愿者还掸去衣服上的雨水笑着说:“雨下大点没事,只希望能够在天亮之前停,让3万多人顺利开跑就行!”因为,“这是一场与上马不见不散的约定,再困再累,雨再大,也要赶着去赴约。”

  “当时我在饮水组,看着不断跑来跑来的参赛者,不断给他们递谁水,不断被水泼一身,当时完全被现场的氛围感染到,内心是激情澎湃的。”其实,奋战在第一线的志愿者,是非常辛苦的。在上马的赛道上,每隔一百米就有一个饮水点,专门为运动员提供功矿泉水和功能饮料。在饮水组的邵同学回忆说,“为了方便运动员喝水,就把整瓶的饮用水分装在纸杯中。所有志愿者基本都坐不了,我们需要不停地倒水。一个饮水点,一天就要消耗掉四十几箱的水和饮料,分装的纸杯更是不计其数了。”另外,运动员跑过来取水,难免会洒在志愿者的身上,一天下来志愿者的衣服基本都是湿透了的。

  不管是赛场内还是赛场外,都充满奇装异服和各色荧光运动衫,灰黑色的志愿者服反而成为一种特别好辨认的颜色。“请问,地铁站怎么走?”“四号更衣车在哪里?”负责在终点出口区域引导的志愿者刘同学,手里举着指引的标牌,他告诉记者,像这样的问题已经回答了好几百次了。志愿者的工作可能大都并不复杂,却都是很细致而琐碎的。比如,重复着倒水送水的动作,举着指引标示,或者站在指定的位置维持现场秩序。

  上马赛事的组织运行凝聚了上马志愿者、裁判等大量工作人员的全力投入。工作在第一线的,那些来自社区基层、高校以及各行各业的志愿者,不仅是上马赛事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更是上马赛事的一张名片。从2000年起,上海马拉松赛都会从上海交大招募近千名志愿者,复旦大学也提供专业的医疗救护志愿者。今年,也是从这两所高校招募了2748名志愿者。此外,今年还是交大电院志愿者队为上马服务的第十五个年头。

  专业 为上马赛事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今年你报名参加上马志愿者了没?”每年到了上马志愿者招募的时候,高校里这些青春活力的身影总是特别的积极踊跃。用邵同学的话来说:“上海马拉松不仅是一场国际性的运动盛会,对于志愿者来说,同样也是一场嘉年华,可以享受奉献的快乐。即使课业繁忙,也要抽出时间投身志愿服务,只为不留遗憾。”

  正因为有这份热情,每年上马志愿者报名人数都在不断增加。今年就有四千多名有志于参加上马志愿者活动的各类人员到交大闵行校区参加面试。值得一提的是,除了高校的学生,自去年起逐步试点了团体报名,鼓励专业教师、共青团号、党团支部、社会公益集体等加入进来。交大电院团委副书记巢睿祺在采访中还提到,“有很多写字楼里‘白领’给我们留言说,希望也能有机会参与到公益志愿中,这也是我们下一步的工作。非常高兴地看到,志愿者团队更加多元化了。”

  招募工作热火朝天地进行,不过四千人报名,最终只有三千人入选,能够成为正式的上马志愿者,其中的竞争非常激烈。面试筛选环节也在逐年提高难度,严格标准。据巢睿祺介绍,在以往要求面试者谈吐自如、掌握一定外语技能的情况下,今年的面试还增加了实际场景题。“如果有人突然倒下了,你该怎么做?”“有外国人来问路,你应该怎么指引?”通过模拟现场场景,来考验面试者应急应变、处理问题的能力。此外,对安全处理能力,固定岗位的专业技能等也做了一定的要求。

  三千多人志愿者要去服务三万多人的参赛者,同时确保赛事有条不紊地顺利进行,人员的管理和任务的分配也至关重要。据了解,今年在大组方面,新增加了安全检查组和场地管理组。安全检查组的职责是聚焦每一位运动员的身体情况,防止运动员因心肺功能问题出现的安全隐患;场地管理组,是张贴路上标识,指示不同类型运动员路线选择。

  大组虽然增加得不多,但落地到每个小组每个岗位,分布在赛道不同距离点的组,在不同时间的任务各不相同。而位于起点的志愿者在开赛之前的准备更是争分夺秒。可以说,工作甚至细致到可以用分钟去计算。此外,对于志愿者的管理,已经完全依托网络,实现志愿服务认证和电子证书打印。每一位参加过上马的志愿者的服务岗位、时长都保存在数据库中,便于材料筛选、集中管理与岗位调配。

  热情 传递志愿者精神

  42.195公里的赛道上分布了近三千名志愿者,他们是赛事服务的提供者,同样也是上马赛事热情的传递者。“这里有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们,有一声声加油呐喊、一句句关怀鼓励、一个个微笑眼神,我觉得这些都是发自内心的表现。”巢睿祺说,身处其中,无论是赛道上的运动员,还是志愿者,所有人都会不自觉地被这种紧张、激烈的氛围感染。在开跑后很多志愿者还会自发前往人流大压力大的折返点和终点,帮助其他志愿者缓解压力。运动精神给志愿者工作注入了激情与活力,又通过志愿者传递给了每一位参赛者和市民。

  “你将来要好好读书,不然长大就要去做志愿者。”早些年做志愿者的时候,曾听到一位观赛的阿姨对自己的孩子说了这样一句话。“当时听来,心里挺不是滋味的。”巢睿祺回忆说,以前经常会有市民对志愿者的工作产生误解,以为志愿者的工作只不过是端茶送水,把志愿者当做是可有可无的廉价劳动力。后来才渐渐获得了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可。给他印象非常深刻的是,有一年的上马比赛遇到大雨。因为志愿者要手拉着手维持现场秩序,没有办法打伞,只能淋着雨。“这时候,我惊喜地发现,有观赛的市民主动上前为我们撑起了伞。”他说,“瞬间我的天空就晴朗了,当时特别感动。这或许就是上马,以及志愿者精神带给社会的改变吧。”

  “其实做整个志愿者的过程,除了辛苦,体会到更多是快乐。可以看到不同国家的奇装异服,听到来自全世界不同语言、不同地区口音的“谢谢”,一路上是满满的对于志愿者的称赞声,真的觉得不虚此行。”上马走过二十年,从最初的5000人参赛到如今3.5万人的规模。这个过程中,也有很多像巢睿祺这样的常年服务上马的志愿者,已经从一名普通的志愿者,变成了志愿者的志愿者。指导志愿者的工作,把自己的经验和关怀带给小志愿者们。

【编辑:姜贞宇】

>体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