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世界杯上,没入围的中国队始终“在场”

2018年07月18日 14:12 来源:光明日报 参与互动 

  世界杯上,没入围的中国队始终“在场”

  【新闻随笔】

  北京时间7月16日凌晨,世界杯落下帷幕,法国4比2击败克罗地亚,第二次夺得世界杯冠军。

  持续一个月的世界杯,源源不断地为舆论场贡献着话题。中国球迷在看世界杯的时候,其实也人为地构建出了两个互相参照的对应物:参加世界杯的队伍与中国队。并通过对前者或是深刻的观察或是调侃的段子,来为后者无法参加世界杯寻找“存在的合理性”。根本上,这是希望能从对他者的观照中,寻找中国队的疗救之方。

  回溯世界杯的热点话题,不少都与这样的视角有关。诸如被戏说成“主教练是牙科医生、全队都是半路出家”的冰岛队,或是职业足球起步时间与中国大致相同、却在世界杯上有着不错表现的日本队与韩国队……这当中有戏谑的成分,也有理性的思考,甚至不乏瑰丽的想象。但“中国队怎么办”,始终是在一场场观赛背后的潜在话语。

  中国队与世界杯,构成了中国球迷的“心结”。不少人想不明白,为什么中国人可以走向世界、中国产品可以走向世界,中国足球不可以?为什么人口稀少、经济并不富裕的国家可以,中国足球不可以?为什么地理位置接近、国民素质相当的国家可以,中国足球还是不可以?无数个“为什么”,几十年如一日,盘旋在球迷的脑海。这些疑问早已超越了“足球该怎么踢”的战术层面,上升到对体育体制、文化氛围、社会心态种种层面的观察。所以说,世界杯看的从来不只是球。

  曾有戏言,中国球迷是心态最为健康的群体,无论经历多少挫折始终顽强。事实上,这也是被足球这项高度系统化、国际化、商业化的运动给磨炼出来的“好脾气”。有些事,不服气是不行的,意气用事也没用。足球这项运动,魅力在于不确定性,常有各种意外发生。同时,它的魅力,也在于高度确定性,功利主义的投机取巧很难改变它的整体形势。比如强队都是类似的:全面的人才选拔机制,完善的体育基础设施,尊重体育规律、商业规律的运作模式等等。同时球迷出的一些诸如“14亿人口、1亿人里选一个会踢球的”“花钱全世界买球员入籍”等歪点子,都只能是笑谈了。

  在某种程度上,世界杯变成了常识最稳固的传播载体。在这里,没有什么超常规的捷径,没有多少只靠主观因素就可以逆袭的神话叙事,没有参照世界标准的体制机制建设,不可能在国际赛场取得好成绩。世界足坛,正因为比赛结果的客观性、强弱好坏的直观性、信息交流的开放性、建设标准的一致性,使得不切实际的幻想不可能存在。在这里,只能容下理性、客观、冷静、平等的观察视角,观察视野也不只是一场比赛,必然要延展到社会状态的全方位审视。全民观看的世界杯,甚至可以说也是一次对国民心智的启迪与淬炼。

  在世界杯期间无数次“躺枪”的中国队,在赛场上无处不在的中国广告,早已表明“今日之中国,已是世界之中国”。中国足球走向世界,必然也要顺着浩浩汤汤的世界潮流,才能走得出、走得远。

    (作者:易之,系光明网评论员)

【编辑:王忠会】

>体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