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汽车频道

北京多家4S店开始退市 行业洗牌已成定局

2011年01月21日 10:13 来源:辽宁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随着《北京市小客车数量调控暂行规定》细则的出台,许多媒体将怜悯的眼光投向一夜疯狂过后迅即落寞的北京汽车经销商。1月17日,有消息称,北京治堵新政推出20天后,便有多家新车经销商退出市场。

  在弱势经销商退出市场的同时,北京汽车经销商整合大幕也已经拉开,行业洗牌势在必行。

  多家4S店退市

  北京限牌、限购、限行“三限齐下”的政策出台,受影响的不仅是汽车消费者和车企,还有北京的汽车经销商。

  随着去年年底《北京市小客车数量调控暂行规定》细则的出台,对于新一年的北京车市,欲购车而未购车的消费者需要的是摇号的“运气”,车企面对的是新的市场竞争,而北京汽车经销商们面临的则是 “生死攸关”的考验。

  中国乘用车联席会副秘书长崔东树此前估计,限牌后经销商月均销量将下降60%左右,这样的下滑估计至少有 30%的经销商不能长期扛住。也就是有100家以上经销商要倒闭或转行服务领域。但谁也没有想到,北京治堵新政推出20多天,便有多家汽车经销商退出市场。

  位于来广营的一家哈飞松联汽车贸易公司的经销店在一个季度的租金到期后于近日悄然关闭。而3个月前,这家店铺才刚刚开张。

  有人此前预计,北京车市即将出现 “两个50%”——50%4S店倒闭或退出,50%从业人员流失。对此,汽车分析师贾新光对媒体表示,整个北京微车市场将共同成为新政推倒的第一块多米诺骨牌,未来微车会大批退出北京市场。

  行业洗牌已成定局

  有专家分析,在整个汽车生态链条中,经销商肯定是限车新政里受伤最深的那个。厂家如果没了“北上广”,他还有广袤的二三线;消费者如果得摇号买车,最大的痛苦顶多是不能开车出门;可经销商在限车政策面前,无法卖车的巨大经营压力将直接导致其轻则亏损,重则破产关门。

  有数据表明,在过去15年中,北京汽车营销业始终呈增长态势,市场日益壮大,已拥有了420家特约经销商(4S店)、6家新车交易市场和7家二手车交易市场,加之众多二级网点,北京汽车经销商总数在500家左右。

  新政一出,北京的汽车营销市场日子就不那么好过了。有人评论,作为中国汽车一级市场的北京,因为有了平均每月2万辆牌照限制,眨眼间变成了一个连二级都不如的市场。如今,北京市场部分新车4S店已关门,北京旧机动车交易市场已有1/3商户歇业,考虑逃离北京的二手车商更不在少数。

  据报道,目前厂家年初给经销商下达任务的管理模式在北京已经取消,几乎所有厂商都在观望,不再给北京经销商下达明确任务,并不再批准在北京新建4S店。

  转型谋求新增长点

  据了解,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新车销售在汽车经销商的利润收入中仅占5%,而我国的这个比例是60%,一些新店更高达80%。由于长期依赖新车销售的增长,这样的利润结构使得国内经销商对汽车市场的波动非常敏感。面对北京车市增速的迅即下降,转换发展思路、重置盈利重点显然是众多在京经销商需要完成的迫切任务。

  一位北京汽车经销商向记者透露:“我们已开始梳理客户资源,给每位车主都发了‘安慰信’,一方面厘清家底,另一方面一些既有车主未来真的就是我们的‘上帝’,必须得拿出足够的亲和力,拉近与车主的距离。”4S店也纷纷联系门路,希望将客户的车以最快的速度卖到外地,以保证这些客户能够利用手里的号牌在自己的店里选购新车。

  与此同时,售后服务也是商家重要利润来源。 “现在已经到了比拼售后服务的时候了。 ”东风雪铁龙广大行总经理金玉凤对媒体表示,今年的售后服务将是各家经销商提升的重点。

  福特汽车一家4S店的负责人也告诉媒体,目前,店里的业务都偏向售后服务。 “像保险杠等一些耗件的利润都不低,汽车保养也能给店里带来一部分收益。 ”

  还有一些经销商透露,他们准备在销售停滞的情况下,向单纯凭借售后就能维持的经销商学习,把保险理赔、维修保养等售后服务提升至重点业务。

  而以前被忽视的“车友会”也将被4S店重新推到前台,不少4S店也在计划建立或者加强“车友会”来吸引更多的客户。

  面对新的竞争态势,4S店负责人普遍认为,在销售受限的环境下,汽车4S店应提升服务效率,提高顾客忠诚度,通过提供增值服务等获取更多利润。

  从这个角度来看,如果北京汽车销售总量的控制使经销商们开始谋求新车销售以外的盈利方式,那么这也不失为一个行业转型升级的契机,对能够获得更为优质服务的消费者来说,也是一件好事。

  □本报驻北京特约记者/肖 伟

参与互动(0)
【编辑:陈鑫】
    ----- 汽车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