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信息

林跃/陈艾森男双十米台夺冠 中国队实现四连冠

2016年08月09日 04:2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当地时间8月8日,在里约奥运会男子双人十米台决赛中,中国组合林跃/陈艾森一路领先,以巨大优势夺冠,中国队也实现该项目四连冠。图为林跃(左)与陈艾森(右)在比赛中。  


回顾林跃/陈艾森摘金完美六跳  来源:央视网

  中新网8月9日电 在北京时间9日凌晨结束的里约奥运会男子双人十米台决赛中,中国组合林跃/陈艾森一路领先,最终以496.98分的高分夺得冠军,中国队也实现该项目四连冠。美国组合布蒂亚和约翰森得到457.11分,得到一枚银牌,英国组合戴利和古德费洛以总成绩444.45分夺得铜牌。

  林跃/陈艾森早在2013年便开始搭档,参加跳水系列赛,但是直到2015年才正式参加世界大赛。2015年喀山国际泳联世锦赛,两人以近乎完美的发挥获得该项目金牌。2016年跳水世界杯男子双人十米台决赛中,林跃/陈艾森又拿到4个满分10分,以总成绩456.00分夺得冠军。两人还在前三站奥运选拨赛夺冠。里约奥运夺冠,林跃和陈艾森实现了该项目的大满贯,中国队也完成了奥运会男双十米台四连冠。

林跃(左)与陈艾森(右)在比赛中。
林跃(左)与陈艾森(右)在比赛中。

  从喀山世锦赛到里约世界杯,林跃和陈艾森的六套动作一直相对固定,而且越跳越成熟,101B(向前翻腾半周屈体)、401B(向内翻腾半周屈体)、307C(反身翻腾三周半抱膝)、207B(向后翻腾三周半屈体)、109C(向前翻腾四周半抱膝)、5255B(向后翻腾两周半转体两周半屈体),都是重要动作。

  这是陈艾森首次参加奥运会,面对里约奥运,他在之前采访中直言与想象中还是有点差别,“本来会觉得有些兴奋,但来了后没想象中那么激动,反而比较平静。”林跃则直言,自信得有,但也不会给自己太大压力,一步步慢慢来。“我们不能抱侥幸心理。”

当地时间8月8日,在里约奥运会男子双人十米台决赛中,中国组合林跃/陈艾森一路领先,以巨大优势夺冠,中国队也实现该项目四连冠。<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 >中新网</a>记者 杜洋 摄 当地时间8月8日,在里约奥运会男子双人十米台决赛中,中国组合林跃/陈艾森一路领先,以巨大优势夺冠,中国队也实现该项目四连冠。<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 >中新网</a>记者 杜洋 摄
里约奥运会男子双人十米台决赛中,中国组合林跃/陈艾森夺冠。中新网记者 杜洋 摄

  第一跳,林跃/陈艾森得到57.00分,在所有选手中排名第一,第二跳,两人同样得到57.00分。前两跳,中国组合已经领先排名第二的美国选手将近10分。第三跳,中国组合选择了307C难度系数达到3.4的动作,两人漂亮地完成了动作,得到了92.82分的高分,三轮过后,中国组合总分达到206.82分,领先第二名将近16分。

  第四跳,林跃/陈艾森发挥一般,得到85.32分,而德国选手哈斯丁和克莱得到92.88分,不过,由于前三跳优势明显,三跳过后,林跃/陈艾森仍排名第一,仍领先排名第二的美国选手布蒂亚和约翰森近16分。

当地时间8月8日,在里约奥运会男子双人十米台决赛中,中国组合林跃/陈艾森一路领先,以巨大优势夺冠,中国队也实现该项目四连冠。<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 >中新网</a>记者 杜洋 摄
里约奥运会男子双人十米台决赛中,中国组合林跃/陈艾森夺冠。中新网记者 杜洋 摄

  第五跳,林跃/陈艾森选择了109C动作,难度系数达到3.7,两人完美完成,得到106.56分的高分,五轮过后,总分达到398.70分,领先排名第二的美国选手36分多。第六跳,林跃/陈艾森选择5255B动作,难度系数3.6,得到98.28分,总分得到496.98分,强势夺冠。

【编辑:于晓】

>体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