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浸车”让广州二手车市提前入冬——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汽车新闻

“水浸车”让广州二手车市提前入冬

2010年07月07日 15:14 来源:羊城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水浸车”事件处理已经进入尾声,但其遗留下来的后遗症仍在不断加剧,二手车市场就是最大的受害者。

  由于大部分消费者仍然担心水浸车将会流入二手车交易市场,本来打算入手的消费者心态变为持币观望或者放弃选择二手车,直接导致二手车市场在酷暑中进入“寒冬”。

  据记者了解,多数水浸车被保险公司直接报废,少数水浸车可能会进去二手车市场,但是,从水浸事件一开始,广州的主流二手车市场就宣称坚决杜绝水浸车进入市场。但尽管如此,所谓的“水浸车”还是对二手车市场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再加上传统的淡季到来,因此,整体这几个月的二手车市场还是显淡。

  “水浸车”事件打击二手车市

  记者在广州大道南沿线及附近的几个主要二手车市场了解到,前些日子的“水浸车”事件对二手车市场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资深二手车专家宝利捷总经理孙明霞告诉记者,水浸车事件影响了部分二手车的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大部分消费者认为,水浸车将会流入二手车交易市场,本来打算入手的心态变为持币观望或者放弃选择二手车,因此较大地影响了市场的销量,直接导致二手车市场客源的减少。这段时间二手车市场销量呈现下滑态势,场内客人较前段时间少,部分场内经营业户反映车辆滞销,销量与去年同期相比略有下降。

  广骏二手车市场总经理巢志东介绍,自5月份广州发生“水浸车”事件以来,已经对广州二手车市场造成了沉重打击,目前二手车市场的人流量同比减少一半,交易量也随之下滑。这对原本就处在淡季时期的二手车市场来说,可谓是“雪上加霜”。5月份,总共才成交630多台。

  二手车商坚决抵制“水浸车”

  宝利捷总经理孙明霞表示,宝利捷二手车市场对水浸车采取坚决杜绝的策略。当水浸车事件发生后,宝利捷首先对场内经营业户进行通知及宣传引导,传达了坚决杜绝水浸车进场买卖的决定,并第一时间在各场内悬挂宣传横幅,稳定消费者对场内二手车的信心,其次,工作人员还在市场内张贴如何辨别水浸车的方法,让消费者提高辨别能力;另外,他们还公布服务电话,对消费者把握不准的问题进行现场解答、指导。

  广骏二手车则在6月19日上午本市场内举行了一场大型的广骏二手车城全体商户集体签名“拒绝水浸车”活动,80多家商户老板在现场的横幅上亲笔签名,表明他们抵制“水浸车”的决心,广骏巢志东告诉记者,在消费者买二手车时就已经跟买车者在合同里约定,如果是“水浸车”,不但全额退款,而且市场还要进行一定数目的罚款,情节严重者将会被清理出市场。。

  华南汽贸总经理梁光杰透露,“水浸车”之后,该市场内的商户主动拒绝水浸车的进入,因为“水浸车”没有什么利润,而且还充满风险。所以商户内心里就不愿意做这单生意。由于其市场内主要以高端二手车型为主,因此目前市场相对较平稳。

  “水浸车”多数已报废

  记者在二手车市场里采访时,也对“水浸车”究竟去了哪里感到疑惑,广骏市场部经理肖文伟向记者出示了一份广州市工商局和广州市消协联合下发的一份文件复印件,文件的内容基本诠释了“水浸车”的去向。文件内容大致表示了广州的“水浸车”多数报废,但是少数可以流入市场的二手“水浸车”必须严格评估,透明进入市场,且交易时必须声明是水浸车等一系列特别的说明,要求各二手车市场及其商户必须严格执行。有业内人士透露,在监管各方加大了监督和管理并且消费者也睁大了眼睛仔细甄别的前提之下,从事二手车交易的商户基本不会去冒这个险给自己找不痛快,有些准予流通的二手车也基本上被低价转到外地去了,即使在广州交易,一切过程也基本是透明和不存在欺瞒的,因为根本瞒不住。

  对于下半年的二手车市,宝利捷总经理孙明霞表示,自己谨慎看好。理由是,亚运召开在即,环保监督从严,黄标车主加快了其淘汰黄标车的步伐,这对二手车交易有利,可是,公共交通工具的发达及按尾号进行单双号限行,会使部分车主弃私家车,改用公共交通工具,这对交易不利。但最后还是个利好,四海客商云集广州,其中肯定会有不少客人到二手车市场选购心仪的二手车。(车贵远)

参与互动(0)
【编辑:李建宗】
    ----- 汽车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