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科比退役凭什么刷爆社交网络 变成全民话题

2016年04月15日 16:19 来源:羊城晚报 参与互动 

  □赵亮晨

  北京时间昨天,NBA湖人队的球星科比·布莱恩特迎来了自己职业生涯的最后一场比赛。科比退役的消息,不但刷爆了朋友圈,在微博上的搜索量也在短时间内高达数亿次。

  一位运动员的退役,何以变成一个全民话题?

  因为传播方式的改变,消弭了体育人物和大众之间、个人感受和大众议题之间的距离。

  科比出道的1996年,恰是央视首次现场直播NBA常规赛的时候,从那时起,中国观众第一次得以摆脱录像,更真切地感受比赛。可以说,很多人是看着科比的比赛长大,也看着科比在比赛中“长大”,科比成了青春记忆的一部分。这种体验,是过去看比赛集锦难以媲美的。在录像里,乔丹和那支全盛的公牛更像是在高高的庙堂之上,现场直播里的科比,才是一个更为真实的江湖。

  而在科比退役的2016年,社交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习惯的一部分,表达欲望更强,渠道更多,热点话题变得更容易发酵和更快的扩散——以往只能在朋友间分享的感受,现在瞬间融入,成为众声喧哗的一部分——

  因为科比的个性和经历,更容易唤起人们的共情。

  5座NBA总冠军,两次总决赛MVP,两座奥运男篮冠军,职业生涯的33643总得分,单场比赛81分……相比这些光辉数据,也许另一项略显尴尬的数据更能够体现他的个性。14481次“打铁”(意指皮球砸中篮筐不进),他的异乎常人的斗志和好胜心,对失败毫无顾忌的个性,在这项数据中显露无遗。很多时候它意味着自大和“独食”,但在某些时候,个人英雄主义却更容易打动人心——尤其是在现在的NBA。

  就在同一天,勇士球星库里带领球队刷新了NBA常规赛的胜场纪录,他自己单赛季的三分球纪录也达到了一个难以企及的高度。有人说,科比退役,库里封神,这是传奇的传承。其实,库里和科比完全是两种风格,前者的三分球百步穿杨,轻盈曼妙,但科比“拳拳到肉”的强硬比赛风格和更为多能的场上职责,甚至他在场下更为孤僻的个性,都更为符合人们对于英雄主义的传统定义和想象。

  世人佩服梅西而怀念马拉多纳,也是同样的道理。

  科比的经历,比全世界机场书店里的书加起来还要励志。黎明前就开始准备训练,脚踝伤了拒不下场,手指戴着夹板还要不断练习投篮,不断经受外界的批评质疑却不断地证明自己,连他的婚姻也顶住丑闻的侵袭,起死回生。虽然其中不乏广告商的包装,但科比的经历和个性,对受众有一种天然的感召力,亦是不争的事实。

  上一次在社交网络上让退役成为全民议题的,是李娜。

  她和科比有着颇多共性,他们都是在观众眼皮底下成长起来的球员,这使他们获得坚实的拥趸基础;他们都有着强硬、坚忍不拔的性格和不断“逆袭”的经历,这令他们的粉丝外延得以不断扩大到体育迷之外的群体。

  是的,很多人在女排夺冠时才成为女排球迷,在李娜大满贯捧杯时才成为网球迷,在丁俊晖大师赛称雄时才成为斯诺克迷,现在又在科比退役时才成为篮球迷。但这并不可笑,也不虚伪。体育和体育人物鼓舞人心的力量,就是在这样一些决定性的时刻爆发,再逐渐春风化雨,深入人心——无论他们在那之后还是否关注这项运动。

  科比退役时刻,有人开玩笑说:“谁提醒科比一下?今晚睡觉前别忘了把凌晨四点起来训练的闹钟取消掉。”科比会不会改掉凌晨起床的习惯,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明天开始,会有更多人,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把闹钟设到凌晨四点。

  那句刷爆朋友圈的“谢谢你,科比”,一些人送给过去的青春,另一些人则送给未知的未来。

  这就够了,不是吗?

【编辑:左盛丹】

>体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