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传统弓射十年复兴路

2016年02月13日 18:1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国传统弓射十年复兴路
图为青少年正在体验传统弓射的乐趣。 乌娅娜 摄

  中新网呼和浩特2月13日电 题:中国传统弓射十年复兴路

  作者:乌瑶 乌娅娜

  “箭不要晃”“身体打直”“不要三心二意”……

  13日,一场计划持续至元宵节的庙会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大盛魁文化创意园启幕。舞狮、秧歌等传统民俗表演轮番上阵,街上人山人海,好不热闹。在文化创意园偏安一隅的天元号弓箭坊,仪德刚正带着三个少年练习射箭。

  “自2006年世界传统射箭大赛在韩国首办,中国在传统弓领域实现国际奖牌的零突破后,至今已整整十年。”仪德刚是世界传统射箭联合会亚洲区域主席,也是研究传统弓箭技艺十余载的资深学者,谈起中国传统弓箭技艺复兴的历程,颇有感触。

  在中国,射箭是一项传统民间运动。早在西汉时期,射箭就作为中华民族“儒家六艺”之一,被记录在《礼记》中。同样,射箭作为蒙古族男儿三艺之一也历史悠久。“中国有56个民族,像蒙、满、藏、鄂伦春、锡伯族等,他们都曾拥有本民族的传统弓箭。可能外部装饰、形状稍有不同,但主体结构都是相似的。”仪德刚介绍。

  这项运动在现代兴起的时间却并不长。“也就是这十年的事。随着中国物质水平提升,百姓对于精神领域的追求也日益强烈。传统射箭也就再一次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

  “变化太大了!”从事商贸行业的王广2009年开始对射箭着迷,微信名字也改成“传统弓”。他告诉记者,虽然现在呼和浩特已有十余家箭馆,但2009年时一家都没有。想射箭就要约上好友、带上弓箭和自己做的简易靶位,驱车十余公里到郊外“尽兴”。“有一次想射箭,懒得去太远。就在城边一个村子附近拉靶,刚射没几箭就有村民报警了。”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青海省等地,活跃着不少传统弓的爱好者,他们有自己的小圈子,也在中国不少城市开设传统弓的箭馆或工作室。在箭馆,人们边切磋技艺,边品茗放松。

  每当有传统弓射箭比赛时,全国各地的传统弓爱好者们就会相互通知,相约而去。“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国内经常‘玩’的人,不会低于5万。仅2015年,大大小小的民间传统弓比赛就有十余场,像内蒙古草原那达慕那样的比赛就更多了。”仪德刚感叹说。

  “静心,正体。”这是多年来王广的感悟。现在的王广不仅是传统弓运动爱好者,同时也是世界传统射箭联盟的中国领队和资深裁判。时间允许的情况下会带领中国爱好者们出国比赛。“咱们中国这几年进步很快,参与人数和热情都逐年上升。随着整体水平的提升,估计未来国内比赛的难度也会提高。”

  “现在中国已有多家高校开设传统弓箭技艺课程,也有高校的老师在做传统弓箭的文化挖掘研究。”仪德刚告诉记者,不仅如此,传统弓制作技艺也早已获批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会进一步促进中国传统弓箭向民间群体发展。

  “十年前,中国在传统弓领域可以说一片空白,现在这条路越来越宽,走的人也越来越多。”在仪德刚的畅想中,传统弓将作为一项民间运动被顺其自然地传承下去,爱好者们通过箭馆聚在一起,通过各种级别的比赛来切磋技艺、优胜劣汰,在一次又一次的交流中提升自己的射箭技法。

  今年也是在韩国发起的世界传统射箭大赛十周年,仪德刚受邀去做主旨发言,最近他正在准备。“讲演题目暂定为:《中国传统射箭技艺复兴之路》。”(完)

>体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