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国家宝藏》为什么这样红 接地气才能老少咸宜

2017年12月15日 09:06 来源:科技日报 参与互动 

  《国家宝藏》为什么这样红

  杨 雪

  央视最新推出的综艺节目《国家宝藏》值得一看,从预告里是能嗅到的。两期节目看下来,超出预期,它以气壮山河、吞吐天下之势登场,给沉寂、冰冷的文物注入生命力和温度。国宝不必真正走上舞台,观众也不必亲眼看过国宝,获取的信息量却比“眼见为实”多得多。比如,看完舞美酷炫华丽的情景剧、重现作画的上色过程和考究的矿石颜料工艺介绍,《千里江山图》前世今生已了然于心。

  光有档次和内涵还不够,接上地气才能老少咸宜。第一期节目中,给观众科普集17种施釉和制瓷技法于一身的各种釉彩大瓶的工艺固然是重头戏,但把坊间“黑”乾隆爷的桥段搬上舞台也格外增彩。段子手的小众文化走进主流话语体系:爱作诗、爱题字、爱盖章、“农家乐”审美……好大喜功的“皇阿玛”在“官方吐槽”的演绎下更加鲜活,也更加可爱。而第二期节目讲述的睡虎地秦简和其主人喜的生平故事,让观众捧腹之余,笑中带泪,了解了一位秦国基层官吏在平凡工作岗位上的不平凡。

  在被旅游、选秀等一票综艺真人秀霸屏的时代,看到《国家宝藏》《诗词大会》这样有态度的文化节目,如清风拂面,涤荡心灵。央视的探索证明,严肃内容也能找到合适的娱乐化包装方式。这种包装是在吃透、领会了文化内涵之后,将精髓渗透进具体而微的细节之中。比如节目中,主持人和明星嘉宾对矿石颜料“青出于蓝”的调侃,就恰如其分地活跃了气氛,令人会心一笑——这是“有内涵”“有文化”的幽默啊。

  当然,此番《国家宝藏》节目人气爆棚,还有一个必要条件,那就是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这也能部分解释近年来多发的博物馆新闻——哪里又有不文明游客了,哪个展览又挤爆了。现在,《国家宝藏》的问世恰逢其时,不过,只是一台节目的话,一定“不解渴”。毕竟,目前能做到雅俗共赏的大众文化产品太少,但渴望做个“文化人儿”的群体正在加速壮大。

  见笑,本人正是此群体中的一员。顺便问一句,谁知道怎样才能当上故宫的志愿者?

【编辑:李欢】

>文娱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