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汽车频道

中国机动车污染防治措施已有效削减污染物排放

2011年04月26日 10:31 来源:中国质量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记者张海燕)近日,世界交通权威组织国际清洁交通委员会(注:国际公益组织,多年来一直为世界各国政府提供交通环境管理方面的政策咨询),发布了《中国机动车排放控制措施评估报告》。报告显示,中国机动车污染防治措施已有效削减了污染物排放,不过仍存在诸多必须克服的问题和不足。

  近年来,随着我国机动车保有量迅猛增长,机动车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报告指出,从2000年到2010年,中国机动车保有量由6380万辆增加到两亿辆,总量翻了3倍多,污染物排放量仅增加了0.3倍,各项污染物均实现50%以上的消减,采取的控制措施累计减少了3800万吨氮氧化物、4450万吨碳氢化合物、2.387亿吨一氧化碳和700万吨颗粒物的排放。同时,中国建立了强有力的机动车污染防治政策体系,先后发布近百项机动车污染防治技术标准,在新车源头控制、用车标志管理、黄标车加速淘汰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这些措施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环境效益。

  曾为我国淘汰含铅汽油、机动车排放标准制定等工作提供咨询的国际清洁交通委员会主席沃尔什近日表示:“经过十几年的不懈努力,中国建立了完备的机动车环境管理体系,并成功实施了一系列严格的污染防治措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他同时也指出,中国机动车污染防治仍存在诸多必须克服的问题和不足。一是低硫燃油供应滞后是影响中国机动车环保技术发展的最大障碍和瓶颈,车油不配套大大削弱了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实施效果,同时也严重制约了机动车污染控制技术水平的提升。二是机动车环保监督管理能力严重不足,人员设备配置和资金支持与机动车污染防治形势不相适应。三是缺乏激励与惩罚并行的环保政策措施,没能有效利用税收、价格等手段的杠杆作用,油品、车辆生产企业及消费者的环保积极性没有得到有效调动。

  为了应对未来中国机动车保有量仍将保持快速增长所带来的污染物排放问题,报告提出了相关建议。一是继续严格实施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缩小与发达国家环保技术水平的差距;二是继续降低车用燃油含硫量,统筹推进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和车用燃油标准;三是强化用车检验、维修制度,建立机动车环保检验数据库;四是大力推动高排放黄标车淘汰,政府可以考虑创建基金,为黄标车维修或报废提供补贴;五是强化在用车环保标志管理,考虑延伸标志用途,将标志改为销售前核发,引导环保消费。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陈鑫】
    ----- 汽车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